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你不知道的老商州城
商县古称商州,辖洛南、商南、山阳、镇安、柞水五县。州牧衙署就在今天东背街粮站与城关小学院内。
商州城据记载建于元代,距今700余年。建于丹水之滨。在金凤山、启凤山之南麓。龟山、文笔山、高车岭、双乳山之北。四周山峰围拱,丹水绕城如带。空中望去城之轮廓形如祥鹤。故曰“鹤城”。
城池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城体由夯土堆砌为梯形,墙外青砖包砌,城上有青砖修筑之雉堞,并有望眼,可以嘹望城外动静。东、西、南均有城门楼,城内设施一应俱全。城内东西长二里许,城周长五里有奇。东城门日觐阳门,西门名靖羌门,南门名镇远门,水门名庆顺门。北面原无城门,1936年西荆公路通车后,在北城墙挖了个豁口,方便行人,也称“北门”。
东门口至西门口为东、西正街,以考院巷十字分界。十字北是大操场,由古考院改建,后与考院巷合并,统称大操场。中间有戏楼,系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宣传需要,将老戏楼扩大拓深而成,是商县人民最大的集会场所。操场北口是东西向的街道,分为东、中、西三段背街。十字口至西帝君庙陆扬巷口为西背街。十字口向东至中帝君庙(现仁义巷口)为中背街。中帝君庙至马道东帝君庙为东背街。
由背街十字口向北可直通北城门。北城门为抗日战争时期新开。此处以前仅有一个小土洞,荒草丛生,无人行走。城门楼为一般平房,东侧有一一小房,内悬铁钟一口,是由十字口东南角倒塌钟楼内移来。敲钟为抗战时期发警报的信号。一般警报、紧急警报、预备警报、解除警报,敲钟快慢多少均有是数。北门外紧邻西荆公路。田地里常有布制的特大“商县”二字摆放(约20平方米),是为空军飞行员指路的地面标志。
由十字口向南直下,到大清观,水门口,以及沿莲湖西折至西城墙马道统称下街,早些时候叫西南街归西关管辖,后划归西街。由水门口、大清观退向北约30米向东上鼓楼坡,直至大巷子口帝君庙门前为东南街。南门口至东南街的丁字街为中南街。
南街地势较高,站于鼓楼坡上北望金风山,五月麦黄似金凤展翅。南对滔滔丹江,碧水长流。稻田星罗棋布,稻花清香诱人。面临莲湖公园,六月荷花别样红。一塘蛙鸣,十里荷香。东眺龙山,红日喷薄,宝塔在望。西观熊耳,半天飞霞,一抹彩云。城外绕城一周为城隍(即城壕)。古来战争时可引城北柳家沟河水入壕拒敌。城内沿城墙内侧是两丈多宽的马道,一年四季保持畅通无阻。它是战争时期信使传递信息,发布命令,飞马奔驰的大道,故称马道。
东出觐阳门,过吊桥子向北是古城子,柳家沟。向东是东关,紧靠城壕街北为娘娘庙,相对的南面为戏楼和戏楼场。东关较短,住户星散。只有三两家下等的客栈和铁匠铺。东关最东头是祖师殿,面向西,内供祖师金身。殿前棂星门一座(俗称牌楼),上书何字记忆不清。北边田坎上立有周志明先生功德碑一座。牌楼底下为较早时期处决犯人的地方。绕祖师殿南下是一条干涸的河道名为骆驼项。东粮食集市就设于此。南涉州河(丹江)是任家塬,洞底,静泉山。绕祖师殿北上是"春场”(立春日城郭间农人牵牛集会于此,进行耕牛评比,予期春耕大吉,故名“春场"), 再往北为“节义茔”。明末兵部主事,山西布政司邵可立之后裔,谩骂拒降闯王,一家18口被杀,葬于此。邑人呼其为节义茔。向东即到东店子。
进东城门过马道,除夹杂一些商业店铺外,可呼上名的单位街北有陕西省立商县中学,陕西省商县银行。再西是衙门口,内为旧时监狱,左右两个巷子直通东背街,西名监墙巷,东名拐巷子。后来又拆通一个窄小巷子叫“仁义巷”(据说是两家为地基界畔相争,两败俱伤。后来醒悟,双方互相谦让,让成了一条小巷子)。经此巷由东正街可直通中背街。东正街街北向西依次是福音堂,田巷子,国民党商县县党部,党部内附设防空情报处。此情报处为十字口大操场与东正街接壤拐角处的钟楼,发警报提供信息。此钟系由十字口大操场戏楼上移来,后钟楼倒塌又移至北城门楼,继续它发警报的神圣使命。
