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教情结
看到校友张利平的文章《我的社教经历》,也勾起了我对往昔两次亲身经历的社教回忆。
(1990年10月地、市社教试点于白杨店乡政府合影)
社教试点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县为商州市。7月中旬,我由商洛农校牧医专业毕业,分配到当时号称“万人乡”的养鸡专业乡原商州市夜村区白杨店乡政府,为畜牧专干,指导养殖业的发展工作。当时乡政府十五个人,包抓着下辖的九个村。乡政府干部虽然岗位不同、包村不同,但是工作基本是一致的,统一安排,协同开展。1990年秋,根据党中央安排,在全国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简称社教。为了组织开展好这项大型运动,原商洛地委组织部把试点地选择在了我们白杨店乡政府。带队领导为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吴景琪,成员为地区单位抽调的几名工作骨干。吴部长穿着干净得体,后背的头发每天都梳理得很平整,工作之余喜欢拉小提琴,悠扬的琴声在那时的乡村很别致。有次他们组织联欢,他踏着节拍跳着优美的舞姿,给我们这些乡村“泥腿子”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忆中试点抽调干部都很有才华,白天和我们一起下乡,夜晚玩起他们擅长的笔杆子不要命,各人根据分配的命题结合乡情村情写出的文章很是冲击我的心灵,以至于我暗暗问自己:“啥时候你也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 我有幸被选中,和地区公安局段欣喜、地区团委王慧强三人组成社教工作队,进驻唐塬村。老段年长是队长,老公安经验丰富雷厉风行。王慧强是团干部,教师改行擅文内敛,年龄居中柔中带刚。我年龄最小“愣头青”,初生牛犊不怕虎,工作积极性高涨。还真威震住了当时号称“台湾岛”的唐塬村。 那时的唐塬村6个组依丹江河之隔居河南,一条蜿蜒长满老柳树的河堤包裹着土地肥沃的村庄。背靠唐塬疙瘩沟里分布着4、5两个组,平塬1、2、3、6四个组,农耕发展,粮丰菜肥,群众生活位居全乡前列。但就是交通不便,出行必须蹚河,村情复杂,村民期盼在河上架一座桥解决出行。无奈村大人多口杂,为建桥选址村东还是村西群众意见相持不下,原村班子决策不决断,导致无法实施。村干部把卖掉河堤大树建桥的钱又买牛经营不善,再卖牛改建砖厂时被河南人所骗,买回的机器是新喷漆的废铁疙瘩,只能闲置在村办公室院子。几次倒腾村民意见很大,村干部集体辞职,班子瘫痪,工作停滞,成了全乡最差的“三类”支部,我们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被委派驻村开展社教工作的。 进村先由老支委老宋和老刘代理工作,组织学习社教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大小会议不断,广泛宣传政策,团结凝聚群众,了解群众的期盼愿望。吃派饭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寻找社教工作的突破口。 经过广泛的走访座谈,反复的会议协商,推选出40多岁老党员刘恩智担任支书、30出头原民兵连长刘忠良担任村主任、20多岁年轻有文化的唐官狗担任村文书,老中青结合,组建的班子群众很满意,为后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村班子建成,首先研究决定从群众最期盼、最有意见的村中道路整修开始。唐塬村平川的4个组居住集中,村中大道和通户小路长期管理不善,被个别群众侵占,农忙时节架子车运行不畅;村中大道没有排水沟,下雨泥泞难行,天晴多日也泥滑不堪,群众意见很大。我们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后,就从这件事入手,一声令下带领党员干部义务劳动两日,搬掉路障,修建排水沟,村中道路畅通,面貌焕然一新,群众齐声称赞。轮流派饭都积极性很高,基本都是轮到自己家了,到小河集上买一块豆腐,上午糊汤锅盔和酸菜、煎白菜豆腐两个菜,下午素饺子或者臊子面,不时还有党员干部做米饭肉的。我们迅速和群众融为一起,打成一片。 时值秋收,有人来办公室反映他家割稻捆绑的稻子被邻地唐某某偷挑回两担,我和老段及村干部进一步了解属实后,拉来唐某某,老公安段欣喜把唐某某拷在村办公室院子大喇叭杆上,进行批评教育,警示群众,收到良好的效果。秋收后,村干部说往年丢这丢那,今年连地里的红薯叶豆子叶(偷採喂猪)一片也没人敢偷了。 唐塬村位居河滨,世代以农耕为基,群众对土地深有感情。平川的四个组呈东西分布在丹江南岸的唐家塬上,村前村后土地肥沃,浇灌便利,当年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村前墹下水田尤为丰富,稻香粮丰,怀抱在丹江南岸长满老柳树的河堤中。在社教工作中,根据群众期盼和村干部提议,经过我们反复论证研究,决定在河堤外丹江河滩新修河堤1000米,新修基本农田100亩,为子孙后代再造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土地,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发展。经过层层会议动员,克服群众秋收后“柿子没挟、酸菜没压、红薯没挖、棉裤没衲”的习惯,动员群众大会战,坚持两个六点半,日日上劳修农田。我们在工地现场设立指挥部,分宣传组、统计组、技术组、检验组,喇叭喧天,红旗招展,人声鼎沸,车轮飞转,一开工就成了夜村区和白杨店乡的重点工程。 这项工程也引来商洛行署的关注和支持。时任商洛行署专员杨永年亲自带领行署职工周二、周五到工地劳动,支持基本农田建设。他们自带蒸馍、咸菜、稀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影响我后来的人生。 杨专员不顾年迈,担着两笼沙子从河滩挑到两米多高的河堤上,一干就是个把小时,汗流浃背,一点也不亚于农民,一点也不像个有架子的大干部。我叫村主任刘忠良从家里拿来一笼熟透的柿子,想让辛苦的这些行署干部解渴,杨专员回绝了,不让吃,说不能开这个先例,大家是来劳动的。休息中,杨专员问我“小伙子,你是哪里人?”我回答:“我是三贤人,和你老家西墹相连。”“我们三贤西墹的乡党都夸奖你在丹江河上架起一座大桥,解决了丹江两岸群众世世代代过河难的问题”他立即制止我说“不敢这么说,是党和政府给大家修的桥”。多么高尚的品质,多么宽广的境界!我俩聊天引来休息的群众,我就说大家欢迎杨专员给大家讲几句,在热烈的掌声中他坐在沙滩自己的挑担上给群众讲要“多修地、多栽树、少生娃”,朴实的不能再朴实。随后我叫村子木工做了九个方方一米大木框,把这九个字写上,插在彩旗飞扬的新修河堤上。这九个字和他后来提出的“五个一”(即到1992年农村达到户均一年修一分基本农田、户均修造一亩经济林、户均一人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户均一年出售一头商品畜、户均有一人从事非农产业),成了20世纪90年代初指导商洛人民脱贫致富的方针。 1991年3月,我离开了唐塬村还没有完工的农田工地,离开了我可亲可爱的唐塬群众,调往原两水寺乡政府,任副乡长,也结束了我的初次社教。
