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间文化移动版

主页 > 文化交流 >

协会“十年文化成果展演”主题研讨发言之——方言是民间文化的显性标识和传承载体(二)

协会十年文化成果展演主题研讨发言之

      编者按: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十年文化成果展演”系列活动已持续报道六期。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在“十年文化成果展演”主题研讨会上,商洛地方文化专家学者王林斌、董发亮、黄玉英、刘少鸿、张新中、王书亚、杨高智、张晓平等,以及协会会员代表的发言资料,让广大读者从不同角度对商州地方文化研究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增加大家对地方文化研究的认同感,积极参与和支持商州民间文化研究事业发展。
 
方言是民间文化的显性标识传承载体
黄元英
 
各位专家,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应邀参加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成立十周年座谈会。今天,群贤毕至,胜友如云。可是我拙于交际,孤陋寡闻,有不少人是久闻大名而未曾谋面。但是大家对商州民间文化的深厚情怀以及在保护、研究方面的成果,我在不同渠道也有所了解。是民间文化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我们也算是神交已久。
      我老家在商南县金丝峡的马家坪村,大学毕业就到商洛学院工作,在商州生活了37年,接受了几十年商州文化的滋养,商州也是我的家乡。十多年前,在我担任商洛学院中文系主任、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时候,中文系和秘书学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设置有《地方民俗文化专题》选修课,这门课就是我主讲,还被评为学校的“精品课程”,最多时候中文系一个年级有130多人选修这门课程。我带领学生开展过商洛婚俗、商洛丧葬习俗、商洛年俗、商洛地名等社会调查,指导过学生撰写有关地方文化的毕业论文,我个人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绝大部分是商洛地方文化研究。我扎根于商州这块土地,商州民间文化滋养了我的精神,也成就了我的事业,我从内心感谢商州。37年足够改变一个人,但是我还没有变成一个地道的商州人,因为至今我还不会说商州方言。在商州甚至在全国大小城市里,像我这种感受的人大量存在,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民间文化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借此机会,我就关于方言保护的话题和大家交流自己粗浅的观察。
      在民间文化大系统中,方言具有特殊的质性和作用。方言不仅是一个地方民间文化的表征,更是民间文化的根基。它是一个地方民间文化的显性标识,也是民间文化的传承载体,更是一个地方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关于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很多措施,比如,“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承载历史记忆、体现地域特征、富有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留住乡情乡愁。创新支持和激励方式,将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永续发展的优质资产,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促。探索以志愿服务等方式,发展民间优秀文化机构、文艺团体。”“增加乡村优秀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推进文化结对帮扶,鼓励‘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扶持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创作”等等。近年来,商洛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结合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在地方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就是比较活跃的一支力量,你们开展的工作都是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战略布局和发展导向的。
      在你们的工作中,方言保护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形势非常严峻。有学者把方言保护的现状概括为三种情况:
      一是雪崩型。最严重。掌握和利用方言的青少年直线下降,吴方言区6至20岁人群中能使用方言的人在全国比例最低,苏州只有2.2%的青少年人口。青岛话,目前使用最多的人群年龄主要在50岁以上,35岁及以下的使用人数加起来不到11%,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率只有0.7%。
      二是冰消型。最普遍。青少年儿童掌握和使用方言的比例逐渐下降,有课题组调查了闽西5个客家县10所公立幼儿园共832位幼儿家长,结果显示,能熟练运用方言和基本能使用客家方言的儿童占比分别为16.11%和33.41%,不能使用客家方言的儿童达到50.48%。
      三是水解型。被水稀释的现象。某些方言由于共同语或周边强势方言的强大影响而逐渐发生质变,向共同语或周边强势方言靠拢。这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濒危类型,学界也有人称之为“渐变型”或“蜕变型”。 根据有关调查,安徽省安庆市青少年对安庆话能完全掌握的人数占比40.9%,还有17.2%的青少年认为自己说的安庆话与父辈以及祖父辈们说的安庆话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普通话的强大影响导致的。在商州也是这样,很多从外县和乡下来这里工作的人,各自的地道方言被商州方言影响了,有的是为了适应环境当下语言环境,有意无意地学习模仿商州人说话,结果变成“硬腔子”商县话,或者醋熘普通话。
      对于商州方言的抢救性保护,我有三点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认识到方言的重要性,建立方言文化自信。就像贾平凹说,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方言是最带劲的语言,是直抵人心的表达。方言中有很多文言之词,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信息、思想智慧和民族情感。经常使用方言就是不忘祖先,就是在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就是在为传承民族文化做贡献。
      二要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应更加积极、主动地用方言“发声”,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语言资源观。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制播一批方言专题片、纪录片和短视频,建设一批多媒体的方言主题场馆。支持民间演出团队,编排表演方言节目。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可以在这个广阔舞台大显身手,发动社会力量,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商州方言的魅力。
      三要从娃娃抓起。方言传承“从娃娃抓起”至关重要,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窗口期,是学习母语的黄金期。对于会讲方言的家长来说,不建议用醋熘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这会导致孩子既不会方言,普通话也不标准。家庭是方言保护传承的基本单元,家庭成员要有意识地多用方言进行交流,为幼儿营造良好语言环境。孩子上学之后,接受标准的普通话培训,见效很快。2020年《福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传承福州方言的通知》发布,确定了全市32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作为首批福州方言传承学校,发挥方言传承带头示范作用。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我们今天讨论方言保护,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可有可无。从眼前来看,抢救保护好不可再生的方言资源,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能;从长远来看,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和情感根脉。方言的灭绝和物种的灭绝一样可怕。不仅是一个地区民众世代使用的思想交流、智慧传递、情感表达工具的失传,而且是方言承载了数千年的民间文化长河、族群情感源头断流的危机。商州方言是古今商州人共同的文化胎记,保护商州方言的平凡工作具有极其不平凡的意义。我们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物完整性一样保护我们的方言母语,凝聚社会共识,调动多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为做好包括商州方言在内的商洛语言资源活态保护,贡献我们这一代商州人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