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腰市(连载)——丹桂飘香黄龙岗,书声琅琅满庭芳
时间:2021-01-08 17:52 来源:原创 作者:郭增尚 郭明霞 点击:次
民国时期的腰市(连载)
——丹桂飘香黄龙岗,书声琅琅满庭芳
因为坐落在塬头上,两里之外,便遥遥可见宏阔别致的校门。靠近,登上一级一级的青石台阶,你会发现,大门整体是屋宇式造型,采纳了北京王府大门的建筑风格,飞檐斗拱,高大气派,却又把民间的质朴与雅致,融入的天衣无缝。 两扇宽阔的装板门,素雅大方,却器宇不凡。门额三个封斗,正中书红色篆体字“龙岗学校”,和谐圆润,赫然醒目。门板与封斗皆黑色,封斗边框和檐柱皆为朱红。门两边檐柱斗拱下,木雕的大红灯笼,新颖别致,古朴典雅。 门房占地一间,左右各有漏窗,宽敞明亮。后檐两根柱子与檐枋形成一个朱红的大门框,上有长长的黑漆封斗。实际感觉形成了两道大门。 学校背依形似卧龙的“黄龙架”,因此而名“龙岗学校”。 从总体布局看,学校是一座三进两跨五个院子的四合院,庄严幽雅,诗情画意。全院可分三大部分:中轴线,西院和东院。中轴线上有:前院、中院,后院,为三进。学校大小总共五个院落,“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奥妙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诠释。 进入大门,迎面是一个砖砌的月亮门,两边粉白的院墙上,左右各一扇六角形,纹案别致的漏窗。这是一个小院落,左右两边有几间雕花门窗的厢房。门右边,一株挺拔的古柏,一树喜气洋洋的紫藤花,装点了整个院子。 月亮门也叫“垂花门”,俗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进入月亮门就到了中院,比前院大许多,正北有房六间是正堂,廊檐深宽,廊柱朱红,隔扇门窗,庄重典雅,是整座院子的中心。 东西厢房大约五间,间体也不小。与上房一样,方格门窗,秀丽大方。 院中是一个方形花园,一条十字路穿园而过,分享四边。山茶,牡丹,刺玫瑰,夜来香,各有领地。最引人瞩目的是,十字相交的四个角上,各有一株冬青树,一人多高,似四只昂首伺鸣的大公鸡,模样可爱,惟妙惟肖。 十字路的左右,通向两边厢房。上房与两边厢房连接处,各有一个砖砌圆门。穿过圆门,“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西院,比中院大很多。南北宽长,北面有九间房子,东面也有一排房子,也是九间,坐东向西。两座房子的入身虽比正堂小,但门窗木雕的华丽程度不亚于正堂,因房子间数多,更显得宽阔宏伟。 这里是主教学区,院内都是花园,大小共有五个。梨树,柳树,苹果树,各具情态,却又不留雕琢的痕迹。中间是个较大的圆形花园,高高的桂花树,十分抢眼。其余花园,各居四方,形状不一,取其地势,随性自然。此处有株“痒痒树”,又名“百日红”,树姿优美,花色艳丽,商州北区,独一无二。这种树,树干光滑洁净,尤其招人喜欢,小手抚摸树身,树枝微微颤动,满足了一届一届,无数稚子的猎奇之心。 西院北面的房子与中院正堂之间,有小一段院墙,树木掩映着一侧小门,步入小门,别有洞天。石铺小路,曲径通幽,这是中轴线上的后花园。一路走来,便觉一股甜味儿,沁人心扉。正是夏收季节,粉嘟嘟的桃子、黄橙橙的银杏、红润润的樱桃,望一眼,垂涎欲滴,生津止渴。 园中有一岗,山石三三两两,因地制宜,借势成形。一亭翼然其上,有座椅,有围栏。下有小泉,清凉可口,涓涓细流,逶迤墙外。 望亭心怡,沿石阶而上,清风拂面之际,二门山、西寺、西河,村村落落,已尽收眼底。 亭北院墙边,郁郁葱葱的竹林,迤逦而去,越走越宽,沿着北面教室的后窗,直到西墙根下,形成一大片的竹园。竹子与教室窗户的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风过竹林无声,却把谦逊刚正的气息,留给静心而坐的童子。 前院栽花,后院育竹,此番景致,正合雍正名联之雅韵:“竹影横窗知月上,花香入户觉春来。” 校园里的花,花期不同,花色不同,一年四季,香气氤氲。各色花姿,尽其当然,顺其自然。冬天,除了腊梅还有一花,那便是雪花,雪满树枝,姿态各异,也是园中一大盛景。 回身中院,走东月亮门,一下子,天高地阔,豁然开朗。占地三分之一多的院落,是四周空旷的大操场。篮球场,只占其小小一角。北面是一大片的菜畦,紫嘟嘟的茄子,红艳艳的辣椒,一架一架翠绿的藤蔓,爬过了白墙滴水瓦,吊着嫩嫩的葫芦,长长的丝瓜……在这个偏远山村的农家子弟学校,一个篮球场,足以使人感受到,民国初期现代文明的清新气息,但又让人享受着农家庄园的生活氛围。 篮球从1896年天津基督教的青年教会,举办我国第一次篮球游戏表演开始,逐步由天津向全国传播、推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成为今天普天大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同时,也伴随着民国的体育事业,一起苦辣酸甜,哀愁喜悦。 1910年王正廷、王伯苓等人发起组织,举办了有华南、华北、武汉、吴宁、上海五个单位参加的“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扣响了体育竞技的第一枪。