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泥封惊现“上雒丞印”后引起人们热议,上雒城建于何时,位于何地,笔者五次到商州孝义古城踏勘,与当地老百姓交谈,并参阅相关图书,笔者认为今商州孝义古城就是古上雒城,该城最晚建于春秋时期的晋国。 一、春秋时就有上雒 商洛为通衢之地,丹江河谷乃交通要道,宜于生存之,“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就在此聚居,繁衍生息”①,殷商时契因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可见丹江河谷之富庶和著名,“西周和春秋时期属晋”②。哀公四年“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谋北方。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致方城之外于缯关,曰:‘吴将水斥江入郢,将奔命焉。’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单浮余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雒。”③,哀公四年即公元前491年,也就是说在公元前491年时就已经有了上雒,什么时间新建上雒则无从考证,不得而知。“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雒”④,晋烈公三年是公元前413年,这一年楚又发兵至上雒。“春秋晋置上雒邑”⑤,不仅今人认为春秋时晋国就有了上雒,而且清代在商州做官的官员也指出“春秋属晋,晋上雒邑,战国属秦”⑥。“秦郡名称一部分沿用过去国名”⑦,今古人的书籍给我们指出了上雒在春秋晋国时期已经存在,到了战国时期,秦国不断南扩,从晋国手中夺取上雒为己有,并继续沿用上雒称谓,后秦国东扩,又将商於六百里十五邑,包括上雒封给了商鞅。 ①《商洛地区志》方志出版社,第1页 ②同上 ③《春秋左氏传》 ④《竹书纪年》 ⑤《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薛国屏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第558页 ⑥《直隶商州总志》,清代王如玖编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第52页 ⑦(主编《中国地名史话》,徐兆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21页) 二、古上雒城就是今商州孝义古城 上雒城在何地?“‘上雒’春秋时晋地,故地在今陕西省商县”①,该书出版于2003年,商县就不包括今丹凤县,在今商县(商州区)只有两个城池,即孝义古城和商州城,商州城“《史记》:‘秦孝公十一年(笔者注前374年),城商塞’”②,只有一个孝义古城了,因此上说孝义古城就是上雒城。 以上为推论,为下面在孝义古城考古发现,证明了孝义古城为春秋晋国之上雒城。 (一)城墙 经过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孝义古城挖掘,发现城墙。孝义古城三面临丹江,城池成葫芦形。城墙东、西、北三面俯临丹江,为土城墙。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900米,面积约27万平方米。西城墙残存有一段高约1.4米夯筑墙,现在已毁,北城墙数处仍存。 (二)城门 孝义古城有两处城门,一处在东南边,即今张店南一百余米处建有古城东门,一边临塬,一边靠坡,面临丹江河(现在虽未临,是因为后来改河造田,将环绕的丹江裁弯取直,才出现近况);另一处在西南处,今天人称为石梯子 ,直通丹江,下有码头。 (三)护城河 丹江虽然为古城的天然护城河,但距离城墙还有一段距离,因为丹江河水对城墙有威胁作用,因此丹江河起不到城墙上兵力阻挡渡河作用,当时就在这段距离上修建了一条今张店到石梯子底长500米、宽20多米,深10—15米的护城河。这条河年龄大的人都有记忆。 (四)水源 有人必有水,有城必有能够保障人畜用水的水源。在古城有两处水源,一处在东边,即东门里,一处在东北塬下。东边水源因修建农田和312国道工程,已废,东北处还在。 (五)排水道 古城面积约27万平方米,由于是晋国边疆城邑,驻军较多,加之工匠和土地面积,因此排水非常重要,他们就专门修建了排水沟,位于现古城村主道北端,经过现在观测和丈量,两边笔直,下面平坦,深2米,宽5米。 (六)烽火台 古城为晋国边境城邑,需要设置烽火台,以便迅速传递敌情。烽火台在城墙里,西南位置,今山塬高压线铁塔处为烽火台,高20米,占地1--2亩,1958年平掉。因用烟传递,所以当地人称该山为烟子山。 (七)武器 古城隔丹江与楚国相望,经常有战时发生。“哀公四年‘ 蛮子赤奔晋阴地,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雒 ’,③《竹书纪年》。‘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盖阴地与上雒为南北屡次用兵之地,”④。青铜三角形扁翼和三棱翼样式箭头在今孝义古城周围出土发现较多,特别是在与今代街相连处,说明此地经常用兵打仗,且没有发现一件铁箭头,由此说明这些兵器在汉代以前,从形状来分析当属春秋以前。今藏于商州区博物馆戈为战国兵器,就是一证。 (八)坟墓群 孝义古城坟墓占地面积大,约在8000平方米左右,位置在烟子山第一台阶下,石梯子以东,今312国道北侧以南,关闭的砖窑以西地方。有建筑宏伟的达官墓,也有母子砖墓,还有用砖极少的普通人员墓。等级在坟墓群中展现明显。 (九)陶窑 一个城市就是一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亦是如此。在今天的孝义古城东南部发现有3座陶窑,在孝义古城,随处都可以发现大量的秦汉砖和春秋战国瓦片,且种类多,样式众。 (十)陶范 (责任编辑:shan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