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德学是中华正道文化之传承,泱泱中华五千年,自古尊师的有:曾子避席、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张良拜师、千里鹅毛等。古语云:‘未曾学文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拜师礼前先请保引师向师父引荐获准,再写拜师帖,择吉日上午举行拜师仪式。拜师 帖两份,拜帖中有:‘终身面北,永不叛师’。参加者除师父和拜师者,主要是门内弟子和亲友为证人。 拜师仪式,崇圣礼乐《大乐》。“束脩”六礼包含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腐竹条六种物件。“六礼”中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则含有“鸿运高照”之意;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意在“功德圆满”;腐竹条则用以表达弟子心意。 拜师典礼中,听德家大义,读拜师帖,听引保代师的训示,严肃的焚香叩首,都是对徒弟一个不时重构和再塑造的过程。 拜师帖又称门生帖,正式拜师典礼举行之前,要把字据先写好,在“写字”时,引保师得在场,当徒弟的要先给这些师父行礼。字据是徒弟和师父关系的重要凭证,所以师父把字据看得十分重。假如徒弟要回字据或者师父将字据出借徒弟,就意味着师徒关系的终结。 每一位家人自己的字据规定了每一位家人的辈份乃至于名字,字据既是自己身份的标志意味,又标明了与其他家人的关系和自己在一个行当中所处的位置,所以字据的习气性、约束力、无疑强化了传统传承之间的整合与链条关系。 假如师父这个人自身比较好,或者徒弟与师父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那么拜师典礼与字据要相对平和得多。假如徒弟家特别的贫穷,或自身就是孤儿,再加上年龄、亲属关系等方面的缘由,拜师的典礼会呈现许多变通方式。 拜师程序:‘鸣钟、击鼓、奏乐、行礼、献茶、戒尺加身,鸣金结束’。 拜师时北面挂师祖老子和先师孔子画像,设香案。 中华传统拜师仪式: 一、开场词: 鸣钟十响,击鼓三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仁、家人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带着期待的喜悦,怀着激动的心情,召开这个短暂而又意义深远的拜师仪式。德行天下是以弘扬正道文化为核心,以实现大同世界为己任。在这个短暂而愉快的仪式之后,一对对师徒将结伴走过一段相对漫长的历程,风雨同舟,善德天涯,一起弘扬中华正道,成为一生的良师益友。 二、拜师仪式 崇圣礼乐《大乐》。 主礼人宣布开端: 由主礼人诵读《诗经》:先师孔子,表字仲尼,苇编三绝,博学知礼,周游列国,德牟天地,擎臂高呼,道冠古今。 1.请老师长者入席,请徒弟入席。 请老师向先师(道德祖师爷)上香奏告,行深揖三拜礼(稽首礼),师每个转折以拱手礼示敬。老师跪读“第 * * 传人、xx ***,愿收**、**、***为徒。弟子入门,首重人品,以诚处世,需守师训„„” 三拜。 请师者入座传统大椅。 2. 拜师弟子揖礼后跪于师父面前,听司仪介绍弟子的情况; 3. 请徒弟长者向老师献“束脩”之礼,与宣读拜帖,行顿首跪拜礼。 弟子将拜师帖举过头顶,请弟子中长者呈拜帖,宣读拜帖:“师道大矣哉,历代相传,今有愚生XXX(师赐艺名XXX)甘愿拜于XXX门下,受业养身,修德正道。自后虽分师徒,谊同父子,对于师门,当知恭敬,身受训诲,没齿难忘,情出本心,绝无反悔,空口无凭,谨据此字,以昭郑重”。下面是弟子签字画押,引保师签字画押。X年X月X日立。 主持人:弟子向 天、地、君、亲、师 行稽首礼。 老师 回复交手礼,传道、授业、解惑。 拜师受戒礼 弟子:x x x 、 x x 吾今叩受 先师训诫 庄严肃静 恭敬祥和 五体俱微 炎黄大德 弟子谨跪 拜师稽首 一拜 皇天后土 万古复焉 载德生物 再拜 先贤祖宗 先圣之道 得蒙庇佑 三拜 德学明师 传承吾智 学而习之 受戒礼毕、铭心力行 格物致知、仁义礼信 博爱天下、宏学师尊 生死一心、弘扬文明 4. 弟子为师父献盖碗茶,名为‘改口茶’,即从今以后改称"师父; 弟子跪地敬茶, 老师坐还拱手礼。 5. 师徒互赠信物,弟子递上红包以图吉利,师父拱手回礼,并送徒弟礼物,如:书、画,器物等; 6. 师父宣布《师训》门规,及赐名等,暨“戒尺加身”仪式。教诲赠语和加勉; 师父就座手持戒尺,徒弟双跪跟读 x x一定: 戒尺一敲头,师父要求 xx 为弘正道,头脑清醒,开启善德能量; 戒尺再敲肩,师父要求 xx 为启善德,勇挑重担,传承德学文化; 戒尺三敲身,师父要求 xx 为做榜样,心态端正,用心感动生命; 师父在拜帖上签字,徒弟揖礼表示感谢和敬意。 7. 师父再率领新入门的弟子向祖师共同行深揖三拜礼; 8. 师父与弟子单独合影,然后参加拜师仪式的全体人员合影;鸣金结束仪式。 9. 以师父的名义设宴,请全体参加者。 (责任编辑:shan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