之后,还是他俩,与人合作,1913年开启在菲律宾举办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到了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对内,全民推广体育运动;对外,代表“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1936年,组织七八十人的考察团,随奥运代表团,观摩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奥运会。至此,中国的体育事业,经历了一段极其艰难的发展过程。 在此期间,大学和中等师范学校的体育运动,一直比较活跃,篮球是最受青睐的项目之一。但在远离大城市的山区,打篮球就成了时髦,代表了文明与进步。因此,“龙岗学校”的创建者,以农家的私款私粮,在当时不足百人的学校里,设计如此广阔的操场,恐怕不仅仅打算放一个小小的篮球场吧?!无论是对体育运动的前瞻性,还是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景展望,郭氏一族的先贤们,眼光、境界,非同一般!他们遵循“一代人为三代人做好事”的郭氏家训,单单校舍建筑和操场的大格局,就给后人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时至今日,学校已运行了将近百年,上集村的父老乡亲,真正实现了“百年大计”的宏伟理想。可赞!可叹! 那时候,几十年的战乱,民不聊生。其他地方,大都依托寺庙建校舍。上集村郭氏族人,在族长郭树模的带领下,却建成了一所纯粹的花园式学校,成为商州地区一颗耀眼的明珠,操场,自然是其亮点之一。 校园的另一个亮点,是西院中的桂花树。 郭树模先贤的晚辈,高中十四五岁就住在磨石沟农场“半耕半读”,种过一年庄稼的郭博智,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是上集村第一个考上西北工业大学的骄子。 十七岁走出商山,勤奋不懈,学海泛舟。操着一口醇厚的秦腔,自学英语德语,两度留学德国。 在教学科研方面,以严谨刻苛闻名世界的德国,有许多中国留学生难以毕业。而他,每天只睡眠三四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两个小时,一年半修完了两年的课程。一路躬耕细作,精益求精,终成行业翘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历任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主任;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是中国大飞机C919和CR929研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几十年来,为人处事,却始终低调谦逊,操守着一个农家子弟的敦厚朴实和善良,秉持着龙岗学校的清灵睿智与儒雅。 提起母校,他深情眷眷:“过去的龙岗学校,像极了今天的苏州园林,有砖砌的圆门,方格雕花的门窗。大小花园六七个,花色品种繁多,精彩纷呈,馨香怡人。修剪有形的冬青树,苹果树,垂杨柳,俯仰有姿,和谐自然。一个不小的竹园,长满了细细高高,密密麻麻的竹子,潮湿阴凉,很有江南的小腔调。 尤其是西院的那株年代久远的桂花树,树桩粗大,两个人合抱还略显不足。秋天里,枝繁叶茂,缀满黄花,香飘十里,弥久不散……这样的环境,很和学校教书育人的氛围,至今难忘……” 这棵桂树,在腰寺川,独树一帜!香了,一河两岸。据说,腰寺街北头比南头生意兴隆,皆缘于五六里外的这株桂花树。因为人们从南头往北走,越走越香,越走心情越清爽舒畅。 当年的美女学生,如今已年届八旬的老人家,郭博智的母亲屈粉莲女士,脚踩着西院桂花树的原址,冷冷秋雨中,与晚辈严建军热聊自己的母校,古老的砖瓦上,记录着旧时光的极尽优美…… “龙岗学校”作为一所高小学堂,容纳了腰寺街以北,十几个村子的学子,不管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其教学质量在商州地区都小有名气。 单就上集村一个村子而言,学校浓郁的艺术氛围,就滋养成就了好几代画家。年过八旬的民间艺人,画家、木雕师,郭树寿老先生;古画收藏家,画家,张立军。皆出自本校。因历史原因,在台湾留居五十余载,却始终心系家乡,感恩母校的郭焕彩老先生(已故),1979年回乡省亲,曾与胞弟郭焕光捐款出资,修葺校舍。 上集和北街村年龄稍大的后辈人,郭树伦、郭焕琪、郭焕民、郭焕智、屈安良、屈立军、郭侃定、郭庆民、郭来运、屈立炜、屈惠记、郭博智、郭焕成、解文军、屈惠鹏、郭天才等等。他们之中有酷爱秦腔,多才多艺,乡土文化的传承者;有扎根故里,为后辈学子传道解惑的乡村教师;也有学有所成,执教上庠的博士后、教授;更有漂洋过海,留学归来的知名专家。恕不一一列举。 九十多年了,桂花树香飘不断,不知送走了多少人品清逸,诗书满腹的谦谦学子?!我想在此,借丽词一赞:“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连载审稿:郭志康)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