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乡土杂谈 >

一段报道员生活

时间:2023-07-30 20:38来源:原创 作者:徐刚民 点击:
一段 报道员生活 但凡当过兵的人,对部队那种热辣辣的生活,都会津津乐道,留下一段又一段美好的回忆。那时的部队生活,确实创造出了不少的神话,彰显出人人平等注重人才等内
一段报道员生活

 
       但凡当过兵的人,对部队那种热辣辣的生活,都会津津乐道,留下一段又一段美好的回忆。那时的部队生活,确实创造出了不少的神话,彰显出“人人平等”“注重人才”等内容,演绎出了“官兵平等”“从奴隶到将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等众多传奇故事。
      一九七八年,我刚刚下到连队,连队领导就知道我有写文章的特长,第一件事就是安排我学写黑板报。那时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批判四人帮”运动,连队也整天不断举行批判会,每个战士都要发言,这下我有了用武之地,开始除自己发言外,后来发展到给班里、排里,甚至连里干部战士写发言稿,新兵求,老兵请,是常有的事,真正火了一把。正因为有这样的机会,个人得到了历练,连队一下子也有了名气,第二年三月,我就被选送参加了营里的新闻报道组。
      所谓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真实、新鲜、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新闻报道员的工作特点是:一是自主性。新闻要自主选择报道或者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活动。不是依赖当局发表的材料写报道,而是记者亲自进行调查,逼近真相。也不是像独家新闻那样只依靠单个的材料,而是通过彻底的调查采访,揭示事件的整体的情况。二是新闻性。新闻目标的选择,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三是科学性。它的威力与魅力建立在扎扎实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上。四是风险性。费时、费力、篇幅长、分量重的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部队对新闻报道工作十分重视,新闻报道员在部队十分吃香,同样被冠以“无冕之王”。
       我们营的新闻报道组,设在三连的驻地北京市委大院,一共有四个人,由安徽籍七三年老战士赵中其负责,另外两个是河北籍新兵叫王晓光、赵四才和我,我们都是七八年新兵。就这样,作为起点,开始了我长达三十多年的写作之路。赵中其老同志,擅长诗歌写作,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大报纸多次见稿,在他的帮助下,我们三个像跟屁虫一样,和他下连队采访,去报社送稿,很快学会了新闻稿件的写作、投寄。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人民日报》文艺版编辑徐刚,《解放军报》文艺版编辑李锡庚,《光明日报》国内部编辑程玉枝、刘元,《北京日报》通联部编辑陈绪豪,《健康报》编辑姜绪源、朱琦岚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战友报》等相关编辑,人生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北京卫戍区警卫二师四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甲一号,后来改为警卫六团,代号为五一一零三部队。我在营报道组学习结束后,又被调到团部报道组,当时警卫六团的团长是肖富业,政委姓宋(宋新合、宋功明无法确定),有个副团长姓陈,是那种趴在地上两头不着地的大胖子。我们报道组隶属宣传股管理,股长叫刘广源,宣传干事叫王志鹏,报道员有安徽籍七六年老兵万群杰,山西籍七九年新兵董利星,万群杰后来退伍,又来了个河北籍七五年老兵叫兰新良,我们几个的故事还真不少。要说我在报道组最大的进步,还是得益于万群杰,他和王干事是乡党,从他那里真正学到了新闻报道中的很多东西,我们共同采写的《子弟兵维护首都环境卫生》的通讯,被《中国健康报》登载,这在当时还是分量比较重的一篇稿件。我和董利星编写的《子弟兵维护雍和宫安全》的稿件,是我的第一篇处女作。兰新良是一个能带给大家快乐的人,他的字写得很俊秀,我们一有空,他老是拿自己说事,以丑化自己取乐别人,诸如“我这王八蛋!”“我这浑小子!”“我父亲这老家伙!”等等,常常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一九八零年,我又被调到北京卫戍区警卫二师师部报道组。二师师部驻地当时在朝阳区东直门外大街,这里过去曾是北京一所高校,“文革”时被部队占用,改革开放初期,这里经常有单位职工来驻地哄闹,后来问题如何解决不得而知。当时警卫二师的师长叫左银栋,政委叫李刚,参谋长姓魏,政治部主任姓张,副主任姓藏,还有一个牛副政委。我们报道组同样隶属师宣传科,科长姓张,他差点成了我的老丈人,这是后话。新闻干事叫侯立军,报道员都是七八年兵,两个都是安徽人,一个叫宫跃,一个叫彭广华。
       在这里,我们真正享受到了机关干部的待遇,吃饭在政治部机关饭堂,整天和师政治部领导同坐一桌。我后来在工作中不惧怕领导的能耐,可能还是这个时期锻炼的。你想,在团里,经常和肖团长打羽毛球,他上提,我下压,一来一往,从不知天高地厚。在师部,天天和师级领导在一块吃饭,有说有笑,形似一家。由于我做人诚实,领导都很喜欢,有时领导还把我叫到他的房子写稿子,享受一下师级干部的待遇。在师部报道组,我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后来在退伍时,藏副主任还专门给我开具了工作介绍信,回家后,部队领导先后两次,让新闻干事周德伟给我寄回了介绍信,介绍地方政府安排我工作。可笑的是,那时商州地方政府个别领导,早被金钱迷晕了头,把人才当成了“人菜”。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点击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