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东出爬楼山
“龙山晓日”位列商州八景之首,其实,龙山与爬楼山近在咫尺,岁月打磨,龙山变成了一个地名,爬楼山才是商州城东的一道遮蔽,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州名山。——登爬楼山散记 一直以来,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组织的《商州名山之探》系列活动,颇受社会关注,渐渐成为商州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因工作原因和“疫情”反反复复影响,我一直未能参加,甚是遗憾。今年仲春之际,我与徐会长闲聊时相约,待金秋凉爽之后,我们组织攀登一次爬楼山。 据《直隶商州总志》载:爬楼山,在州东十里,南临丹水,西连龙山,为城东悍蔽,旁边有莲花池。相传,爬楼山是王母娘娘驾云经过此山时,头上簪子不慎跌落,天兵天将寻找时用铁耙子自山顶向下钩耧,在南麓形成了一道道清晰可辨的耙耧痕迹,故而得名。《商州八景》之首的“龙山晓日”,在州城东8公里,有山耸拔,起伏趋江,如龙吸水,故名龙山。每当晴日初升,曜若金鳞,山光水色,蔚为景观。清代王时叙《东龙山》有诗曰: 东望龙山日初出,西瞻熊耳照回余。 2022年11月20日这天,已过立冬时节,气温偏高,秋意正浓,适合外出登高望远。我与协会会长徐刚民、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广华、理事任文莉、顾问张新中等一行,按照事先约定,在东龙山家中会合。本来今天预报是阴天,我担心登山后远眺效果不佳,结果刚刚与各位老师通完电话,天气便开始放晴,不由得使人瞬间心情兴奋起来了。 十一点钟,大家如约而至,在家喝茶小憩后,我们十二点准时出发。大家穿村而行,先后对村中的两棵皂荚树进行拍照留存。然后抬头望去,只见爬楼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这都得益于国家退耕还林的好政策、以及政府人工造林不懈努力的结果。按照我父亲之前的建议,我们选择了从爬楼山西坡登山。西坡半坡之前有村民种地的小茅草路,相对来说,登山容易一些。大家摩拳擦掌,说说笑笑,开始奋力向山上攀登。 我们边爬山边拍照,途中小憩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尽情抒发个人情怀,畅谈十分热闹,话题自然离不开爬楼山与东龙山。登至半山腰,眺望东龙山北塬,新落成的区高级中学建筑群宏伟壮观,使人真正感受到国家这几年对教育事业的巨大投资。毓秀龙山,秉承先贤,养浩然正气,法古今完人,有着百年历史的商山书院精神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延续和升华。矗立在校园中的龙山双塔,使人由感而发:“塔影人舞处,书声晓日前。” 一路上少了荆棘枣刺,脚下尽是绵软的羊胡子草,大约五十分钟后,我们就到达了爬楼山的第一级丘陵台地。极目远眺,州城风光尽收眼底,高楼鳞次栉比。江滨大道车影人影,若隐若现。远处山峰逶迤,朦朦胧胧,给人无限的遐想。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每天上班下班,总是匆匆忙忙。虽然站在我家楼顶向北望去,一眼就能看见村后的爬楼山,但毕竟是远眺,换个角度来看她,感觉还是不一样,不由得让人想起伟大文学家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中午时分,骄阳高升,越发的炙热,大家汗流浃背,小朋友已经开始喊累了。徐会长和李会长却不失时机,不断变换着角度,拍摄留存影像资料。大家时不时还探讨着关于“舜子义均封与商”,“义均子卒葬于爬楼山”的历史典故。休息时,大家围坐一起,谈天说地,博古伦长,在观赏着眼前的自然景色,东龙山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各位老师的视野里真活了起来! 龙山山脉由北而来,向西南蜿蜒,龙头入水,颇似一条在丹江汲水的老龙王。