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后代刘书胜办起商州第一家红色纪念馆
甲辰年12月16日,尽管寒风刺骨、天寒地冻,但天空晴朗,阳光明媚,金灿灿的太阳仿佛为红色青棉沟的山川大地披上了一层温暖的薄纱。怀着激动的心情,大家齐聚一堂,参加由刘书胜家举办的红色纪念馆开馆庆典。
作为商州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区党史研究室聘请的红色文化普查研究员,我特意前来参加这次纪念馆的开馆庆典。当天,全区社会各界人士以及青棉沟村的村民共计两百多人聚集在陕南抗捐第一军司令刘实通后代刘书胜家的纪念馆前庭,共同参与这场意义非凡的活动。人群中,大家热情高涨,观看红色文艺节目,聆听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仰望那些承载着革命历史的遗迹和遗物。走进展馆,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实物和一段段生动文字,它们默默地讲述着革命前辈李先念、陈少敏、汪峰、巩德芳、陈忠茂、田申荣、蔡兴运、陈效真、孙光等人在这片土地上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与青棉沟人民结下军民鱼水深情的可歌可泣事迹。展馆以丰富的内容、详实的资料、珍贵的实物和合理的布局赢得了广泛赞誉,成为继北宽坪、麻街地下交通站、杨斜月亮湾长征主题公园、高桥烈士纪念馆之后,商州地区又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青棉沟村位于夜村镇北部,地处偏远山区,距离镇中心约十七公里。村子西北与北宽坪相邻,东接丹凤县留仙坪,全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420户、1192人,总面积51平方公里。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民风淳朴,红色资源丰富,是商洛革命老区的典型代表之一。 青棉沟村是一片孕育红色革命精神的沃土,承载着无数珍贵的革命历史遗迹。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这里见证了许多革命事件。红二十五军抗捐第一军司令刘实通曾在此负伤养病,最终牺牲于此。陈忠茂游击队、蔡田游击队以及巩德芳陕南游击队都在此地活动。历史上,中原部队与陕南游击队在留仙坪的胜利会师地仅隔一岭。豫鄂陕中原部队李先念司令员曾在商县留仙坪、北宽坪、封地沟等地休养,并以此为据点,隐蔽指挥两个多月,推动根据地建设工作。中原组织部长陈少敏在巩德芳司令的安排下,曾在此隐蔽休养二十多天。
青棉沟村及其周边地区还保存了大量革命遗址,包括汪峰、刘庚、孙光、薛兴军、陈效真等革命前辈活动的哨所、山洞,以及商洛工委所在地、商县民主区政府旧址等。这些遗址中,被列入展馆展示的多达22处,其中重点遗址包括:郑位三、陈少敏及两名伤病员隐居的柳树沟孙奇家旧址;李先念、陈少敏、巩德芳等人居住的罗岭孙浩义家活动遗址;汪峰居住的李念善家旧址;陈忠茂、巩德芳、陈效真、蔡兴运、田申荣居住的窝胆沟李德胜家旧址;巩德芳等人居住的刘生财家及巩招体、巩招有家旧址;陕南游击队成立地撞沟孙根劳家旧址;陈寿益居住的赵怀盈家旧址;游击队和武工队活动地周成林家旧址;李先念住过的刘生财侄女家旧址;巩德芳、王力长期办公的山石洞旧址;栲树岭战斗遗址;青棉沟伏击战遗址;以及商洛工委成立地遗址。这些遗址和遗迹充分展现了青棉沟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基因。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在展览活动中,当地群众巩安治、张福顺、何当琴与我们座谈时提到,青棉沟位于留仙坪和北宽坪之间,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被称为“两坪一沟”,是当年巩德芳陕南游击队和中原部队的活动中心区域。当年,在青棉沟、条子沟、苗沟交界的庙沟成立了商洛县条子沟区(三区)政府,组建了二十三支队第三大队,其中安沟村民刘生财担任商洛县第三区苗沟乡副乡长。在部队主力渡过黄河后,这里相继成立了商洛武工队(蔡田游击队)、第一武工队和青棉沟区人民民主政府,刘生财任副区长。据老人回忆,当时“商洛人民民主县政府”的印章被藏于刘生财家门前土地庙基下的石头中。依托青棉沟,中共商洛工委建立了7个民主区政府和党组织,43个乡政府,全村共有24名村民参加了游击队。 巩安治回忆说,他家住在安沟脑,与刘生财家相邻。当年巩德芳经常在他家活动,由于巩姓家族从丹凤巩家湾迁居至此,按辈分他称巩德芳为“爷”。栲树岭战斗那年,他的父亲背着年幼的他逃避战斗,险些丧命,子弹甚至击飞了父亲的帽子,但父亲拼命护住了他,最终死里逃生。何当琴也提到,她的父亲何成玉是田申荣的警卫员,因跑步如飞、机智勇敢而深受领导信任。 