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间文化移动版

主页 > 文化交流 >

田园美景已入梦

田园美景已入梦

       闲暇无事,回竹林关,置身庭院,聚友聊天。拜访乡贤,怀古追远,积厚累实,寻踪探源。粗茶谈饭,黑瓷老碗,烩面搅团,倍觉香甜。消磨时间,喜享文玩,偶得灵感,书写田园。消遥信步下河滩,来在银花河公园。望苍苍云天,俯银水浪翻,观高高青山,身浴原野,心灵辟谷,魂归初心,回忆儿时下河滩,田园美景已入梦。
       早先,月日岩渠从进水口至黑龙嘴,渠边沃野成畦,一望无际,错落有致,排列有序,是沿渠群众的主要口粮田。银花河一九五四年那河大洪水,不仅冲毁了竹林关千年古城,也把古老的月日岩大堰渠之外王塬、圪崂、庙底、张塬、崇家、赵家、王家、洞底门前几百亩稻田摧的精光。从月日岩渠上水口子起,一直到水蒿沟渠口。当时人们眼看着汹涌的洪魔把那肥沃的稻田,冲的轰隆一声掉下去一豁子,呼啦一声倒下去一绺子,落水后留下了没高低的土涧楞,乱石滚滚的石头浪河滩,月日岩渠右侧就剩了个渠沿沿子。也许老天爷长眼着哩,就是没有把月日岩大渠冲毁,洪水过后渠头分段指挥清淤,大渠依然清流潺潺,方便沿大渠人们挑水饮用、淘麦、淘菜、饮牛、洗衣裳。但被毁的几百亩稻田,由于工程量巨大,搁置了两年没修复。
       大概是一九五六年,记得我还是跟着大人到野地里疯跑的那个年龄段,竹林关区动员张塬管理区、竹林关管理区男女劳力大会战,政策是谁投工谁分地,投劳多分地多,投劳少分地少。当时工地上人山人海,大喇叭里歌声飞扬,上上下下人来人往,象是蚂蚁穿线线儿。男劳力主要在石槽沟口鹰石嘴儿、寺台坡下小龙嘴儿用八磅锤、钢钎子打眼儿放炮炸石头;在银花河道里扛石头;按技术员划线挖河堤根子,记得那河堤根子都有大人一人深;抬石头砌筑河堤、垒石鳖子。河堤、石鳖子根基砌的石头都是三十二人抬、十六人抬、八人抬、四人抬的大石头。抬大石头不是用铁丝圈套,而是用铁链子栓在大龙杠上,龙杠上再套小牛子,有人领号子步调一致往前走。当时我小黑娃哥人个子矮,但嗓音好,常领号子,抬石头号子一般是这样唱:领号子:  嗨……起,众:嗨嗨。 领号子:  脚踩稳呀,众:嗨,嗨嗨。领号子:  扎好根呀,众:嗨,嗨嗨。领号子:  腰挺起呀,众:嗨,嗨嗨。领号子:  鼓起劲呀,众:嗨,嗨嗨。领号子:  迈大步呀,众:嗨,嗨嗨。领号子:  往前走呀,众:嗨,嗨嗨。
       ……
       印象中,四人抬、八人抬、十六人抬、三十二人抬,抬大石头前行都是跑步。大石头抬到基槽后,由砌垒技工指挥调腾,让最大平面朝外搁得稳稳儿的,用小石头支平平儿之后才取铁链子。老汉子在河堤里边扛小石头,妇女们有的用短铁丝圈、有的用粪笼担小石头往河堤里填夯,有的挑石渣子、黄沙堆筑河堤护坡。人们干劲十足,工地上热火朝天,大喇叭不停地播报、报道好人好事、放送歌曲、戏曲。竹林关中学文艺宣传队还来会战工地慰问演节目,当时我感觉下河滩水毁修复工地热闹极了,直到现在我还能记得竹林关中学宣传队同学们表演的两段快板。
       一段是: 请众位,别说话,听我来讲婚姻法,男二十,女十八,正在结婚条件下。不准买,不准卖,自由连心谈恋爱,婚姻自主要坚决,双方父母别妨碍。
       ……
       另一段是: 吱!吱!我的名字叫老鼠,不是老哥夸海口,吃的白米细面匀有有、匀有有。吱!吱!钻进罐子吃黄豆,啃烂板柜吃包谷,爬到锅台案上吃肉肉、吃肉肉。
       ……
       才解放那几年,人口少,能吃饱,人的思想觉悟都挺高,干活儿积极性也高,各大队都争夺红旗,争到流动红旗插自己地畔子上,全队都感到光荣。当年下河滩水毁修复工程就完工了,按投工多少分田,竹林关街上的人也种上了张塬人的地。
       下河滩水毁工程,建成了从庙底东头至洞底黑龙嘴儿两公里多河堤、二十多个石鳖子、三百多亩稻田、利用月日岩渠灌溉配套支、斗渠道二十多公里。地分到各生产队后,有的打成畦垫了点黄土,有的根本没有垫,还是石渣子窝。到了春上,畦畦田里放上水,撒上沤肥的秧草,秧苗根用小石头压住,田埂插播“八月早”黄豆,播种就完成了。等到伏里天,银花河发大洪水时,所有的水口子都扒到最大,让细稠细稠的黄泥浆水灌到地里,沉淀沤成乌黑乌黑的沃土肥田,这叫漫地。不用几年功夫,下河滩就成了竹林关上下少有的一处田地肥沃、渠系配套、光照充足、面积最大的旱涝保收田。河堤背坡栽植的洋槐,不几年就长成了大树。每年早春,洋槐花香味儿一阵儿一阵儿钻进人鼻腔,令人陶醉。那时候没有人敢破坏集体财物,没有人敢捋槐花,让它自然而然地结出一嘟噜一嘟噜豆角样槐树籽。到了中秋前后,下河滩一眼望不到头金灿灿的稻浪翻滚,年年都是一派丰收景象,上上下下到处都能看到人们收割稻子忙碌的身影,处处都能听到咚、咚、咚颁稻子的声音,是竹林关最美的一处田园景观。我读竹林关中学时,每天要在银花河堤上跑两个来回,夏日在洋槐林荫下非常凉爽。我和新德哥、张军州、刘兴汉、索立和一帮子学生娃在银花河堤咚哧咚哧跑步上学、回家,惊得稻田里蛙呱呱停声、树上知了停蝉鸣、堤上晒太阳的蛇跐溜一声钻入洞中,石鳖子上黑压压一片晒鳖盖老鳖,也惊得跐跐溜溜跳入水中。
       今日,美丽的银花河公园,已成为竹林关南北山里人好家园。稻田被征用,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把这帮走路一步一拐山里人,移居竹林小城享清福。我移步在银花河岸这花径、草丛、竹林、树下怡然,让身心如沐新浴,浑身舒爽,轻松愉悦。置身绿野,笑对沧桑,怡情故园,是我灵魂的憇所,是我生命精神的高处。
       本期执行编辑:郭志康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