东门内街南有宫井一口,供东正街附近人们生活用水。井水旺盛,大旱不干。其西为大巷子,往南通过帝郡庙与东南街相接。站在帝郡庙前,仰望东城墙上三层高的魁星楼,高耸突兀、古朴典雅。魁星一身正气,左手提斗,预示公正,无盈无缺,不偏不倚。右手拈朱笔,目视正中,预示刚直,不徇私情,为国选才,为民除害。魁星楼下南城墙外是“乱葬坟”,乱坟隆起,荒草没膝。东正街的大巷子口往西有商县商务会,四区民报社,三民主义青年团,小巷子。小巷子可直通东南街。巷西依次为芝兰馆、松月亭、合作金库、国货公司、私立启化小学。再往西是箭道巷。巷向南通苟家巷,马家巷,直至东南街。苟家巷,马家巷实为一条巷子,苟姓居巷东,马姓居巷西,相对而居。以苟娘娘之故,苟家名气大,人呼苟家巷。其后闯王灭亡,马家有个中医老先生,擅长小儿科,名播遐迩,家道兴旺,人们多呼马家巷。箭道巷其取名,一说是巷直如箭,另一说是巷深仅一箭之遥,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箭道巷西可通下街莲湖,向东经古道巷可至小巷子。
考院巷端对十字巷,与东西正街正十字。巷口有一间两层小土楼,下边小门洞行人,楼上供奉着五道将军。其后,巷东墙倒塌,并人了大操场,统称十字口。十字口向西是西正街。街北张少亭京货铺及恒兴老药铺之西是商县最初的邮政局,电报电信悉设于内。稍东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扔炸弹处。几个大坑和斑斑血迹仍记忆犹新。钉眼镜老人当场死亡,下街的郭福子被炸断右腿,经四皓庙国民党八四后方医院锯掉医好,成终生残废。有一小孩被炸弹碎片炸伤腿部,一生跛足。人们对死伤者深表同情,更咬牙切齿痛恨日军暴行。向西是柳巷子,虞司徒契庙(后改商县第一女子小学,又名春芳女子小学)、天主堂、商州粮台,商县县银行(后改为商州师范学生宿舍)。国民革命军二十七军军部。往西就是罗安巷(又名陆扬巷),不远就是下寺庙(大云寺),马王庙。当街有小型棂星门一座,它今日傲然站在烈士陵园前,依然受人瞻仰和崇敬。其后为文庙的大成殿,五间歇山拱顶式大型建筑,乃祭祀至圣先师孔子之地。其后被改为少年阅览室,五十年代后被改为监狱。庙西为商县参议会,商县戒烟院。湖最西三面临水处有一座新修的“五道将军庙”,神衣着鲜艳,面貌装重严正。小鬼判官面目狰狞,神情逼肖,栩栩如生,令人望而生畏。湖中尚有大花亭两座,一座淹没水中,飘飘欲坠,划船者时有登临眷顾,追寻旧梦。另一座在西城墙下花园角中,四面临水,有一小木桥与白亭子相接。白亭子为造型奇特、别具一格的白色小亭,仅占一席之地,三面环水。亭体为砖土合筑,顶圆体方,稻草苫成圆顶,一门三小窗。善泳者常由此往返游花园角数圈,以显其能。花园角在西南城墙角下的湖水中,昔日为黄家花园,相传水深无底。环湖土堤,广植柳树。盛夏,柳荫蔽日,清风徐徐,鱼游水面,蝉鸣树顶,蜻蜓点水,莲叶滚珠,水鸟乱飞,一派盎然生机。无论花园角夜泊,白亭子消暑,还是垂钓柳荫下,呷几口莲叶茶,都会感到神清气爽,怡然自得。真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东南街的鼓楼坡上是由“孤老院”改建的商县卫生院,紧接着是商县田粮管理处。商县县政府,四区专员公署,警察局,第四区保安司令部均设于此。它是商县的政治中心。东南街最大的建筑是街北水神庙东的商州城隍庙,坐北向南,对面是戏楼和场子。每年阴历四月初八城隍生日为庙会,唱大戏一月。后来,庙会迁到十字口大操场,并年年把古道渠的城隍爷木制活动大像八抬大轿抬来享受香火。城隍身上常有小蛇蜿蜒,时隐时现,乡人皆以为城隍显灵。其后,城隍庙中办开了私立丹江中学。相继,绥靖司令谢辅三出面由国家资助,改名中正中学。1949年后,商洛医院,商洛公学曾设于此。东南街的大巷子,小巷子,苟家巷,马家巷都与东正街相通。
