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红色记忆 >

忆祖母吕兰(一)

时间:2023-09-21 17:48来源:原创 作者:刘花粉 点击:
忆祖母吕兰 刘花粉 编者按: 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之际,本网站隆重推出20世纪40年代,一位曾经为中国革命和商洛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女交通员吕兰老奶奶的

忆祖母吕兰(一)
刘花粉

 
       编者按: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之际,本网站隆重推出20世纪40年代,一位曾经为中国革命和商洛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女交通员吕兰老奶奶的红色纪念文章《忆祖母吕兰》,以此纪念和颂扬那些曾经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革命英雄和先烈们。

       吕兰(1900~1976) 女,陕西商州人。本姓蔡,幼时因家境贫寒,父母无力抚养,将她送给了一户姓吕的人家。民国29年(1940),丈夫被豪绅恶霸迫害致死,自己又被陷害投入监狱一年有余。出狱后,她同两个儿子沿路乞讨,前往西安,在八仙庵附近赵家坑一处破窑洞内栖身,靠做零活度日。
       民国30年(1941)6月间,陕南游击队领导人巩德芳和吕兰同村的刘兆英找上门来,给吕兰讲解革命道理,启发她为革命做一些工作,吕兰听了非常高兴。其后,巩、刘二人在一次准备去陕北根据地马栏时 ,再次找到吕兰,安排吕兰以不被人注意的老婆子身份为革命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从此,吕兰在赵家坑居住四年,凡商洛去陕北、或陕北回商洛的同志,大都经过她家,由她提供情况,安排生活,保证安全。一次党组织派刘兆英到西安选拔一批去陕北的人员,吕兰承担了联络任务,随后她还将自己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送往陕北。
       民国32年(1943)秋和民国33年(1944)春,组织上两次让她去马栏送重要情报,她凭着一双缠过的小脚,翻山越岭,徒步往返千余里,将情报藏在裹脚布里,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完成了任务。
       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因工作需要,吕兰返回原籍两岔口刘家塬,在家乡她又担任夜村街秘密情报站的情报员。一次,她扮作走亲戚的模样,将部分子弹藏在挂面笼子底下,大大方方通过了敌人岗哨, 将子弹交给了游击队。
       民国35年(1946),她曾先后两次受巩德芳的托付,一次去山阳县高坝店与失意在家的陈月天联系。一次去商县三贤乡生王村与国民党保安团大队长王祥生联系,做统战工作。同年中秋之夜,商县地下党组织护送汪锋同志去湖北郧西,组织安排就住在吕兰家。吕兰精心照料,出色地完成了接待任务。
       商县解放后,党和政府给了她很高的荣誉和照顾,但她始终保持着一个普通农家妇女的朴实本色,直到1976年病逝。


       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儿女们长大成人,我对祖母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我是在祖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仔细想来,我小时候从来没有关心过祖母。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愈来愈想为祖母做点什么,来怀念祖母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思来想去,我觉得把我记忆中的那些奶奶无数次讲给我的那些关于她工作的故事,写下来,传下去,让后世都记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老人。
       冬日的阳光透过厚厚的雾霾,我坐在窗前远眺西安的天空,耳边响起一首年代久远的歌曲,思绪也就随着歌曲回到了年幼的时光……
       夏日的午后,年幼的我和奶奶坐在家中的井边乘凉,蝉鸣声忽远忽近,手中捧着一杯一瓢刚从井里打上来清凉的井水,奶奶手中拿着一把由井边棕榈树叶子做的扇子,不紧不慢地摇着,我期待地睁大眼睛看着奶奶,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听奶奶讲战争年代的革命故事……
奶奶的前半生
       1900年秋天,奶奶出生于商洛蔡川的一个贫困的姓蔡的人家里,奶奶出生前家里面已有五个女儿,在那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父母实在无力再多抚养女儿,刚出生的奶奶就被送给巩家河一个姓吕的人家做养女,取名吕兰。清末的秦岭深处,政治腐败,匪患严重,人人难自保.虽然生为女儿身,但成年后奶奶身材高大,性情豪放,巾帼不让须眉,见官不怯,遇贵不惧,生就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那时的女子皆裹小脚,因为裹脚的原因皆行走迟缓。奶奶年幼的时候因为要帮助养父母承担一部分农活,她的脚虽然被缠过,但未被缠的过小,因此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就像一阵风,甚至于赛过有些男人。
       1918年奶奶就嫁给了我那从未谋面的爷爷,开始了她为妻为母的一段平静而幸福的时光,操持家务,养儿育女。23年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家里有了我的大姑、大伯、我的父亲和叔父四个孩子。日子虽苦,但一家人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苦中作乐.
       但是好景不长,1940年春天,我的爷爷和奶奶因仗义执言,打抱不平,护佑邻里,得罪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爷爷被当地的地主恶霸迫害致死,至此奶奶永远地失去了她生命的另一半。屋漏偏逢连阴雨,家里面的房子也被反动派拆毁,奶奶本人也遭到诬陷,被反动政府投进了商县监狱,年幼的父亲和叔父因为年幼无力自谋生活,只能也随奶奶来到商县县城,13岁的父亲以为东关一家店铺挑水勉强果腹,而叔父则沿街乞讨,父亲和叔父还要给身在狱中的奶奶送饭吃,叔父晚上在监狱过夜。后来监狱当局见奶奶既无食果腹,又无钱治病,更不像反动派诬陷的那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本分善良的农家妇女,就把她从监狱里放了出来。
       (末完待续)
       (编审:徐刚民)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点击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