312国道途经村边,一直向东向西延伸。商於古道穿村而过。西南铁路靠坡跟向东远去。在我的记忆里,东龙山的东岳庙三竹两笋琉璃照壁曾经闻名全国,爷爷过去曾讲述过关帝庙及东岳庙建筑群里的故事。每逢古历三月二十八庙会,紧三下、慢三下、不紧不慢再三下的钟声,响彻方圆三十多里。明万历十三年,从上寺坡搬来的商山书院,后来又演变成了商洛师范学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 2006年5月,东龙山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疫情期间,政府使用的11月4日、10日、13日的核酸贴纸,分别选用了东龙山遗址出土的夏代玉戚、玉牙璋和玉璧。小时候跟小伙伴爬上去藏猫虎的尧女墓,如今经文物考古部门研究发掘,已经成为一座汉代墓葬遗址。戳上天的东龙山双塔、三官洞、以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龙山狗娃咪,见证了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东龙山深厚的文化积淀,让这个古老的小村庄比平时名气更大了。作为一个在这里出生长大的人,能为大家讲述小时候所见所闻的故事,令我十分自豪。如今,经过岁月的洗礼,沧桑巨变,人非物非,但村庄里依然静静地、安详地、如同一个经历大风大浪的老者,不卑不亢,默默地守护在这里,这一守不要紧,屈指一数便是几千年。 台地距爬楼山顶峰大约一公里,抬头仰望,那座直插云霄的信号塔已经近在咫尺。途中,我们无意间还看到了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羚,当地人称黄羊,这让徐弘诺小朋友惊喜不已。穿过大片开阔的艾蒿地后,沿坡而上,不多时我们便到达了山顶。在我的印象中,上小学时为了给学校交树种,跟着村里大一点的同学来过山顶拾桃核,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如果到了初春,还能看到漫山遍野的野桃花,这些野桃树想必也是那些遗落在沟沟岔岔的桃核长出来的吧! 爬楼山山顶平坦,建有铁路信号塔一座。山顶平地东西长约三百米,南北宽约二十米。围山顶一周,边缘光滑,高约两丈,有人为修整的痕迹,且与山顶边缘间距明显,似乎有寨子、或庙宇或烽火台的遗痕,这种地形在山下观看更为明显。徐会长在山顶上还捡到了几块青砖、绳纹砖残片,似乎验证了村里老人口口相传的烽火台和火神庙的说法。六十年代,村民在山上割草拾柴,还经常挖出过一些弹壳,至少说明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经建有炮台或者其他军事设施。 四周远眺,西南熊耳山,东南流岭,隐约可见。西北凤凰山,东北老虎岭,清晰可辨。东南视野开阔,雨后天晴之时,可以远眺至丹凤棣花方向。山顶正下方是陈墹村,民国35年4月,那次抢劫国民党运钞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爬楼山余脉向东北方向延伸,岭下是费那村和冀村。丹江斜对岸,便是闻名遐迩的“紫荆树下哭三贤”故事的所在地紫荆村,也是二里头文化“紫荆城遗址”的所在地。试想当年紫荆先民与东龙山隔河相望,四千多年前的龙山古代先民,上山狩猎之时,曾在这里小憩,与紫荆先民在这一时空中是否相遇? 下山相对上山来说,轻松了许多,临近山脚时,我们在一棵柿树下歇脚停留,任文莉老师三两下就爬到了一个柿树上,摘下来红似灯笼的柿子给大家解渴。回到村子,我们专程拜访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龙山狗娃咪”的传承人陈五斤老师,观看了陈老师制作的狗娃咪,以及各种泥塑作品。陈老师向我们一行讲解了狗娃咪的传统制作工艺和目前市场现状,大家饶有兴趣地谈论、试吹、并购买作为纪念。 到家后,母亲精心为我们准备了商州的家常饭糊汤面,大家糊汤面就炒蒜苗,吃得津津有味。这次登山探访历程,既强健了体魄,又在与协会各位老师交谈中增长了不少知识,也圆了这十多年再没有登上爬楼山顶的梦。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