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村史乡志 >

杨斜寻秋

时间:2020-10-25 08:57来源:原创 作者:张新中 点击:
杨斜寻秋 时在深秋,节序重阳,段开瑞兄弟邀我去商州杨斜寻秋。初听去杨斜,心里有点怵。在职时去镇安、柞水下乡,杨斜是必经之途,那时这段公路,一步一个泥坑坑儿,三步一个大水潭,车行路上,似同跳舞,颠得人胃能翻出来,说可怕一点儿都不为过。人老了,
杨斜寻秋

      时在深秋,节序重阳,段开瑞兄弟邀我去商州杨斜寻秋。初听去杨斜,心里有点怵。在职时去镇安、柞水下乡,杨斜是必经之途,那时这段公路,一步一个泥坑坑儿,三步一个大水潭,车行路上,似同跳舞,颠得人胃能翻出来,说可怕一点儿都不为过。人老了,时光老人把老汉寂寥寥地扔在斗室,我不能“狗肉上台板不识抬举”,逢有知我者好友相邀,自然绝不放过机会,便疾步如风赶到开瑞相约地点商洛市小学转盘,上了车,开瑞驾车一路西奔,突然拐往南,过一个洞子,就到了杨峪河,这条公路遂洞,拉大了商州城区框架,退休后永不出门,我还是第一次过这个洞子。车行在光亮如镜的新修柏油路面上,稳若乘舟。车窗外,金灿灿秋阳耀辉,云淡风清,秋高气爽,微风萧瑟,穹宇高远纯净,云彩缤纷绚丽,天空呈现出一幅自然优美无限的风景画,令人陶醉。公路两旁重重叠叠的山峦,层林尽染,远远望去,山峦上郁郁葱葱的树林,一棵一棵换上了黄红色秋装,把一树鹅黄、火红献给了秋,象一个一个在原野上跳舞的红衣少女,越发显得清纯。车过村庄田野,满山遍野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鲜红的大柿子,象一个一个的小红灯笼。村庄房檐下挂着一串串金黄色玉米棒子,一串串红艳艳的辣椒,一串串晾晒待脱粒的黄豆蔓子,处处呈现着丰收景象。田野里处处是忙碌着活计的年轻红男绿女,场院坝三五成群在暖阳下闲坐着同我年令相当的老哥老姐老弟老妹们,滿面春风,清闲自在,谈笑风生。我吮吸着这秋阳下爽气清风,心情好极了。
      我们一路观光赏景,见到美到极致的自然景观不时停车伫立凝视、赞叹、交流、点评、拍照、录小视频,不放过点点滴滴“给眼睛下馆子”的机会。快到杨斜镇街时,看到乳河南岸公路边半坡崖屋洞儿下有一个小庙庙儿,段开瑞兄弟稳稳地停好车,我俩顺蹦蹦儿车可爬的斜坡道走上去探究密境。来到庙台四望,崖屋儿下其实有一块很大的旷地,平平整整,只是没打地坪,乱石滚滚,杂草丛生。从旷场堆积的花炮垃圾、两个石香炉里“无根树”扦迹、燃烛残迹看,这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山神庙。我四处观望,难寻宗教文化踪影,仅在石香炉上有歪歪斜斜“有求必应”四字外,无碑、无牌、无简介,就连庙正殿堂门楣上是啥庙都没写。又是一座锁庙,商州多锁庙,改革开放后商州乡间一些德善贤达捐款,在古人留下来的庙址上都修筑修缮了新庙,但有庙无道师、道姑、和尚、尼姑,成为锁庙,就连牧护关秦岭垭“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韩愈祠、州城州城隍庙都是锁庙。这座庙原本在崖屋儿下有一座小庙,在小庙前又建了一座称不上气势恢宏的殿堂,但也比小庙庙儿气派了一些的大庙,并盖了三间道师、道姑起居屋,还有一处末完工浆砌石、水泥沟缝的屋基,住庙条件不错。我扒在格子门上往里望,原来这是一座娘娘庙,从高大的泥塑娘娘神像辨识,庙里供奉着中国道教文化传说的娘娘爷正神斗姆。
      斗姆娘娘何许神也?道教经典《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略云: 昔日龙汉有一国王,其名周御,圣德无边。周御王有玉妃,名为斗姆,明哲慈慧,号称紫光夫人。她发下至愿,愿生圣子,辅佐乾坤,以裨造化。斗姆于春日百花荣茂之时,游戏后苑,应时而发,化生九子。九子在浴池七天七夜,俱化为光明之星,飞上天去。长子为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为北斗七星,他们兄弟九人,号称“九皇”。九皇正神神通光大,都是道教尊神。母以子为贵,斗姆有这么九个“天字号”儿子,自然地位崇高,显贵无比。《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诞生心经》遂号斗姆为“北斗九真圣德天后”被赋予极大神通,特别是能给修德向善之夫妻送去金童玉女。《北斗诞生真经》云: “若有善男信女,能于上春日一心斋戒,肃尔神明,设祭光醮,迎请北斗九真圣德天后、天皇、紫微二帝并七元君,虔诚奏献,纵有多劫十恶重罪,冤家若报,如九日轮照于冰山,应时消释。能奉之者,感获景贶,福禄寿财,增延无量,天真俱来拥卫,见世圆满,子孙昌盛,智慧才艺,如彼甘泉,随汲随发,尽善尽美”。斗姆娘娘宝号不辍,光照人间。在人们丰衣足食的今天,在全民族文化素质整体提升的今天,一座庙宇,应该传播的是道宗教文化。道教文化: 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恒常思辩;是穿越时空、回应世上当下与末来对话的理论;是厉久弥新、烛照疑惑、洞悉世界玄变的法宝;是人类醍醐灌顶的心灵蜜汁;是中华文明的初始和终极;是世界哲学思想的灵魂图腾;是中华民族厉史文化的根脉;是连接世界文化的纽带;是探索自然宇宙间和谐发展之道;是普世大众面对未来的终极关怀和共同愿景。所以,庙不能胡建、乱建;神不能胡请、乱塑。建一座庙宇,就应有当地文化学者常布道,就应有长明油灯,决不应成为锁庙。
      从庙台下坡,我们不一会儿就到了杨斜街。已是下午,街道人少,我俩大老爷们走在街上蛮显眼,好在老街不太长,看看也没有啥稀奇东西可买。但有两家卖黄亮亮儿的凉粉吸引了我的眼球,开瑞介绍说这是荞麦凉粉,是杨斜特产。荞麦种高山,小麦种平川,这是杨斜人祖祖辈辈耕作习惯。山地里种荞麦,荞麦这种农作物野猪不拱、田鼠不啃、野兔不吃、飞鸟不啄,产量虽低,但实种实收,杨斜人好聪明啊,杨斜寻秋好舒服!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