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八 盘 怀 古悠悠商州古代道路,“跨秦连陇通巴湘,而带虢略”。横穿于境内的这条古道——商於古道,又称商於六百里,是指商州至内乡古於城一带,秦孝公封卫鞅以商於十五邑、张仪欺楚、秦之亡楚、刘邦灭秦、绿林军诛戳王莽的故事就诞生在这条古道上。秦穆公二十五年(前635),秦国出兵攻灭鄀国(今河南内乡)的行军路线就是从关中出发,经商州而达豫西内乡的。说明远在两千多年前这条要道不但用于商贸运输,而且用于军事。历史上著名的秦楚之路由此而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推动行政命令和经济文化交流,便于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下令修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伸向四方,主干线5条,其中一条向东南经商州武关直达吴楚地区。秦始皇五次巡游:“亲巡天下,同览远方。”两次经过商州,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每次出巡时都有隆重的仪仗和庞大的车队随驾,“大驾属车八十一乘,减驾半之。”这一浩浩荡荡的车驾仪仗队伍能通过武关道,说明秦代的武关道相当的宽阔平坦。但不可否认,秦岭、丹江,仍是天堑,制约着交通,形成盲肠。唐代的商州路为国家驿路,是一度肩负转运江淮荆襄财赋供应京师的任务。唐中宗景龙(707-709)时,襄州刺史崔湜提出修建商州新路。《唐会要》记载:贞元七年(791)八月,商州刺史李西华于商州道,又别开碥道以避水潦。“西华役工十余万,修桥道,起宫舍。旧时每至夏秋,水盛阻山间,行旅不得济者或数日粮绝,无所求籴。西华通山间道,谓之碥路,人不留滞,行者为便。”商州路易被水毁,行人拥挤,李西华一面兴工加宽旧道,一面又别开“碥道”,以利行旅,在修治道路的同时,又修建桥梁、馆舍。何为“碥路”?《嘉庆重修一统志》引《舆程记》:“皆行山中,所谓碥路也”。由此可见,十八盘碥路,古路峪之名初始。 北宋时期欧阳修撰《通进司上书》建议把商州路辟为通行辇车(人推车),以使运输军需物品,避免戎边军卒有饥寒之虑。 到了元代,河南通往湖广之路,均过十八盘;明代,商州路仍为西安府东南方向重要的间道。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商州知州罗文思也对商州“遂节廉俸五百金,鸠工运斧”,修治商州路。 民国二十五年(1936)5月,国民政府在商洛古道的基础上,修成了商洛的第一条公路——西荆公路,标志着商洛从几千年的古道交通向公路交通的转变。长坪公路建成后,不仅沟通了西安与商洛山区,而且可以东远豫之南阳,接至老河口以通汉口与信阳、黄川、商城之公路街接入皖,成为西安连接南京国道公路之一,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时期作为西北后方支援抗日的重要军事补给线,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解放后为商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52年9月,商洛行署对商县以东至古路峪(十八盘)行车时节变阻的“卡脖子”路段进行重点整修。1969年8月,商县十八盘改行走娘娘庙,途径于塬、白杨店、罗公砭与老路相接,改线7.3公里,比走十八盘缩短3.7公里。再见了,十八盘;再见了,古路峪。十八盘作为弃路,辉煌如火花一显,1974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在十八盘古道军事演习,可能涉及军事机密,地方文献记载较少,最权威的《商州市志》也仅寥寥数语一笔代过。 进入新时代,商州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银高速、西商高速、312国道、西南铁路,逢山穿隧、逢水架桥,秦岭、丹江天堑变通途。即将动工修建的西十高铁,建成后商州到西安仅需半小时,真正成为西安的后花园,到十堰、襄阳、武汉,也是弹指一挥间。十八盘是商州交通的一个缩影,曾见证了商州交通的衍变、发展,现变为乡间公路,必将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本期执行编辑:郭志康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