进驻贾庄
1991年秋,根据原中共商州市委统一安排,两水寺乡由大荆区负责组织开展社教,我和夜村区公所民政干部刘华贞、市工信局干部杨新民、松树嘴卫生院干部崔磊四人组成工作队,进驻贾庄村,开展为期半年的社教。社教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巩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果,消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带来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工作的又一次大发展,受到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真诚拥护和欢迎。社教目标任务是六项:思想教育工作进村入户到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发展;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发挥;社会秩序稳定,社会风气好转;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得到新的发展。 这一年,我们紧紧围绕社教工作的基本任务,结合贾庄村实际,密切配合乡党委政府,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真抓实干,成绩可圈可点。社教中,我们始终以思想教育为主线,逐步增强农民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法制观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发挥村级配套组织的整体功能。 贾庄村位于原两水寺乡四十里塔子沟中部,当时还不通电,我们住在村小学院子内的办公室,点着煤油灯,吃着派饭,了解村情,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开展社教工作。 住村后,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刷新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办公场所,新建了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让村民们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回想当年社教工作,在脑海中几十年仍然印象深刻的是这几件事: 一是针对山区换亲、娃娃亲等婚俗复杂彩礼重的陋习,深入摸底统计出全村6对婚龄青年,在村办公室举办集体婚礼,现场颁发结婚证书,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惯,树立新风尚,在群众中传为佳话,这件事还被当时夜村区社教团在简报报道,得到表扬。 二是针对沟河两岸人居和农田遍布,出行和收种很不方便的问题,我们组织发动群众在河上架设简易水泥石桥,因陋就简却立竿见影,群众反响很好,对社教工作组广为称赞。 三是针对川道个别人到流岭槽赶集顺手牵羊小偷小摸扰害群众问题,我们加强巡逻,抓住三个白杨店赶集流窜小伙偷鸡事实,留在村办公室予以教育整顿罚款,有效地遏制了这一不良现象。 四是工作之余我到隔壁教室给小学生教唱歌曲,为山区孩子启蒙的心灵吹来一股新风。贾庄小学三个年级两个本村男老师,没有音乐课,尽管我五音不全没有音乐天赋和正规学习,但是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稚嫩的脸、求知的眸,中专毕业的我欢快地为孩子们教唱当时收音机流行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得到好评。 五是走访中我得知铁里沟一户群众因家庭变故生活困难,家里仅剩男户主和一儿一女,就连草房也没换成瓦房。女儿和庙坪村另一户换亲,自己女儿出嫁了人家提出草房不换瓦房不结婚。解放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十多年了,我们的群众还住在草房内,我很心愧。我们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给这户人拆草房建瓦房,彻底改变家庭现状。首先动员党员干部群众轮流给这户人打土墙,解决建房主体问题;其次规定这户人建房木料全部从村林场砍伐,价值挂账等有条件了再付;同时组织党员干部为这户人捐款,我亲自带领他到乡信用社贷款,解决买瓦等资金问题。在雪花纷飞的冬天,临近社教结束,我和老刘最后一次踏着蜿蜒的山路看望这户人家建房进展,三间土房主体建成,木匠正在院子加工大梁、椽和檩条,蓝瓦购回整齐放在跟前,房子马上就能建好了。虽然我没有看到心心挂念的房子建成,但心里特别的踏实,特别的开心。返回的路上,铁里沟的山路格外的硬朗,雪花翻飞,老刘的收音机秦腔悠扬,落在脸颊的雪花格外亲切,一点也不觉得冷。 一辈子很短,来不及细算,不知不觉丢了少年,悄无声息过了中年,忙碌之中步入老年。行进在奔六的路上,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在我初出学校门步入社会门之际,亲身经历了两次社教历练,为我的人生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我学会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学用相长,积极向上的做人处事方法,令我受益终生。 甲辰年季春辰月谷雨前日
(编审:徐刚民)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