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间文化移动版

主页 > 文化交流 >

封建社会商州的廉吏文化

封建社会商州廉吏文化

      商州自有建制以来,虽为穷乡僻壤,经济、文化落后,官员几乎全部外来,甚至还有当时文坛名流、战场骁将等,也有含冤被贬之人,但是这些封建官员远离家乡,仍能恪尽职守,心藏怨恨,热爱商山洛山水,为商州做出了个人贡献,被后人祀入名宦祠,彪炳志书,永世传颂。
      名宦祠是封建社会专门祭祀贤良官吏的祠堂,始于汉代,延续于清朝。凡在当地任职中,勤政廉洁、重农爱民、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地方官员,逝世后都由当地士民举荐,经本省总督巡抚会同学政审核批准后,便将其牌位入祀于曾经任过职的州县名宦祠,供该州县官员在春、秋两季带领士绅到祠集体祭祀
      洪武四年,朝廷诏告学校建立先贤祠,左祀贤牧守(后称名宦),右祀乡贤。商州虽然没有建立专门供奉名宦的祠堂,但供奉名宦行为依然存在,自北周开始十八位名宦寄祀于玄王庙。明嘉靖时期,商州抚治萧廷杰刻名宦官德于石碑“以志不朽”,万历年知州邵炯始建名宦祠于文庙之左,增祀四人,供奉于名宦祠,成为当时官员的一面镜子。以此为标准,以后又呈祀抚治苏濬等四人,共二十六人。
      老百姓自古对好官心中就有一杆秤,据历代商州志书记载,封建社会商州褒扬廉洁、勤政、奉献官员的做法就是入祀名宦、乡贤祠,为当时社会宣传廉吏的有效载体,今据《续修商志》记载,现择述名宦祠中几人以示今。
      北周洛州刺史李和(582~506年),本名庆和,陇西狄道人。初为汉阳太守,大统初年,拜左光禄大夫、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享受三公待遇,赐姓宇文氏,出任夏州刺史。北周建立后,封为阐熙郡公,入朝为司宪中大夫。后外放治理洛州。在商期间,毫不懈怠,“仁恕为治,狱讼衰息,市民思之。”后拜柱国大将军,册封德广郡公,加位上柱国,入《北史》。
      后周洛州刺史庾信(513~581年),字子山,南阳郡新野县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自幼聪敏,博览群书,特别通晓《春秋左氏传》,著名诗人,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庾信北迁以后的作品“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灏气舒卷,变化自如”。在商被评价为“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
      唐商州刺史李西华,大历年间任邓州穰县令,后任商州刺史,深知山民之苦,要得富先修路,凿山填涂,修筑商山道,又增开偏道,从蓝田到内乡七百余里,“人不留滞。行者为便。”出现了“商山名利路,夜亦有行人”景象。
      商州刺史王凝(821~878年),字致平,一作成庶 ,绛州人。著《京城六岗铭》,有文士所称。官至礼部侍郎。坚持原则,公正取士,不受权贵请托,被贬为商州刺史后,他痴心不改,仍“州有治赋羡银,一无所取”,58岁终,赠吏部尚书,谥曰贞。入新旧唐书。
      商州刺史韦伦(716~799年),京兆杜陵人。唐肃宗即位,历任宁、陇、襄、秦四州刺史,因得罪权宦李辅国,被贬商州为刺史。唐代宗即位,历任忠、台、饶三州刺史,得罪宦官吕太一,诬陷被免官。唐德宗即位,拜太常少卿,奉命出使吐蕃,迁太常卿,对宰相卢杞用人直言批评,退休回家,册封郢国公。入《旧唐书》。
      宋代商州团练副史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为人刚直,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宋初有名直臣。淳化二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他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谪贬商州“种蔬自给,终始一廉”为农民赋畲田词“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留有“犹梦西晖亭下山”著名词句。
      监商州酒税王宗元,青州青州益都人,由大理寺贬降监商州酒税,尽管还要抚养侄子王曾等人,但他“终守清节”,培养了连中三元的状元王曾,成为宋代名相。王宗元生活清苦,粗茶淡饭,俸禄都用于助学。
      商州知州邵隆(1095~1145年),原名兴,字晋卿,山西运城人。随李彦仙守卫陕州,失陷后突围南下,改名邵隆,授商州知州,与金军作战十年,在瓦砾和荆棘丛生中治理商洛十年。宋金和议后,割商州与金,邵隆迁任金州知州,常派士兵化装出境袭击金人。1144年任叙州知州,1145年四月暴死,金州闻之“人皆巷哭,为之罢市”,立祠,商州也祀入名宦祠。
      明朝抚治商洛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原(1417~1477年)杰,字子英,阳城人。明朝名臣。当时荆襄地区有流民数十万,宪宗命原杰前往荆襄地区安抚流民。原杰遍历山谷,宣布朝廷主张,流民们欣然安家,新增十一万三千多户,人口四十三万八千多人。他又增设行政建制,加强管理。史称“原杰之经略者,百世之利也 ” 去世后获赠太子太保,后追谥“襄敏”。
      抚治商洛参议沈晖(1439~1518年),字时旸,号豫轩,直隶宜兴人。成化十四年改任南京礼部,升任陕西布政司参议,来商洛任职。沈晖诗有魏晋风,楷书得鲁公笔意,但他“单骑之任,一民不扰”深得百姓和官府颂扬。
      抚治商洛参议李应和(1454~1513年),字纯元,四川省顺庆府大竹县人 ,弘治三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五十九名。为官 “一丝不留,人心允怀”。
      抚治商洛参议陈鼎,山东登州蓬莱人。正德四年陈鼎在任朝廷礼科给事中,得知刘瑾党徒宦官廖堂侄子廖铠冒名乡试考中。陈鼎知道后,上疏揭发,廖铠被除名。刘瑾、廖堂等人协仇诬告陈鼎入狱。十年后官复原职,被派到陕西任参议,抚治商洛参议,“志乐清贫,有爱民省费之政。民立去思碑”。《明史》评价为“凛凛持风裁藩臬,诸公咸敬惮之”“在任廉介正直,门无私谒,吏奸上下畏之如神”。
      抚治商洛参议姚久功,山西襄垣人。他“洁清正直,法度森严,狱讼详明,恶党畏服。” 
      抚治商洛参议苏濬(1542~1600年),又名苏浚。字君禹。福建晋江苏厝人。解元、进士、南京刑部主事、浙江督学佥事、陕西参议,抚治商洛参议。著述颇丰,有《易经儿说》《四书儿说》《韦编微言》等著作三十多部,成为明代后期著名理学家,为官“问民疾苦,理蠹清冤”,卒后郡人建祠奉祀,与蔡清,陈琛并列。入祀商州名宦祠。
      抚治商洛参议吴显,字景猷,福建漳州云霄人,历官六安知州、刑部员外郎江西佥事、广东副使。在任六安知州时,修高邮宝应河,在任为人亢直,不善逢迎, “肃吏治,绳奸宄”。著有《邮亭草》一书,《漳浦县志》有传。     
      抚治商洛参议黄世清,字澄海。山东藤县人。黄世清崇祯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右参议,分守商洛,一家十三口被杀后葬于金凤山,孤子被商洛人隐藏留居至今。明皇帝赠光禄卿,入史立传。
      今天,虽然没有封建社会的名宦、乡贤祠,但却有党纪国法纪,有志书谱记,更有商州人民代代相传评价官员的一杆秤,好官者将会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
      ——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参加商洛市孝廉文化征文原稿,现收录于《商洛文史》第十七辑孝廉文化专辑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