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间文化移动版

主页 > 民俗传承 >

诗赋吟颂牧护关连载(一)

《诗赋吟颂牧护关》连载(一)
     编者按:前期连载了郭增尚 郭明霞《民国时期的腰市》后,我们又征得《诗赋吟颂牧护关》编辑王述升、闵斌两位老师同意,在该书选取部分内容,以使关注协会网站的读者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商州唯一地处黄河流域的牧护关镇。
 
一、相识牧护关
 
古今闻名牧护关(1)

     古镇牧护关,曾叫青泥关、峣关、蓝关,从古至今闻名遐迩,为商於古道上的重要一驿,堪称历史名镇。据查悉,公元22年,王莽篡位后追刺刘秀至此,刘秀遇牧童,交换牧衣,佯装放牧,蒙混过关,王莽被骗而去,故得蒙混关,后俗称牧护关。《续修商县志稿》载:牧护关“在县治西一百二十里,有东牧护、西牧护。旧设巡检司驻防,今废。”中华民国时设牧护关保,1949年设牧护关乡,1952年设牧护关区政府(商县第十一区),下设6个乡(东牧护、牧护关、南沟口、龙王庙、三岔河、郭家店),后撤牧护关区划属黑龙口区。1958年改为牧护关管理区,1961年设牧护关公社,1967年改为高峰公社,1969年恢复原名,1984年改为牧护关乡,1997年设牧护关镇。2014年又与黑龙口镇合并,成为今天广义上的牧护关镇。
     牧护关镇地处秦岭之巅,丹江源头,商州西北边陲,距州城46公里,距西安绕城高速58公里,自古便是商洛出深山进平原的关口要道,亦是商贾游客必经的驿站。牧护关属黄河流域,暖温性山地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夏季平均气温约26℃,冬季0℃以下时间长达85天。植被覆盖率85%以上,生长着数百种草木本植物。景区内生态环境十分优越,风光秀丽,泉水清澈,峰岩竞秀,树木繁茂,花草林立,山川秀丽,风景宜人。春季春暖花开,日光融融,松柏吐芽,鲜花遍野,是人们踏青、游山的好去处;夏季,山花烂漫,百花争艳,万木葱茏,满眼碧绿,流水淙淙,寂静清爽,是人们避暑寻幽的绝佳仙境;秋季,满山红叶,杂果累累;冬季,山舞银蛇,银妆素裹,雪景飘浮云端,好一幅银装素裹的美丽画卷。境内群山环绕,沟岔纵横,山川兼具。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紧抓发展机遇,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特别是312国道蓝小公路从镇区穿过,为镇村与外界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牧护关镇再不是“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的边陲小镇了。充分发挥“地处商州通往西安的中点”的区位优势,发展边贸经济,挖掘“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开发项目,大搞建设,以旅游带动经济,促进三产蓬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还充分利用扶贫重点村建设、通村水泥路、人畜饮水、农网改造工程、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大好机遇,狠抓主导产业发展,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使全镇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政策、资金上予以扶持。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商洛市区政府也适时提出了“装扮南北分界线,打造商洛第一镇”的总体要求。我们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建设商贸发达的历史文化名镇,依托南沟度假村、天屏沟滑雪滑草场、射击场的建成以及人文旅游项目,已吸引了大量的游人。生态农业产品香菇、紫豆角、玉米、土豆等大量销往大都市。
     今后,牧护关镇的发展前景看好,已形成组团规划,规模建设,体系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规划了商於古道蓝关风景区,文化娱乐区,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旅游服务设施,按照“立足优势、重点规划、产业支撑、强化重点、要素聚集”和“小城镇、大战略、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起一处高标准农贸市场,不断完善城镇化功能,扩大城镇化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早日建成生态旅游文化名镇,促进商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这一切的规划、实施,离不开文化内涵的发掘和提炼,离不开媒体平台的支撑和推介。欣慰的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默默地做着这样的工作。无疑,《诗赋吟颂牧护关》再次对牧护关的开发和宣传起到了补充推动作用。相信读者通过阅读《人间仙境牧护关》、《商州牧护关》和《诗赋吟颂牧护关》这三本书,一定会对牧护关的过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牧护关的将来有更多的期待和关注。
     本期执行编辑:郭志康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