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卧商州
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以北七公里处,过去有一个乡叫看山寺乡,再往前还叫过大面河公社,古时候叫亢峪,由于它的封闭和落后,人们也从来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所以,几经更名,也无人问津。其不知,几百年来,留在这里的一段美丽传说,却耐人回味,让多少人百思不得其解!原看山寺乡,东邻原碾子凹乡,北接龙王庙乡,西贴大赵峪街道,南出沙河子镇,仅有的一条河流,叫大面河,由北向南注入丹江。辖区内,有海拔一千四百米以上的大山有三座,分别以老爷山、老野岭、杨岭子冠名,至于这里什么时侯开始有人类活动,有多少故事,已无法考证,现在,隶属沙河子镇政府管辖,属省级重点建设示范镇。 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者人们碗里的食物变了花样,子女上学的人也多了,冷不丁,还冒出几个大学生。日子好了,心里闲了,突然有一天,这里的几个先觉们,不约而同的钻起了死牛角:“咱房后面的大山洞咋就叫六龙洞、大龙洞、九龙洞、十龙洞……什么的。孩子的名子是大人给起的,那这十个龙洞是谁给起的名子呢”? “是呀!是呀”! 综观九个龙洞,呈不规则排列状态,散布在方园不足二十里地的山沟里,大都有洞有庙,传承脉络清析一致,互不矛盾,由来已久。 大龙、三龙、四龙、五龙的洞窟,位于王山村老野岭脚下一条长约两公里的狭谷地带上,这里由于明清时期开采银矿而得名,叫银长沟。属于商州区北段典型的石灰岩断层地貌,千沟万壑,奇洞怪石林立,呈现出许多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些造型,什么“石老婆”、“蛤蟆嘴”等等。河谷地带形成了一条小河,四季常青,川流不息,是大面河水的源头。四龙们就长年寄居在小河的两岸,呈子午向,一字排开,相距不足一公里。长此已久,彼此关照,其乐融融。 大龙洞,似有洞,实则没有洞,形似一个倒旋风状漏斗,据说洞门没有闪开。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山神,例行巡游,发现有一位农夫整日劳苦,十分贫穷。基于善念,他就化作一位白发老人,一番言语,把洞内藏有大量黄金珠宝的密秘告诉了这个农夫:如果你能得到洞内的其中一件宝贝,便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随后,他就把一把山门的钥匙交给了农夫,这把钥匙是一只石公鸡,并再三叮咛一定不能贪心。于是,农夫按照山神的指点,不一会就打开了山门,果真,很快发现了洞内所藏的数不尽的黄金珠宝。这时,农夫早已把山神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一不做,二不休,拼命将洞内黄金珠宝往腰里塞。不知不觉中,一声鸡叫惊醒了农夫,他回头一看,发现石公鸡已变成一只金鸡,正一步一步从洞口朝洞内走来,随即一声闷雷,洞门紧紧的连在了一起。可怜贪心的农夫就这样惩罚了自己,也是大龙洞永远关闭了大门。 大龙庙位于大龙洞下游一公里的龙头山东边,始建于清朝中早期,是一个四合院,由上殿、两耳侧房组成。庙内雕梁画栋,塑有神像,虽然“文革”后期庙宇被毁,但当地稍有点年龄的人,说起大龙庙的故事,都一套一套的。 五龙洞和三龙洞位于大龙洞东北五百米的东山坡上,两洞相隔不足五百米。五龙洞边过去建有五龙庙,由于年代久远,已荡然无存。五龙洞洞口很小,一个人独身能下到洞底,洞中间有一层石楼板,下了石楼板就进入了洞底,洞内约二十多平方米,可容纳三十多人。洞内北侧的洞顶,长年滴水不断,祈天求雨的人,在水下放有一个大瓷碗,长年累月,碗内的滴水却永不溢出,也算神奇。过去,干旱季节,这里的人们,常来祈天求雨,甚是灵验。 三龙洞有十平方米左右,洞门大开,一块巨石被四周石头高高支起,形成洞穴,洞内龙台下流出一股山泉,哗哗作响,长年不断,香客来往十分方便。如今,神位龙台,已不见踪影,当年那些善男信女们敬神烧香的场面,只能成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段故事。现在,三龙洞大都成了雨天村民放牛牧羊的避雨场所。 四龙洞沿大龙洞逆流而上约二百米,位于“石板庙”西北六百米处的小河对岸山岩上,俗称“扑鸽洞”,因洞内长年寄居鸽子而得名。