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道拾遗 >

牧护关蓝武古道摩崖石刻初探

时间:2020-11-19 10:48来源:原创 作者:嫣 慧 点击:
牧护关蓝武古道摩崖石刻初探 在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韩文公(韩愈)祠附近,蓝(田)武(关)古道路边的山崖上,有前代留下的摩崖石刻两方。由于日久风化,刻字大部分已漫漶难辨。关于这两方石刻,古籍文献未见记载,迄今为止,也未发现有现代人的专门解读文
牧护关蓝武古道摩崖石刻初探
 
       在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韩文公(韩愈)祠附近,蓝(田)武(关)古道路边的山崖上,有前代留下的摩崖石刻两方。由于日久风化,刻字大部分已漫漶难辨。关于这两方石刻,古籍文献未见记载,迄今为止,也未发现有现代人的专门解读文章。由于判断此石刻可能与我县蓝关古道峣山段蟒石湾摩崖石刻有关联性,于是,蓝田县王维 / 四吕文化研究会张效东会长,组织县内外数位文史爱好者,分别于2020年9月2日、10月22日两次深入实地考察,并结合古籍文献,反复识辨、研讨。现已将石刻文字全部辨识,并作了初步解读。
一、石刻现状
       两方石刻位于丹江与灞水分水岭秦岭梁头韩文公祠的东南方向约30米高的一面陡峻山坡根部,底部离地面1米许。在一水平倾斜的巨石正面镂深3—5厘米,呈墓碑状,竖式长方形,左右并列。右边石刻横宽60厘米,竖高105厘米;左边石刻横宽66厘米,竖高90厘米。两石刻正对南面40米外的古道路基。题款字迹由于风化严重和苔藓斑驳,甚为模糊。
二、石刻文字
       右石刻:正中竖行双线阳刻“王公路”3个大字,其左侧落款阴刻一行11个小字为 “康熙壬寅年季春里民公勒”。蹊跷的是,“王公路”的“王”字上,被套着阴刻了与王字大小一样的“陈”字。因此此石刻有了“王公路”、“陈公路”和“王/陈公路”或“陈/王公路”多种叫法。
       左石刻:正中竖行阴刻“卧雲”2个大字(“雲”为“云”的繁体),其右侧上款阴刻一行7个小字为“刺史羅公四川人”(“羅”为“罗”的繁体)。
三、初步解读
       1、右石刻中,康熙朝的“壬寅年”有康熙元年(1662年)和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经查,康熙元年至康熙六年商州知州为王廷伊。王廷伊,生卒年不详,山西汾州介休人,字严介,号洁菴,明末己卯(1639年)举人,曾先后任信阳、商州知州等职。王廷伊商州任内曾招抚流亡,续修商志,似有政声。其所修《续修商志》没有关于其修筑蓝武道的有关记载,但该志却收录有其与时任蓝田县令郭显贤于1665年共修蓝桥的《重修蓝桥碑记》。初步确定“王公路”的王公,应是指王廷伊,此石刻旨在记载、表旌王廷伊修路的功德事。落款中,“康熙壬寅年”为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季春”是春季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三月;“里民公勒”,表明是乡里士民自发或以民间名义所刻。
       2、由于“王公路”3字均为双线阳刻,笔法、气韵一致,而套刻在“王”字上的“陈”字,虽字的大小相同,但不是阳刻而是阴刻,笔体也明显与“王公路”3字不同,故认定“陈”字系后人补刻,刻字者应是借之与后文2字连读为“陈公路”,意在“搭车”表旌某陈姓官员在地方修路中的功德。但此陈公究竟为何人,由于无套刻时间的信息,故一时不好确认。能确定的是,“王公路”在先,“陈公路”在后。
       3、左石刻中,上款“刺史罗公四川人”,指商州知州罗文思(刺史为知州别称)。阴刻“卧云”二字,笔力遒劲,应为罗文思所题。罗文思(1699--1788),字日睿,号勉夫,四川合江人,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曾任商南知县、商州知州等职。任商州时,整顿吏治,劝课农桑,筑路修桥,政绩斐然。乾隆二十二年,罗捐银480两并主持修筑了蓝田至商州200里道路,其中将商州城东霸王寨一段碥路削险为平,被称为“罗公碥”。我县蓝桥河村古蓝桥遗址附近的两处石刻“抱住处”、“拾玉臼杵处”,落款就是“西蜀罗文思”。

