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关方言中的“盗孽禄”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国家人口瀑涨时期。因为人民公社时,生产队分粮是按人口分配,村里人说“一株草尖儿上都顶着一颗露水珠儿”,意思是多生一个娃就能多分一口人的口粮。加之新中国社社都有卫生院,比之旧中国医疗有了大进步,国家也重视防疫,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我记得小时候竹林关疟疾即打摆子病大流行时,猫子爷西山墙上写了个打油诗宣传口号:“疟疾蚊子传,治疗不要钱,得了疟疾病,快去卫生院。”说明当时国家已是全民免费防疫了,防疫水平也大大提高,得了疟疾去公社卫生院打一针就好。小时候也常听大人说颗颗儿药治病见效快,一支青霉素救一条命。西药引进大大减低了儿童死亡率,加之也没有节育措施,家家都生一堆娃。有道是“儿多母苦”,大人过度劳累,心里火气大,骂娃根本不顾词语之恶之毒。什么“挨刀的、挨枪子儿的、下河淹死、上坡滚死……”等等,咋解恨咋骂。最不好听的骂娃恶语是喊娃吃饭时吼到: 快回来“盗孽禄”。为什么说“盗孽禄”是恶语?首先要了解孽禄是啥。孽禄是老人去逝入棺后,灵棺前搭上三丈六尺或四丈二尺白布叫白链、摆上大方桌、方桌上先摆灵牌或亡人照片、挂起招魂幡、献上花馍素果上香之后,在大方桌底靠近灵棺处放个棒槌瓦罐,叫“孽禄罐子”。自亡者逝世之时起,孝家顿顿开饭之前,都先舀碗饭菜倒入孽禄罐子,在瓦罐口放只碗筷,这饭叫“孽禄”,是敬给亡者西去路上吃的饭。意思也是儿女们给老人侍侯完这几天饭之后,永世辈子再不侍侯了,老人至此不再食人间烟火。所以我认为这句话是父母亲骂娃最狠最毒的话,当然是不知者不为怪。 回老家行人情在客人堆里,我老爱往老者堆里钻。那天晚上和几位不熟识的老者聊天,一位妇人端半碗饭追个小娃娃说: “快来盗孽禄,过来我给你喂”。我笑笑儿地问几位老者: “盗孽禄是啥意思?”有个李姓老者回说:盗孽禄是骂人话,有个传说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竹林关有个富户,老来得一独子,视若掌上明珠,取名宝娃子,老两口自小娇生惯养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宝娃子养成了四肢不勤,好逸恶劳的习惯,更无耕耘缝补上灶烹饪煮饭技能。宝娃子长到十多岁时,在一个风高夜黑的晚上,一帮土匪闯进他家,杀害了他的父母,把他家金银财宝粮食布匹等一切值钱的财物抢得光光净,却给他留条活命。没有爹妈养活的宝娃子,衣食无着,成了乞儿,亲戚邻居都闲他是懒干兽,没人想招识。从此宝娃子每天只但听到竹林关方圆那里鸣放花炮,锣鼓锁呐声声,便知道那里过红白喜事,就会巡声而去,赖在那里混吃混喝几天,主家也不好驱赶他。久而久之,过丧事时总管也给他派了差,让他在启灵前用背笼背上孽禄罐子,带些纸钱走在出丧队伍前撒买路钱。到墓穴跟前,先生烘热坟洞后他笫一个进去,把孽禄罐子放到最里首。 有一回,宝娃子在一孝家混吃几天后,第二天在家饿了一天,晚上睡在炕上饿得睡不着,想起孽禄罐子里的白米细面肉菜涎水长流。饥饿促使他翻身下床,拿起镢头铁铣跑到坟上,扒开新坟撬开墓砖,取出孽禄罐子后款款儿把坟土埋好,不留痕迹。抱着孽禄罐子拿回家倒进锅里,灶下烧火煮沸,香香儿吃了好几顿。至此,他常盗孽禄罐子。但正所谓“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一次,有个大孝子,想到老娘恩重如山,第一天晚上独睡荒野清凉,去陪睡坟前睡着了,恰遇宝娃子又去盗孽禄罐子,他刚从墓穴中取出孽禄罐子,惊醒了孝子,盗孽禄不成,反被打了一顿。从此宝娃子就有了“盗孽禄”恶名,人人见了都骂他“盗孽禄”。 从此之后,“盗孽禄”就成了句竹林关骂人话,在红白喜事场合,人们把混吃混喝的二流子称为来“盗孽禄”的。久而久之,“盗孽禄”传说故事已不为人知,许多人甚而不知道孽禄为何物,但把“盗孽禄”骂人话传了下来,成了农村妇人骂娃的恶言狠语。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