四龙洞可算是一个闪开的龙洞,洞口大开,约十几平方米大,悬挂半空,形似天窗。洞内约二十多平方米,属于干洞。四龙何以藏身,不得而知,不过洞口下边有长年不息的小河,另有一个十多米的瀑布倾天而降,河水砸在河面石板上,嗖嗖作响,形成的水雾飘渺缭绕,增添了几分仙气。每天九点多钟,太阳照在这里,形成道道彩虹,交叉辉映,绚丽多彩,十分壮观。四龙把家安在这里,也不能不算一个好去处。 十龙(石龙)、二龙位于原看山寺乡王山村彼邻的龙王庙乡上山村南洼,老野岭山脉的北坡,两龙相隔不到百米,也算得上一对龙兄龙弟。 十龙(石龙)洞在这些龙洞群中最为壮观,称石龙洞。据清乾隆9年[1744] 王如玖纂修本《直隸商州志》卷二 山川载:石龙洞在州北四十里。十九河溯流而上。有山嵯峨。下嵌一洞。方广约五六丈。中有石龙数十条。奇巧天成。鳞角爪牙宛出人工。有伏而寝者。偃而舒者。俯而饮者。仰而吸者。斗者。舞者。蟠曲似蛰者。独一龙昂首欲飞。口中有液。滴成小湫。每祈雨。以瓶承颌下。但得一滴瓶即满。行不数里辄大雷雨。否则终日不获一滴。盖视人意之虞否也。十龙洞有十龙庙,过去曾住过道人,一个道人名子叫来娃,来娃到底何方神圣,无人得知。“文革”时期,庙宇被毁,来娃沦为乞丐,七十年代,在乞讨流浪中病逝,年龄大约七十多岁,来娃的故事,也成为当地人谈论十龙洞的一个符号。 二龙洞在十龙洞坡下约一百米的石崖上,洞口很小,只能容一人出入,洞内深不见底,从没有人进入过。据传,在很久以前,当地有位好事者,总想一探二龙真身,于是就想着进入洞内探个究竟,当他刚踏入洞口,就发现一条巨蟒,张牙舞爪向自己袭来,这位好事者,吓得魂不附体,一脚踩空,摔下了万丈深渊。从此,再也无人进洞,二龙的真身也永远是个谜。 六龙洞、七龙洞顺银长沟河流下行不到三公里,位于原看山寺乡王院村马窨,也就是老虎岭山脉、老虎后胯骨的半崖上。据民国《续修商县志稿》载:“ 老虎岭来自辗岭,以形似虎得名。其东有峰,曰尖刀岩,为虎头,西岭为虎尾,约长七里。虎尾有石洞,广阔三丈,深至十余丈,内有石形似龙,鳞、角、爪、牙宛出人工,名六龙洞。洞下有水涌出,盛夏不涸。岭北即大面河,迤南脉忽起忽伏,纵横蜿蜒于亢路、大张河之间。西支曰吉氏鼓堆,东支曰大阳坡、红鼓堆、半鼓堆。又东曰烽火台,又曰麻岭子,蝙蜒干张材街陈家湾一带,至北沟河而尽”。这里山势奇险,型似刀劈,易守难攻,是过去山民躲避土匪的好去处。两龙盘踞在这里,背依老虎岭,目视大面河,身居山水之间,虽险也算安然。 七龙洞悬挂在老虎岭山腰的半崖上,是九个龙洞中空间最大的一个龙洞,七龙洞洞口好似一个大天窗,洞内能直立行走。进洞约二十米,有一天井,井口不大,深约一丈多,但行人可以自由上下攀爬。井下是一个三十平方米的大洞,可容纳四十多人,洞顶有一滴水,滴水下方有一尊形似神像的石佛,石佛头上,放着一个石碗,碗内长年滴水不断,永不溢出。当地人以此常年供奉,祈天求雨。七龙洞由于七龙深居简出,居住奇险,祭拜者很难光顾,也自然香火就少了许多。 六龙洞地处“马槽里”的山崖根,距七龙洞不足五百米,几乎在同一个山崖上,与河对面的六龙庙遥相呼应。六龙洞洞室并不算大,洞体平平,只能容纳五、六个人,是一个发育不成熟的龙洞。由于临近路边,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后来就自然成为过路行人避雨、乘凉的好场所。六龙庙则庙宇宏大,建筑独特,庙神灵验,又地处看山寺乡中心地带,昔日的辉煌可一点不比其他龙洞逊色。 九龙生性胆大,喜欢独居,九龙洞是距离其他龙洞最远的一个龙洞。位于原看山寺乡九龙洞村三组,九龙洞村也由此而得名。这里有一座大山,叫囷石山,又叫垒古台(论古台、擂鼓台),海拔一千三百多米,传说中的王莽追刘秀的一些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宋代诗人王禹偁“窈窕奇峰垒古台,望秦内外势徘徊”的诗句,也给这座大山增添了不少文雅、秀美的色彩。九龙就在垒古台的南坡安了家。九龙洞离地两丈多高,石崖上留有一个似龙非龙、面积两丈多平方米的龙型图案。洞边石崖敲击有声,好似空洞。洞下一股山泉流过,至于九龙洞为何关上了洞门,当地留下了许多不同版本的传说,也无重考究。九龙庙过去就建在九龙洞的对面,香火之旺,远近闻名。 八龙到底云游去哪里,落脚何洞,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上辈人传说也不近相同,有“洛南说”,“丹凤说”,“河南说”,“汉中说”几个版本,这些只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个缺憾,永远难以自圆。