古蓝桥遗址石刻
四、讨论
       1、 对于“王公路”的“王公”的认定,经查王廷伊所修康熙《续修商志》、王如玖修纂乾隆《直隶商州志》、罗文思修纂乾隆《续商州志》和当代《商洛地区志》,均无其主持修路的有关记载。对此,有观点认为,此“王公”有可能是指明代万历年间商州知州王邦俊。王邦俊,字吁卿,福建龙溪举人,万历七年(1579年)任商州知州。志书记载他任内重修商州城西“说法洞”一段栈道:“火攻石壁,凿山三月,架梁四道,削险开径,砌石连栈,于是避水登陆,上至五鬼窑,下至说法洞,凡二里许。”商州百姓为其立祠,并于州署前立“去思碑”以纪念之。据此,可证实“王公路”的理由甚为充分。但不同意此说的观点认为,王邦俊始任商州在1579年,《王公路》刻石为1662年,前后间隔当在80年左右且已改朝换代。后任官员在隔了这么长时间为前朝官员刻石纪功,似不合常理。王廷伊所修《续修商志》中对此也无任何文字记载。
       2、至于如何解释地方志中没有王廷伊修路记载?多数观点认为,出于某种原因,志书对此失载也有可能,但无载不等于没有。而王廷伊任内与蓝田令郭显贤同修蓝桥,也同样在《续修商志》中没有记载。要不是志书附录有《重修蓝桥碑记》,后人对此举亦无从了解。从史料仅有的其任内招抚流亡、续修商志和重修蓝桥这些记载看,王廷伊应当是一个有作为的地方官员,其任内能有修桥筑路这些古代循吏常有的施政行为,也是很自然的。
       3、目前关于“陈公路”,由于无刻石者署名和刻石时间,解读起来比较困难。关于“陈公”所指,据现有资料,最有可能的,是陈宏谋。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广西临桂人,雍正进士,曾任陕西省巡抚,乾隆十年(1745年)曾捐银3000两,主持修筑了商州胭脂关至蓝田七盘关道路,使“险者平之,坑者堙之,顿成康庄”,蟒石湾刻于乾隆十一年的摩崖石刻讲的就是这件事。但若定”陈(公路)”表旌对象为陈宏谋,为罗文思所刻,罗刻石距离陈修路也七八年了。相隔这么长时间,在原“王公路”上套刻“陈(公路)”的动机、缘由是什么?若不是罗文思所刻,会不会是乾隆十年稍后另有民间人士所刻?“王”“陈”二字套在一起,有何历史背景或有否别的深意?
蓝关古道蟒石湾石刻
       4、限于现有资料,我们所做的这些考辨只能是初步的,探索性的。上述这些疑团的最终解开,还需要继续搜集、参考古籍资料和作进一步研讨。也希望有兴趣的文史爱好者积极关注和参与。
       参与此次考察考证人员有:张效东,王维 / 四吕研究会会长,《蓝田文化研究》主编;王民权,西安市文联原巡视员、地方档案史专家;杨贤博,商州地方文史爱好者、作家;张恩宽,蓝田地方文史爱好者,《青荷文旅》公众号号主;程社涛,地方文史爱好者,《灞水长流》公众号号主。
左起:杨贤博、程社涛、张效东、王民权、张恩宽
       参与讨论的还有:刘弈,研究会副会长、《蓝田文化研究》副主编、书法家;阮新正,蓝田文物管理所所长、《蓝田文化研究》副主编;朱永林,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蓝田文化研究》副主编。
       转自今日头条《乡土蓝田》——
https://m.toutiao.com/i6895540733755949579/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点击排行
推荐内容
  • 丹江航运史

    丹江航运史 为电视片《丹江》提供 丹江全长443公里,流域面积...

  • 也议先秦之上雒

    商州丹凤地理图 近些年来,由于镌有 雒亭 铭文的秦陶罐在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