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贺徐刚民先生《山客拾录》成书
时间:2022-09-22 10:53 来源:原创 作者:杨景涛 点击:次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今年暑假最大的幸事莫过于收到了徐刚民先生的赠书《山客拾录》。——贺徐刚民先生《山客拾录》成书 收到书的第一时间,我就迫不及待地先睹为快。书的封面古色古香,朴实无华,是一本黑白版的个人作品集。我先大略地浏览了一遍,没想到一下子看到了关于我们村的一段故事,真没想到这本书离我这么近。 要介绍好这一本书,必须先介绍一下徐老师和我。
相逢何必曾相识
徐刚民,男,出生于1960年4月,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二级主任科员,陕西商州人。1978年参军,曾在北京卫戍区警卫二师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黑龙口镇、三贤乡、张村乡、西涧乡、蒲峪乡、陈塬街道任武装部长、副乡长、副主任等职务。编著有《徐氏宗谱》《巩氏家谱》《王氏家乘》《喻氏家谱》及散文集《山客拾录》等一百万字作品,特长于新闻稿件写作及民间文化收藏、整理、研究工作。(其实我想说徐老师很牛。)杨景涛(也就是我),男,出生于1979年5月,大专文化,普通教师,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在夜村镇、沙河子镇任教,一直从事着普通而琐碎的教学工作。(其实我想说自己很菜。) 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2019年8月,我调入商州区思源实验学校任教。听我们班一位家长说他老家有一个石龙洞,很有名,就想去看看,可是不认识路,百度地图上也查不到资料,听说还在大山深处。只好反复在网上找资料。这一找不打紧,竟然看到了徐老师的大作《九龙卧商州》,其中就有石龙洞的资料。于是通过这篇文章联系到了徐老师,相谈甚欢,他的博学多才,平易近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们最终找到了石龙洞。实际的石龙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只有三间庙宇和一间小屋记录着这里曾经的辉煌。我感慨:要不是徐老师,这里迟早会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虽然这是一个非常普通,几乎没有任何开发价值的小景点,但其中有着美丽的传说,辉煌的回忆,我们怎么能让它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呢?是《九龙卧商州》为我们留住了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石龙洞归来,我专门抽时间拜访了徐老师。见面才看到他真人相貌堂堂,举止儒雅,怎么都不像已经退休的样子。言谈举止间更是满腹经纶,娓娓道来。不到一小时的谈话让我感觉他性格其实很耿直,对这个社会的林林总总认识深刻,更不乏愤愤不平的肺腑之言。于是我们成了忘年交。 徐老师长我近20岁,他经历的时代和我经历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但20年的年代差刚好把两个时代的故事接续起来,让我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山客拾录》。
淳朴自然吐真情
通过读《山客拾录》,我猜徐老师的老家应该在看山寺王山村或者附近,“山客”毫不隐晦自己的故乡,可见徐老师的朴实无华。“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徐老师现在也隐于商洛山区的一处“移民小区”安享晚年,倡导成立了商洛民间文化研究协会,默默地为商山洛水的民间文化传承发光发热。《山客拾录》35万字,由《山前岭后》《香火人家》《家族记忆》《飘红年代》和《人生心得》五个小集子组成,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沙河子镇乃至商洛市的近代史和百科全书,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山前岭后》八万余字,作者采用正面强攻和包抄迂回的方式,誓为商洛的山山水水,凡夫俗子著书立说。从《九龙卧商州》到《大溪谷印象随笔》,由包含着古老传说的石龙洞,到现在开发正酣的大溪谷,商洛数十个景点,村庄在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从《交契房道长》《张木匠艺高心细降大佬》,一个个民间奇人,凡夫俗子在作者笔下熠熠生辉。最奇妙的是,在字里行间读者总能找到自己或者父辈的影子。 《香火人家》九万余字,可以看做作者自己的人生传记和回忆录。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参军足迹和工作经历为主线,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的生活画面,有革命年代的血与火,劳苦大众的苦和难,也有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改革的深刻反思,让人不忍释卷。那个充满了苦难又英雄辈出的年代,值得我们永远怀念。那种隐藏在字里行间“革命虽已成功,我辈仍需努力”的信念更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家族记忆》八万余字,是作者多年研究家谱的呕心之作。我对这个不是很懂,但从中看出来作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治学非常之严谨,在这里不做赘述。 《飘红年代》近六万字,由《红军爷爷入族谱》等六篇红色文化文章组成。我们商洛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有多支红军队伍转战于商山洛水之间。我们这一代人童年是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的。作品里的红色人物要真实得多,更多的是无名英雄和普通大众的红色故事。作者的红色故事要严谨得多,更多的是流血牺牲,而不是英勇无敌。一句话,作者的故事是真实的,严谨的,经得起推敲的,这是当今红色文化的一股清流。 《人生心得》两万余字,由《满足为乐》等十六篇文章组成。是散文集,也是杂文集,作者既有对人生的快乐与知足,又有对社会万象的深入思考,还有对下一代的关心与期望。我很幸运的看到了徐老师给我们班《我们一起学古诗词》写的序《我们一起共成长!》也在其中。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但愿在徐会长的努力和《山客拾录》的滋润下,我们成长得更快乐更茁壮。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有了《山客拾录》,我们再也不会忘记过去。
人生六十从头越
对于徐老师来说,人生六十对他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似乎为时尚早,但是我还是想把这句话送给他。徐老师现在是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我曾经和他攀登过熊耳山。他的体力和活力不输任何年轻人。我对他的《商洛名山之探》系列充满了期待。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最需要的是他这样能坐得住,跑得动,懂得多,写得好,又对传统文化和家乡充满热爱的人。我们真诚地祝愿他老人家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继续为我们商山洛水著书立传。 《山客拾录》是徐老师自费刊印的一本作品集,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水平和价值已经超越了很多正式出版物。我希望这本书能引起政府的重视,早一天成为正式出版物。 时代在变,人们在变,唯有回忆不变,初心不变。古道山客,加油! ——转自一粒尘沙《美篇》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