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间文学 >

上秦川《八好歌》记

时间:2020-06-04 13:25来源:原创 作者:李广华 点击:
上秦川是熊耳晚霞的故乡,金陵寺是明太祖朱元璋赐与南京同名的地方。在历史悠久、风光旖旎、风景如画、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金陵寺,有一首流传至今的《八好歌》。 刘庙的集,吕村的灰;窑村的煤、房家的店; 全湾的米、樵湾的女;竹园的面、谢渠的炭。 刘庙


 
        上秦川是熊耳晚霞的故乡,金陵寺是明太祖朱元璋赐与南京同名的地方。在历史悠久、风光旖旎、风景如画、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金陵寺,有一首流传至今的《八好歌》。
刘庙的集,吕村的灰;窑村的煤、房家的店;
全湾的米、樵湾的女;竹园的面、谢渠的炭。
        刘庙集,为明清建筑,古色古香,道光十年(1830)设集,传统的木材、山货、农产品畅销商洛各地及关中地区,有政府、义仓、邮局、骡店、钱铺、药铺、染坊、饭馆、旅社、杂货店等,每逢农历二、五、八逢集,四方群众云集,交易活跃,1967年始移于杨口村今址,双日逢集。
        吕村的白灰,是传统的建筑材料,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可惜地方志未记载,我曾和《商州市志》主编廉高林先生探讨,其也深表遗憾,现石灰窑村因产石灰而得名。
        窑村分东西二窑,即现在的西窑村和熊耳山村。 宋绍圣四年(1097)煤炭在熊耳山发现并采掘利用。不但是农家的首选燃料,也带动了商州的砖瓦业、陶瓷业、建材业、冶铸业。民国二十年(1931)实业部批准李明义等开采,是为资本家在商县的首次投资经营的采煤业。煤炭的开采、运输带来了地方经济的繁荣,民国三十七年(1948),上秦川农民张虎山、孙孝峰、孙东鱼、王庚开煤窑给启化小学(现商州城关一小)捐款集资办学。解放后政府曾办国营熊耳山煤矿。
        房家店交通方便,位于西南支路的交通要道上,出产草纸和鞭炮,《商州直隶州乡土志》记载:“由鳖盖子西北进五峪口至西峪川,越土地岭至上秦川。十里许为房家店。西南行八里许至刘家庙,西北越阳峪四十里即黑龙口”,自古上秦古道为商州至西安的捷径。房姓人家由临潼鱼池湾迁徒定居,耕田开店,穷家打贩挑的扁担客,富户运输的骡马队都在此歇息,生意红火,经久不衰。房家祠堂“忠义堂”名气很大,现为竹沁园所在地。
        全湾位于汝河下游,与南秦河交汇,有一湾良田,盛产水稻,大米质优味香。其祖先从南秦川四合迁徙而来,上世纪七十年代,原商县人民政府修筑南秦水库,粮田被淹,现辟为鱼池,百亩芦苇荡宜发展旅游和农家乐。
        樵湾以樵姓居多。自古耕读樵猎,为生活所迫。樵姓在商州西关、黑山、管坪、石灰窑皆有,但在百家姓中仍为孤姓。因樵字较为生僻,不熟悉的人易写为“乔”,读为“焦”者比比皆是。村庄因南岭与土地岭相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光水色、田陌纵横,土地为下湿地,多产菜蔬,亦盛产美女。历史上虽未出过娘娘宫女,既无“沉鱼落雁”之貌,也无“闭月羞花”之容,却也是水灵灵的乡村妹子。“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香。”尤其纺线织布、女红针线、烧菜煮饭、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孝敬父母、相夫教子、和睦邻里、勤劳善良、淑贤端庄,很多大户人家以娶樵家女为荣。
        竹园分上下两村,祖居湖广,竹园沟有石门,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铁蹄蹂躏中国,金陵寺儿女赴武汉抗日。李增齐的哑巴叔父在竹园沟捡到一个素鬲,系上古时代文物,《民国续修商县志稿》、《商州市志》均有记载,上竹园土地肥沃、小麦粒满籽圆、出粉率高,“平斗麦、满斗面,三升麸子不上算。”面白、韧、劲道,手工挂面也很有名。
        谢渠在南岭山旮旯里,南岭盛产栎树,是烧木炭的好原料。谢渠木炭乌黑发亮,清脆如玉,耐烧,有冶铁、烤火、防腐、治病、烹饪等用途。“千戕万斧出深山,烈火烧身若等闲;脱胎换骨浑不怕,要留温暖在人间。”谢渠人到金陵寺集去卖木炭,那熟悉的面孔就是活广告、金招牌。
       上秦川的《八好歌》酷似当今政府倡导的“一村一品”,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点击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