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俗传承 >

诗赋吟颂牧护关连载(十七)

时间:2022-03-17 18:54来源:原创 作者:闵斌点注 点击:
诗赋吟颂牧护关 连载(十七) 编者按:前期连载了郭增尚 郭明霞《民国时期的腰市》后,我们又征得《诗赋吟颂牧护关》编辑王述升、闵斌两位老师同意,在该书选取部分内容,以使关注协会网站的读者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商州唯一地处黄河流域的牧护关镇。 六、考究
诗赋吟颂牧护关连载(十七)

       编者按:前期连载了郭增尚 郭明霞《民国时期的腰市》后,我们又征得《诗赋吟颂牧护关》编辑王述升、闵斌两位老师同意,在该书选取部分内容,以使关注协会网站的读者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商州唯一地处黄河流域的牧护关镇。
 
六、考究牧护关(2)
商於古道曾经又叫郗公路
王述升
 
       最近,翻阅《商洛古代诗词注解》一书及其他相关资料,在研读各位作者的批注时,更加系统地了解了商於古道相关历史沿革和事实,尤其对古道的历史人文景观、文物、古迹、诗词歌赋及古道的巨大作用理解更加清楚。历史上商於古道不仅叫蓝关古道、商山道、武关道,而且叫郗公路、陈王公路。不论如何称谓,都应该指的是同一条道路,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路段或某一部分的侧重复修而引起的更名,并不影响商於古道的完整性和历史地位,即都是指从古都长安到荆楚东南各省一条最近、最险、最著名的专用官方道路。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曾几何时,这是一条充满着诗路花语的道路,历朝各代的大诗人在沿途的蓝关、武关、商镇、商山等重镇景点留诗作赋700多首,仅描写古道的诗就有20余首。其中韩愈所作、素有千古绝唱之称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更是将秦岭雄关和蓝关风景的奇险推上了极致。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商於新开路》中比较客观、真实、系统、全面地再现了商於路的艰险难行:
六百商於路,崎岖古共闻。
蜂房春欲暮,虎阱日初曛。
路向泉间辨,人从树梢分。
更谁开新路,初拟上青云。
  古道早在商、周就有雏形,但羊肠小道艰险难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修辐射全国的六条驰道,而商於古道就被确定为其中之一,路况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古都咸阳通往东南各省最近的一条险道。古道的具体路线是从古都咸阳出发,上白鹿原至蓝田县、翻七盘山、经乱石岔、穿蟒蛇湾、越鸡头关、进风门子、过六郎关到古蓝桥;接着从古蓝桥上秦岭韩愈祠经胭脂关到商州;再从商州经商镇、龙驹寨、武关到河南内乡七於铺(於村堡),全长七百余里。商於古道修成后,由于年代久远,不断出现损毁,所以历朝历代不同时期的地方在任官员,或全面维修,或小型修补。如在历史上曾有李西华、郗元洪、王廷伊、罗文思等商州地方官多次复修。在维修过程中,因为朝代不同,以及各人管理的辖区和权限的不同,故复修的侧重点也就不一,命名的方式和域断也不一致,因而形成了对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命名。商於古道具体指蓝田蓝桥中心至河南内乡七於铺(於村堡)那一段(长六百里,历史上习惯被认为商於古道的总长度,不包含咸阳至蓝田古蓝桥段);蓝关古道是蓝田至古蓝关(牧护关)韩愈祠那一段;郗公路是蓝田至河南内乡七於铺那一段;陈王公路是蓝田火烧寨至商州胭脂关那一段。商於古道是在当时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历史大背景下被选为陆上交通枢纽,是保持秦都咸阳与南方诸省的一条官道,在古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成为历史上帝王、官吏、贤士、诗人和客商的必经之路。秦始皇六下江南统一中国、视察疆域;刘邦西进取近道直攻峣关入咸阳灭秦;刘秀走南阳建立东汉都是从这条路经过。沿途古今文人墨客更是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如诗人李涉在《蓝关道上》写道: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入商州。
关门不锁寒江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又如今人武汉闫晴秋在《蓝关行》中写的:
峡谷幽幽水潺潺,山花野草香两岸。
僻径蜿蜒云横岭,闲坐白石听鸣蝉。
  商於古道之所以又叫郗公路,经考察原因是这样的: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大修驰道,而商於古道是一条翻越秦岭的近道,作为中央通往南方各省的要道,又兼具商周雏形,所以最终成为六大驰道之一。修成后的驰道当然发挥了它重要的历史作用,诸如秦始皇巡视江南时皇辇尚能顺利通过,其路况的平坦及奢华可想而知。但终因秦岭山高路险,山势复杂,道路保持养护艰难,经过几年几十年甚或几百年的通行使用之后早已面目全非。可道路的正常维护是需要经济作为后盾,又要求国家安定团结,有足够的精力去考虑才可行。随后历史几经动荡,朝代更迭频繁,国家尚不安定,何谈地方发展?经过几百年,到了鼎盛时期的唐代,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人民康乐。唐贞观年间,商州知州李西华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看到商於古道在秦岭山中路段弯陡坡急,行走不便,亲自组织大修此路,并因此受到人民的赞誉。然而到了宋元两代由于外敌入侵,战争连年,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一千多年间一直没有精力维修此路。直到明代嘉庆年间,商州抚治郗元洪上任以后,他能执政为民,体察民情,知人民疾苦,看到古道在秦岭山中盘旋崎岖,路窄坡陡,加之长期未修多处垮塌,多有被洪水冲断之处。为解决人们的行旅之苦,特向上级申请。获准后亲自领导设计测绘,组织民工重修此路。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艰苦奋战、顽强拼搏,打眼放炮、开山劈石,克服重重困难,加宽修成大道,使南北客商、行人川流不息,通行无障碍。人们为了弘扬郗元洪为民修路造福的精神,纪念他的高贵品德,把古道更名为郗公路,刻石留念,流芳千古。郗元洪公正无私为民造福,给商州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明代大文人陈仲曾写《郗公路碑记》,并刻在石碑上,赞颂郗元洪:
商山路,昔险要,今坦夷,郗公,郗公,福禄宜;
商山路,昔难行,今畅通,郗公,郗公,子孙荣。
  这样的赞歌一直唱到现在。
  郗公路(即商於古道)从明朝嘉庆年间郗元洪修复到今天已经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随后的岁月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得到了历史的鉴证,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强化中央对地方管理以及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就此而言,郗元洪修路的壮举功不可没,世代相传,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连载完)
       本期执行编辑:郭志康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点击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