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间文化移动版

主页 > 文化交流 >

协会“十年文化成果展演”主题研讨发言之——红色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关系(三)

协会十年文化成果展演主题研讨发言之
 
 
      编者按: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十年文化成果展演”系列活动已持续报道六期。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在“十年文化成果展演”主题研讨会上,商洛地方文化专家学者王林斌、董发亮、黄玉英、刘少鸿、张新中、王书亚、杨高智、张晓平等,以及协会会员代表的发言资料,让广大读者从不同角度对商州地方文化研究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增加大家对地方文化研究的认同感,积极参与和支持商州民间文化研究事业发展。
 
红色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关系(三
刘少鸿
 
      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刚换届就召开这次座谈会,充分表达了他们勇于作为的意愿和决心,很有意义,我表示祝贺!
      我从内心真诚地感受到,商州民研会是个具有活力的民间社团,班子成员和理事会成员中大多是老朋友,所以我很关注他们的活动,也很为他的工作精神和活力而感动。
      这次座谈,志康兄给我的命题是谈谈红色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关系问题。我想了一下,这确实是个值得一说,且应该引起民间文化工作者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我也从商州民间文化学会的日常活动动态中看到了他们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到基层许多红色遗址上做过多次调查,也写过不少文章。党苏怀写过一篇关于红色资源的文章,是我主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刊《时代新歌》以来(总5期)发表过的唯一一篇自然来稿。
      下边,我就志康的命题表达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民间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在丰富和完善红色文化中确实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无可取代,其功能威力无穷。
      在商洛民间文化中,红色文化确实是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说红色文化,商洛确实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内容支撑的。50年代的时候,商洛曾有过出版社,商洛人民出版社只出版过两本书,都是纯正的红色文化。一本是《九进八出》,内容是老干部的革命回忆录,一本是《商洛红色歌谣》,很薄的一本小开本的小册子,是属于民间文学范畴的。1984年我到党史办,负责编辑的两本书,一个是《鄂豫陕边的记忆》,一个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歌谣300首》。前者是立足史实的纪实文学,而后者,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红色文化。而民间的文化,是最接地气,最具活力,最易为广大民众接受,因而也最具生命力,流传最为广泛的。在收集和整理编辑《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歌谣300首》的过程中,我也真正深入领会了这种民间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资料,我们编辑出版了一套系列丛书,有资料集、英烈传、回忆录、根据地史、画册、歌谣等等,有中共党史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社、美术出版社等公开出版的,也有内部出版的。像红色歌谣这样的民间红色文化资料,就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革命队伍、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精神。这些,都是当年全区党史工作者扎扎实实地深入采访老红军、老民间艺人收集来的。那些80多岁的老红军、民间老人传唱的红军的歌,有红25军从鄂豫皖老根据带过来的,也有陕南的地方民间歌谣基础上形成的红色歌谣,其中不少在整理的过程中都是经过加工完善的。
实际上,红色歌谣的初创阶段,本就有创作的成分,比如著名的《浏阳河》《十送红军》等,标的是民歌,实际上都是创作,起码歌词方面,创作的成分占很大比例。1958年开始的新民歌运动、红旗歌谣,商洛的代表人物杜希华、房程华、陈步蟾、屈超耘、赵凌云等,发表的许多民歌、红色歌谣,也是这种情况。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民间的传播,它们就以民歌的形式和归类流传下来了。
      二、民间文化的原生态内容、文化工作者的采风、调查、收集整理与编辑出版者之间的关系。
      现在,著作权、版权方面的法规已比较完善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和实事求是地对待各个方面的权益。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与发表,一定要注明讲述者和原唱者,收集整理人。不要把收集到的民间作品混同自己的原创,甚至把前人的劳动付出痕迹彻底抹去,变成自己的个人成果,这不仅职业操守和品德问题,真要有人较真的话,是会引起很大麻烦甚至官司的。
      三、我想说一个现象,希望引起大家注意。现在收集整理有关红色资料,不像三四十年前我们搞党史工作。
      那时,老红军、老干部都在,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亲历者,还有许多老区的基本群众,许多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的回忆与讲述,和历史档案文件都对得上,很符合历史实际。而现在,当事人基本不在世了。一些年轻的文史爱好者从二手三手资料甚至网上非正规权威渠道搜得的材料写的文章,往往以讹传讹,失实之处甚多。也有一些老革命的后代,热情很高,搜集和撰写和传播一些父辈爷爷辈的故事,有先天优势。热情和初衷是好的。但毋庸讳言,有些事情他们口中讲出来的,是存在着一定的溢美之语甚至存在偏差问题的。
      还有就是历史过程中及延续到以后,是确实存在着一些恩怨、矛盾问题的。还有一些历史上的“反面”人物和有争议的人物、事件,几十年后他们的后代社会地位变化了,有了一定地位声望了,也会纠结一些历史事实,从而产生一定的麻烦。因而我们在采访调研和整理成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查找相关的历史文件,档案资料和官方的权威历史资料,去伪存真,千万不敢盲目照搬,造成混乱和麻烦。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