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村史乡志 >

竹林关的老“伞把”

时间:2021-09-06 10:37来源:原创 作者:张新中 点击:
竹林关的老 伞把 伞把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竹林关大伞匠张生发的绰子号。这个绰子号不光流传范围广,而且流传年代较远。除他本人一辈子被人直呼其伞把绰子号之外,他的几个儿子,不管是务农的、经商的、从事行政工作的,与人交往,人家都不直呼其乳名、官号
竹林关的老“伞把

    “伞把”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竹林关大伞匠张生发的绰子号。这个绰子号不光流传范围广,而且流传年代较远。除他本人一辈子被人直呼其“伞把”绰子号之外,他的几个儿子,不管是务农的、经商的、从事行政工作的,与人交往,人家都不直呼其乳名、官号,而是直呼绰子号“伞把”,张生发甚而会把他这个绰子号传给孙子辈呢。
    “伞把”这个绰子号来自张生发叨叨嘴。民国时期,张生发在竹林关传说中的商密古国密阳古城遗址——上院办竹纸伞厂。由于他是湖北汉口避水灾逃荒来竹林关落户的下湖人,说话圪圪啦啦的,别人听不懂。一把伞,主要部件是伞把,要求粗细一致、端端直直、节长相等,且都是斑竹竹根部位。所以每次厂里收购到竹子,张生发都亲自去挑选伞把,他一选到合适做伞把的竹子就特别激动,会连续不断地高声喊“伞把伞把”。他咕噜的其它话圪圪啦啦人听不太懂,但“伞把”二字吐音特别清哳,所以工厂的伞工们就给他取了个“伞把”绰子号。
    记得在四、五岁年龄段,我这个犍牛犊子,大人还没给搭上牛跟头,啥事都不干。一到夏天,浑身上下光溜溜,最多挂个花兜兜儿,和小伙伴们到银花河闪浪玩够了之后,又成群结伙去上院玩。我感觉那时候的上院,就是我们庙底生产队的工业基地。上院住的几家人是:办竹纸伞厂的伞匠张生发、开染坊的染匠张祥智、开巢丝坊的丝匠王岚、开竹编坊的蔑匠陶兴发、演“搭花姑子”戏的喇叭匠白莲春。我最喜欢看染匠用长杆把染好的整卷蓝布往高杆上一甩,哗啦啦落下来的样子;喜欢听女人们高高撅着屁股,梆珰梆珰捶布的声音;喜欢看王岚老汉把开水锅里煮沸腾着的蚕茧丝头捞出来,挂上架子转动的样子;喜欢看那一行行晾晒着的子儿红、桃红、鹅黄、菜绿等各色丝线;喜欢看那坐一排排巧妇们手里转动着的红纸伞。
    让我们这帮小伙伴最着迷的,是看伞匠制作竹纸伞。做竹纸伞不简单,首先是选竹子,七砍八不砍,七月砍的竹子,韧性好,八月砍的竹子就发脆,不好用。手工制竹纸伞工艺繁杂,要经过选材、刨青竹皮、劈竹条子、削尖伞骨、伞骨锯糟、伞骨钻孔、伞骨穿线、锯伞托、锯伞冒、做竹跳子、蒸煮、晾晒、装竹跳子、绕线圈、裱伞、糊伞、刷熟桐油、画图、穿饰线、网伞定型、再上油、套伞把、卡折痕、收卷、包布头、结顶、开合测试、撑伞晾晒、合伞、装套等八十多道精细繁琐的工艺,最普通的伞也须七十二道流程工艺。伞纸是用构皮纸,在模型上比好大小,剪成扇形,裱在伞面上,着色绘画后上两道熟桐油。着色用颜料,小时候那些伞工乖姐儿总告诉我们颜料是猪血、臭,怕我们手闲去摸。高级竹纸伞撑开是红的,合了是绿色,是把竹骨上染绿,伞面绘有喜鹊登梅等吉祥图案。撑起来晾晒红一大片,非常好看。
    唐宋时期,我国能工巧匠们就已会制作“用时打开,不用收拢”的竹纸伞。竹林关人勤劳聪慧,一直有制作传统竹纸伞的好手艺。竹纸伞就地取材,结构紧密,工艺精细,赏心悦目,物美价廉,曾红遍竹林关。人们把大伞匠张生发的后人依然直呼绰子号“伞把”的原因,也许是对竹林关竹纸伞的留恋。
    本期执行编辑:郭志康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