青棉沟的村民们在革命年代纷纷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无论是养护伤病员、站岗放哨,还是送粮送物、参与战斗,都为根据地的建立和商洛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中共商州历史》第一卷第191页记载:“1947年6月22日晚,田申荣在商县青棉沟的寺园沟见到了王力,并向他传达了中共豫鄂陕边区党委书记汪锋的指示。王力听后非常高兴,决定重新组织武装,集中分散隐蔽的人员和武器,开展对敌斗争,以迎接主力部队的反攻。第二天,王力在青棉沟孙根牢家召集游击队员开会,决定成立商洛游击队,由蔡兴运担任游击大队长,田申荣担任副大队长。当时,条件极为困难,王力长期劳累导致胃病复发,身体非常虚弱,但他依然与同志们一起住在山林和石洞中。孙根牢得知后,主动在附近的阳坡树林里为王力搭建了一座草庵,并垒了一个石坑。这座草庵成为王力指挥根据地军民开展对敌斗争的临时指挥部。随着根据地武装斗争逐步恢复开展,中共陕南工委派人联络各地分散的武装力量和隐蔽的县区乡干部。不久后,第二分区商县民主政府县长刘彭勃、第三分区干部黎涛、许振邦等相继闻讯来到青棉沟。一些游击队员的家属也来到这里,为游击队洗衣做饭,并护理伤病员。” 这处红色纪念馆的建成开馆,是刘书胜老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将红色文化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在商州老区建设促进会、区党史研究室等部门的推动下,在青棉沟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商州公安局驻村工作队的重视与支持下,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这片红色文化阵地得以建成。各方积极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追寻红色基因,收集红色实物,齐心协力帮助刘书胜克服重重困难,解决存在的问题,最终让这一纪念馆得以落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书胜是青棉沟村一位热衷于红色文化研究的退休老干部。他热爱家乡、热爱家族,更深深热爱青棉沟这片红色沃土。他的四爷刘实通曾是当年东乡千人组织“红枪会”的首领,后加入红二十五军团,被编为商洛抗捐第一军并担任司令。然而,在洛南车亘的一场抗击反动武装、筹集物资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负伤,后被接回商州青棉沟刘家养伤。由于伤势过重,刘实通最终牺牲在青棉沟,遗体被运回白杨店古路峪老家安葬,后被政府追认为烈士。 作为红色后代的优秀代表,刘书胜老人始终铭记革命先烈的遗志,不忘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他动员子女和晚辈,共同利用自己的房屋场地,并拿出个人的退休金,历经一年的艰苦努力,最终让这处家庭红色纪念馆得以落成,为家乡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座纪念馆共有三间三层,顶端悬挂着五个醒目的红色大字“红色青棉沟”,十分引人注目。门前竖立着一块大广告牌,上面写着“红色青棉沟内容简介”,详细介绍了青棉沟从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青棉沟人民与陕南游击队、中原部队军民之间可歌可泣、鱼水情深的英雄事迹。 纪念馆的院落内设有演出舞台和灯光剧场,一楼的三间展馆布置崭新,各类展牌合理排列,内容图文并茂,实物陈列整齐有序。二楼则是接待会议和座谈的厅室,展馆的多功能设计,满足了多方位的需求。 中午十二点,红色青棉沟纪念馆在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文艺表演助兴、炮声轰鸣的热烈气氛中,隆重开馆。 随着青棉沟红色文化纪念馆的开馆,刘书胜家族和青棉沟人民对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愈加坚定。在未来的岁月里,纪念馆将继续优化展品,丰富历史资料,并与周边历史遗址相结合,打造一个集教育、研究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纪念馆不仅会成为商州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将成为全国红色文化的传播平台。 在青棉沟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在热心村民刘书胜等人的积极参与下,青棉沟村的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将继续传承,青棉沟这片红色沃土也将在新时代的阳光照耀下焕发出更加辉煌的光彩。 (编审 赵国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