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村史乡志 >
  • [村史乡志] 至今丹桂仍香浓! 日期:2021-12-29 09:39:24 点击:2460 好评:2

    至 今丹桂 仍 香浓! (张聚奎存像) 张聚奎(魁)是大清朝最后一批拔贡,生平事迹散见于民国《鄢陵县志》民国《续修商县志稿》《丹凤县志》《商洛教育志》和《商洛中学志》等多部地方志书。而今,一切已经远去,只有竹林关故里那棵丹桂树,依然高大伟岸,枝...

  • [村史乡志] 段红芳:寻找麻街历史的痕迹 日期:2021-12-12 09:43:07 点击:681 好评:-2

    段红芳:寻找麻街历史的痕迹 2021年12月5日,由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和《人文麻街》强强联手的走进麻街,助力乡村振兴之民间文化研究探访活动系列(一),在商州城西的麻街岭一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早上八点半,十四位研究员和二位麻街热心人士的临时团队,...

  • [村史乡志] 石榴儿姑婆 日期:2021-10-06 09:21:19 点击:531 好评:0

    石榴儿姑婆 早几年写《竹林关孝歌》时,我经常和歌师刘过门、陶兴华、陆春新聚一堆,听他们唱,我作笔记,他们教了我许多段子。以后这几年基本为顶立门户回老家,来去匆匆,和几位挚友难谋面。那天早上,我起床洗漱后,信步西绕黄龙庙坡向南丈沟口刘过门家走...

  • [村史乡志] 竹林关的老“伞把” 日期:2021-09-06 10:37:49 点击:537 好评:0

    竹林关的老 伞把 伞把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竹林关大伞匠张生发的绰子号。这个绰子号不光流传范围广,而且流传年代较远。除他本人一辈子被人直呼其伞把绰子号之外,他的几个儿子,不管是务农的、经商的、从事行政工作的,与人交往,人家都不直呼其乳名、官号...

  • [村史乡志] 那年那月“唠…唠…”声 日期:2021-08-22 12:27:06 点击:910 好评:0

    那年那月的唠唠声 闲暇回到老家农村八野遛弯,四下里用目观看,在房前屋后、涧边道旁杂灌草丛中,隐隐约约还能看到猪圈的影子,但都是坍塌了的猪棚,蓄满臭气熏天污水的粪坑,石头滚落遍地,杂乱破败不堪的围圈,歪歪斜斜坍塌位移的猪食槽,家家户户都是徒有...

  • [村史乡志] 竹林关的扁担客 日期:2021-08-14 22:00:16 点击:801 好评:0

    竹林关的 扁担客 扁担客似乎是家乡竹林关常用的名词,久久流传于竹林关老一辈口中,它起始于商密商业旱路交通运输时期。早年自老河口从丹江逆水上来的船,到竹林关因水量大减,在大码头卸货后,要运抵帝都长安,或山西盐要运到竹林关大码头装船,运往荆襄平...

  • [村史乡志] 商州玉的产地——郝庄村(二) 日期:2021-07-13 08:49:35 点击:1817 好评:0

    商州玉的产地 郝庄村(二) 郝庄人重视教育。民国八年(1919),张景明倡议并率领张学义、张学信、张学圣在黄沟修筑张氏家祠,规模宏大,前庭后院,雕梁画栋,悬一百忍苗裔横匾,于民国十八年(1929)竣工,解放后被郝庄小学用作教室。薛沟口有一道瀑布上下...

  • [村史乡志] 商州玉的产地——郝庄村(一) 日期:2021-07-08 08:49:44 点击:1972 好评:0

    商州玉的产地 郝庄村(一) 郝庄村位于金陵寺镇最西部,东邻樵塬村,西接蓝田葛牌镇,南依杨斜镇蒿坪沟村,北靠三岔河黄峪村,辖郝庄、范沟、骆家院、西圪崂、王村、黄沟、二房、十亩坪、田凹、土坊沟、安沟、王沟、薛沟、高院、磨子沟、小湾沟、大湾沟、王...

  • [村史乡志] 金陵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杨口村(二) 日期:2021-07-08 08:29:58 点击:1801 好评:0

    金陵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杨口村(二) 金陵寺杨口村南山森林茂密,分布了大量的栎树,为烧制木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勤劳的石闯沟人以烧制木炭补贴家用。石闯沟木炭远近闻名,木炭窑有明窑和暗窑之分。明窑烧出的炭呈灰白色,有清脆的金属声、质硬、着火...

  • [村史乡志] 金陵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杨口村(一) 日期:2021-07-02 08:30:09 点击:1754 好评:0

    金陵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杨口村(一) 杨口村是金陵寺镇政府所在地,是金陵寺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杨口村东邻房店村、西界铁沟社区,南接杨峪河镇北城村,北靠上竹园、石灰窑村,由原杨口村、上闫村、石闯沟村三村合并而成,村委会所在地闫村,距镇政府...

点击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