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寺镇第一村 ——上竹园
上竹园村位于金陵寺镇东北部,东北与杨峪河镇西院村、庙坪村、民主村接攘,北与麻街镇志愿村相连,西与金陵寺镇熊耳山村为邻,南与金陵寺镇房店村为伍。1997年原北岭村、下竹园村并入上竹园村,共有人口1728人,村委会驻地上竹园村 。 上、下竹园村清属南秦二里,民国为第四区上秦乡第二保,北岭村原名后沟村,为治安乡第九保。1951——1953年上、下竹园为六区(杨斜)竹园乡,1953——1956年为十区(刘家庙)竹园乡,后沟村1951——1956年属四区(杨峪河)杨院乡,1956年4月杨院乡撤消,后沟村属杨峪河区金陵寺乡,改名为北岭村,1958年9月撤区并乡,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属超美(金陵寺)金陵寺乡,同年12月更名为金陵寺公社金陵寺管区,1961年属杨峪河区金陵寺人民公社的上竹园、下竹园、北岭大队,1967——1970年属前进公社,1970年又复名金陵寺公社,1980年改名为金陵寺镇上、下竹园村和北岭村,1997年将下竹园、北岭村撤销,并入上竹园村。 上竹园村处于商丹盆地的西南最边缘的丘陵地带,上竹园河穿境而过,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尤以小麦粒满、槽小、筋性大、岀面率高而著称,“平斗麦,满斗面,三升麸子不上算。”上秦川民间四好之一以竹园的挂面为佳,从清末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竹园村的手工挂面很有名,岀了好多吊挂面的能手,李南方就是代表。直至2018年,李占良的手工挂面还畅销于金陵寺,供不应求。 上竹园村村民以农为主,砖瓦业为最大的手工作坊。清康熙时,上竹园村的砖瓦窑颇有名气,大窑可装瓦两万页,砖五千块,制坯、装窑、烧窑、窨窑、出窑均可独立操作,烧制的砖瓦因土质好、熊耳山的煤好,火候适中,结实耐用、不渗水。竹园砖瓦窑除烧制普通砖瓦外,还烧制花脊、印板、脊兽、云瓦、筒瓦、滴水瓦、狗头瓦、火炉、香炉等,砖有方砖、榫卯砖、菱形砖等,主要用于庙宇、祠堂、公房和大户人家瓦房。闫养卓曾送给我一个瓦制香炉,虽是残品,但作工精致,我很喜欢,足以见证上竹园砖瓦业的辉煌历史,李修灵为最后一个砖瓦匠传人。 民国十六(1927)年3月,中共陕甘区委成立后,提出"党到农民中去”的号召,派西安中山学院共产党员吴密、张揖、陈祖舜、闵培贤、卫志毅、吴汉周到商县开展农运工作。李亚夫想造武器,组织农民自卫队,张揖及时予于指导,劝他留神,小心当局反对,并提出“要保存武器,没有武器就不是人民自卫队了。” 古世珍,又名鼎新,字铸九,三次抢劫商县城,投降汪精卫,成为千古民族罪人。但古世珍民国二十六(1937)年作为一二八师八十四旅副师长兼旅长率上秦儿女武汉抗日,商县冷娃作战勇敢,抗日有功。古世珍的老师是李家沟村李友棠,古世珍尊师重道,每到袁底就下马步行,以表对老师的尊重。其弟古鼎立、古江水横行乡里,遭到世人唾骂,被当地人称为二虎、三虎,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民国二十六(1937)年,李宽治(哑巴)在竹园沟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炊具——素鬲,器通高一尺五寸,口径一尺,重约十余斤,足端作兽足形,折其一,无款识、花纹,古色黝然。素鬲被古鼎新强占,存于卢爬古靖家。1958年公社组织勤俭队,挖地三尺,终被发现,现不知去向,但民国续修巜商县县志》巜商州市志》均有记载。 民国三十三(1944)年三月四日,商县政府成立了临时参议会,李保萼等13人被选为参议员。民国三十六(1947)年末,国民党与三青团实行党团合并,商县成立了“党团统一委员会”,副书记由三青团李保萼担任。民国三十八(1949)年四月,第四行政督察专员袁德新主持召开了党团合并后的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副书记长由郭从文、李保萼分别担任。同年七月十二日,商县解放后,人民政府宣布取缔国民党组织,国民党商县党部从此结束。 上竹园村有两处吉穴。一为熊耳山南麓的中子梁下的古氏坟地,上秦川有“赵家的庄子古家坟”一说;另一为苇园洼美人穴。古氏后人古高杰改革开放后,在西安经营电信、汽租,解决了故乡几百人就业,但苍天不佑,英年早逝,令人怀念。古建龙,原名古建禄,受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古焕坤熏陶指导,热爱宗亲文化,成立了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商州理事会,在广东深圳商界小有名气。美人穴出没出美人我不知道,但全村三十多家,几十人在外工作,商洛"一把刀"王高卓、冰天雪地主编王益都是佼佼者。 上竹园村原有四所小学,即北岭、后沟、上竹园、下竹园小学。李宏哲、李兵杰、李立柱、李侃虎、李安民、王建珍、张兴谋等曾在以上学校任教。2010年撤销后并入房店小学。 上竹园人才济济,英语专家李林甫,航天专家李庚申,留澳博士李恩良,书法家李志超,诗人张胜利(雨人)、李翰儒,尤其是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老中医李培林(小名泥娃)。李老先生医术高超,擅长疑难杂症,我的同仁的咽喉炎就是老先生治好的。老老先生解放前高中毕业,参加教育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公职,回乡务农,自强不息,精研黄岐,终成一世名医,医德高尚,悬壶济世,世人敬仰。1980年平反昭雪,行医乡间六十余年,现已九十九岁,为金陵寺的头号老寿星。 上竹园主要姓氏有李王古。李氏从湖广枣阳迁徏而来,兄弟三人,长门居上竹园,二门居下竹园,三门居管坪李村。上竹园长门有李氏祠堂,下竹园二门有两座祠堂,足见经济状况优渥。古氏有兄弟三人,长子居上竹园,次子居卢爬,三子居东窑。王氏也为金陵寺上秦川的名门望族。 竹园沟有石门,实为熊耳山脉被竹园河冲击而成。关于石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石门内有一宝藏,有金牛、金豆、金媳妇、金碾子等,一天金媳妇将金钥匙挂在金牛角上,不料金牛溜进了石门内,从此石门再也打不开了。相传夜深人静之时,独生女若到石门边,还能听到石门内金媳妇吆喝金牛碾金豆时,金碾子发出的吱吱声。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鼎盛时期,上竹园村在竹园沟办过石碴场,金陵寺公社掘地找煤,后以失败告终。 竹溪寺规模宏大,戏楼作工精湛,九棵古柏郁郁葱葱,曾为上竹园乡政府的办公地,亦为上竹园小学所在地。下竹园的中国槐,树龄五百多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上竹园村自然演变的见证者,树洞内可容四个小孩打扑克,至今仍傲然屹立于下竹园村的土地上。 1957年修建的商熊公路是进出金陵寺的唯一通道。1980年改名为杨金公路,将翻越土地岭路段,改由从岭下绕沿杨河,经张底、西院,越河西岭,再由上、下竹园到房店与原路相接。从此,上竹园村成为进入金陵寺的第一村。 本期执行编辑:李广华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