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间文化移动版

主页 > 民俗传承 >

民国时期的腰市(连载)——年年庙会唱大戏,秦腔二黄不停息

民国时期的腰市连载
        ——年年庙会唱大戏,秦腔二黄不停息

      除了根斗湾校园里的樱桃,孩子们最期盼且引以为豪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庙会。
      十三社的庙门前有两根冒天高的旗杆,幡旗一红一绿。旗台为三层正方形,两边有插彩旗和仪仗刀枪的木架子。这里是男孩子们喜欢玩耍的地方。寺庙对面是两座大戏楼,坐南朝北,台口与寺庙遥遥相对。
      每年的正月十八是庙会,虽由十三个村社联合举办,可庙会既是州府倡办,必有官员参加,偶尔知州亲临,也曾与民同乐。最近的是1947年的南堡子会,商县县长就亲临庙会,带来一百多名持枪的护卫。这也是解放前后,最为热闹的一次庙会。
      每届庙会由十三社的各村老者轮流任执事,筹办庙会大小事宜。闵村严建军的爷爷严景月老先生,紫峪村秦管管的爷爷秦锦盛老先生,分别主持过一届庙会。
      逢会的日子里,前殿、中殿三间通门全部敞开。殿内左右两边摆着桌凳,供老者执事歇息喝茶。后殿坐着本地老者和府派执事,中殿坐着外县绅士和官员。后殿神像的左右两边各站一慈眉善目的僧人击磬。一个是紫峪关公庙的主持罗师,另一个是十三社关公庙的主持叔师。每每有人屈膝跪拜,他们便敲磬一下。磬声悠扬,香烟缭绕,香客们成排成队,虔诚以待,祈求关公,护佑全家平安。
      其实,十三社的庙会,是请上紫峪关公庙的关公到南堡子寨转一圈后,敬在十三社,会后请回。
      每年过会时,人们用轿子抬着关公的小神像,从紫峪口出发上南堡子山。轿子前后有四名护卫,身挎腰刀,威风凛凛,属相都是虎;四名轿夫,身材高大,五官周正,属相都是龙。前面鸣锣开道,彩旗飘飘,执事卫队手握刀枪,气宇轩昂。轿后唢呐队呜呜啦啦,曲调悠扬。乐队后是手持土枪,训练有素的整齐卫队,然后就是十三个村的锣鼓大队,再之后就是队伍臃肿而热闹的各色信众。
      有人扛着插满冰糖葫芦的稻草靶子;有人提着杏黄杏黄的包谷糖竹笼;有人背着鼓鼓囊囊的一褡裢烧饼……还有背着孩子的,拉着老婆的。男女老幼,各色各样,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村民们敬天敬地敬鬼神,笃行自己的虔诚。大队人马,浩浩荡荡,上到南堡子寨。执事负责人身着长衫,手持香表,鸣炮、烧香、拜神后,下到“雪山寺”,执事便再次进庙烧香拜神。这时间,各村的社火就在庙前的河滩,热热闹闹耍一个多小时。然后整队起身,经王村、闵村,至上店子村前进入会场。
      神像进庙时,锣鼓喧天,花炮齐鸣,令人震耳欲聋,目不暇接。期盼一年的十三社社火,此刻便隆重登场,八仙过海,大显神通。
      神像进庙后坐上正堂,接着便是须眉皓然的老者队伍上香敬神,他们一律身着长衫,儒雅严谨。礼毕,执事刀枪和彩旗,分别插在庙前东西两边的木架子上。
      长长的社火队首尾相接,围着宽阔的会场,一圈一圈,轮翻表演:抬芯子,踩高跷,划旱船,跑竹马,耍龙灯,舞狮子。表演内容不仅有戏曲小说,神话故事,还有轶闻野史,英雄传奇,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从脸谱,服装,到复杂的道具制作,更是民俗民艺大荟萃。班班人马,各亮绝活,各显其能。
      旱船宛若水上漂,芯子看谁站的高。锣鼓的鼓点,配合着场上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始终变化多端。各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标新立异,以其雄浑的气势,灵动而又拙朴的表演,吸晴凝神,赢得阵阵喝彩。时不时便会掌声雷动,高潮迭起。蓝田、华县、丹凤、洛南、镇安、山阳,酷爱热闹的乡民们,不嫌饿肚子,不怕脚打泡,爬山涉水,一饱眼福。
      两台大戏。一台是商州的秦腔,浑厚大气,慷慨激越,俗称“乱弹”;一台是山阳的二黄,细腻精致,生动俏丽。一高亢,一柔婉,秦风楚韵,各飨其味,不停不歇,昼夜连场。戏班子大多五六个,除了正规的大戏班,还有临时搭伙的小戏班,大荆的、腰市的,加上皮影和木偶,群星璀璨,热闹非凡,盖过今天的“艺术节”。
      庙会上,人山人海,最兴隆的就是小吃。胖小子坐在父兄的肩膀上,拿一串糖葫芦,摇摇晃晃;梳着两根麻花辫辫的姑娘们,穿着碎花点点的红棉袄,绿褂褂,三三俩俩,有人拿着风车,有人拿着烧饼,眉目含笑,窃窃私语;憨厚的庄稼汉,端一老碗扯面,或蹲或站,眼睛还不时地瞄着会场看,红红的油泼辣子吃得满头冒汗。
      会场还预留了雅区,摆了不少的桌凳,供外来的绅士、官员和太太歇息观赏。太太们旗袍裹身,讲文明,学优雅,若要吃食,无论是馄饨、油茶、鸡蛋醪糟,还是油糕、甑糕,油饼、麻花,都是店小二擎起木提盘,在人群中高喊“借过!借过!”穿梭相送。庙会会场,人瞅着人,人挨着人,人挤着人,水泄不通,盛况空前。
      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都要在会场一角,摆吃食摊子,全家人便都来帮忙。从五六岁开始,给客人们送吃送喝的事情都归我管,在会场跑前跑后,不亦乐乎。我家街上的店里,年年庙会,住客爆满,就连楼板上都睡上了人。可不论是十三社的会场,还是腰市街的店铺,所有商家,所有物品,会前会后一个价,直到售罄还是原价,绝不欺客。
      “腰寺十三社南堡子会”,一年一度,闪耀着岁月的光华。从光绪四年到1950年,最后一届庙会举办结束,七十二年,年年不断,一直热闹火爆,堪称泉村里的“社火文化博览会”,北乡民众的“狂欢节”,更是腰寺川民俗活动中,一道最靓丽的文化景观,在当时的商州地区可以说风头无两。

      (连载审稿:郭志康)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