笔者人为:石龙洞就是八龙洞。十龙洞自从有记载以来,一直书写为“石龙洞”,民间口传中人们总喜欢把他叫“十龙洞”,这大概是迎合了中华民族满十满载的用意吧!其实,龙生九子早有定数,没有听说老龙王还有一个私生子,叫十龙的说法,因此也没有十龙洞。 总之,十个龙洞有根有底,有人有物,有传说也有故事,看得见,摸得着,成为当地旅游资源中的一个天然宝库。那么是谁编织了这个美妙的主题呢? 一、“远古传说”说 恐龙生活的年代,不可能成为人们的记忆。但恐龙留下的遗迹,完全可能成为人们演绎故事的基本素材。十个龙洞故事的主要影响区看山寺乡,前有东龙山村,后有龙王庙乡,这里叫龙头,那里叫龙背,以龙命名的地名比比皆是,这不仅仅是巧合。龙洞群的集聚区王山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民们就经常自发的,在龙背上的一个田块里挖龙骨,有的卖钱,有的治病,延续几代人。一九九五年四月份,一些村民在村头找矿时,又发现了村东头一块地堜边,裸露出大量动物化石,有些化石从长度、宽度来讲,与现代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完全不同。难道这里地下是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区,长此以往,又演绎出了龙洞故事吗? 二、“大禹治水”说 如今,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商州流传甚广,足迹遍布商州的流岭、熊耳山、蟒岭一带。据此推测,可能在远古年代,当时商州的丹江河谷尚未形成,水位在海拔八百米左右的山腰部位,看山寺乡龙洞群,正好处于这个部位,大禹治水大军中的一支人马,就驻扎在这里,展开了空前的治水大战,并且治水成绩十分突出。其中避雨、生活过的山洞,也自然被大禹治水队伍封为了龙洞。 三、“刘秀避难”说 公元八年,外戚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建立新莽。王莽自感理穷,惶惶不可终日,在一些大臣的纵容下,为了保住王氏天下,不断追杀刘氏皇族刘秀,王莽追刘秀的故事在商州大地,广为流传。试想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对曾经救过自己姓命的商州大山、大树、鸟兽大加封赏,难道对曾经藏身避难的山洞而不为不问,是不符合情理的。虽然这方面记载不多,但在商州民间,王莽追刘秀的故事却演绎很广。 四、“祁天求雨”说 在很久以前,有一次,天气连年大旱,河水断流,人畜用水极度困难,只有个别山谷有泉水涌出,山民们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一天天死去,他们心急如焚,没有一点办法,只有靠祈天求雨。于是,他们在头领或巫师的带领下,带着贡品,敲锣打鼓,沿者山谷到处找水,进这个洞,出那个洞,连年祈雨。最后得出了一个规律,那个洞首先祁到了雨,那个洞最后祁到了雨,那个洞没有祁到雨,那个洞歇过脚,逐个命名,长此以往。由于龙是水神,就把这个山洞叫龙洞了。 五、“躲避土匪”说 研读商洛历史,简直就是土匪的历史,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躲避土匪的时代。由于山洞有水,既能长期与土匪抗衡,又能解决人的吃住,是躲避土匪的好去处。长此以往,这个山洞藏的张家,土匪从眼皮地下过去也没发现。那个山洞藏的李家,土匪进攻一天也没拿下,全家人保住了性命,真是神洞啊,这是天意。于是,好事的巫师们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对这些山洞大肆描绘,并做出了相应的命名,甲洞叫大龙洞,乙洞叫二龙洞……。 总之,十龙洞的故事不是传说,不是故事,也不是人的臆造,它是洞的存在、龙的故事、人的演绎,三者的有机结合。十个龙洞是传说,它是一个真实的传说。是故事,是一个存在的故事。是臆造,也是一个合理的臆造。几百年来,居住在龙洞边的人们,惧龙敬龙、想龙爱龙、靠龙养龙,一辈接着一辈,经久不息,他们在塑造龙的传说的同时,也编织了每个人的梦想和未来。 (本网站提供)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