南门口至东南街的丁字街是中南街。东侧有佛教会,西侧有几处小神庙以及临时“降落”的神灵塔棚而居。龙王、土地、娘娘、菩萨不一而足。信徒们终日顶礼膜拜,香火不绝。与如今的南街大槐树下如出一辙。
北街的东马道帝郡庙到中帝郡庙(今城关粮站前)为东背街。帝郡庙后是一个大场子,俗称老操场,是年节时群众自发组织庆典的场所,也是国民兵的训练场。南侧的拐巷子口(即今城关镇家属院),早年曾经于半夜铡死过巨匪余有杰。以后人晚间经此多心有余悸,谈之色变。加之,东背街门庭冷落,行人稀少,相传当晌午常见二斗瓮子出没(据说是一种又低又粗又丑的鬼)。下午日落,野狼来往,行人绝迹。
中帝郡庙至十字口是中背街。街北侧是商县第一小学,俗称中背街高等学校,即当时公办而设有高级的小学。往西是四区绥靖公署司令部。
十字口以西是西背街,北侧是山西会馆。此处抗日期间乡绅将民间汉调二黄戏班办成午、夜两场营业的剧团,俗称戏园子,即为商县第一个营业的露天二黄剧院,名“抗战剧团”。接着是土地司,原属土地庙,后改成军营,绥靖公署谢辅三公馆。马道巷最西是西帝郡庙。南侧有天主堂,其前门在西正街。对面为天主堂教会办的女子明德初级小学。西背街的柳巷子,罗安巷均可直通西大街。西背街平时白天也是人迹罕至,莆条冷落,门可罗雀。一到黄昏家家关门闭户,入夜,一片漆黑。当时城内也是人烟稀少,院落大而空者居多。全城同龄人几乎相互识之。
出靖羌门(西门),西关北侧是关帝庙,对面为戏楼及场子。庙西北方是火神庙,庙前是乱葬坟。从西关往西是校场巷,巷北口直通长坪公路,公路之南是汽车站。西关南侧有榆树巷,吴家巷,均通龙王泉。泉西不远有一小池,名凤凰嘴,内有细股清水涌出,澈可见底,水甜而冽,夏日凉气逼人。据说,此水沏茶味纯正甘甜,更无沉淀杂物,故城内士大夫皆汲取之。龙王泉泉水常年奔涌,永不干涸。上段淘米淘菜洗衣服,下游可灌溉大麦囤及周围稻田数百亩,邑人视为宝水。西关街道稍长,店铺较多,以盐店、骡马店为最。生意兴隆,经济活跃。西关头有一个大碉堡(位于现在商师附小之北当街)是战争的残留物。碉堡外空旷的庄稼地,是传统行刑之所在。往西即是牛监军的“三道碑”。向北是卧牛台,为宋邵康节与商州州牧章子厚玩牡丹处。再往西有大操场-一个。当时国庆开会阅兵、运动会多在此举行。人们称此为“十坊院",其名因何而起,现已无法考证。
镇远门(南门)外无城关,紧临丹江畔之龟头,涉水里许为李家塬,东为贺家咀。胜利门(北门)外亦无城关,紧临长坪公路。越过公路即是上寺坡(金凤山)。坡上有“黄道坟”,相传李自成义军攻商,道台黄世清率众誓死抵抗。城破,与众将退至衙门拒降被杀,后葬于此。邑人年年清明祭祀。右为启秀阁古老学塾,后改建为商县初级中学。往上是土地庙,据说上寺坡的土地神特别灵验,有求必应,故常年香火不绝。阴历每月初一、十五乡人有争上第一炉香的习俗。
商州城东、西街与西关为主要商业贸易街,京广杂货齐全,店铺摊贩云集。背街,南街和东关则是“门庭冷落车马稀,夜半只闻狼觅食"。仅有一两家纸烟摊或小铺面,兼卖桐油、火纸小杂货、日用品。顾客却是寥寥无几。城关的饮食业,除了几家捉襟见肘的馆子和面店子外,其余如烙饺、蒸饺、凉粉、面皮、粽子、米汤、蒸馍、水饺、元霄等小摊贩均在露天营业。最早聚集在衙门口,随后不知何人主宰,突然凤脉又转到西门口,其后又转到十字口,三个地方轮回转。
商州城的市面始终是西繁华而东寥落,生意是西兴隆而东萧条,产业是西发达而东滞后,生活是西较富而东稍穷。这大概是与流动人口和人们的创业生财意识有关吧!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