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间文化移动版

主页 > 文化交流 >

“国庆假日游”陇上行之——我们沿着祁连山北麓绕了一个圈(4)

国庆假日游”陇上行之
我们沿着祁连山北麓绕了一个圈(4)

      2020年国庆长假期间,应商州喻氏宗亲会喻荆民会长邀请,我们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一行五人,驱车途经咸阳、庆阳、武威方向,直达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怀揣着商州喻氏宗亲的一片期望,一路风尘,沿途所见,尽情欣赏了西部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真实品味了古人在这里留下的诸多神奇,行程2600多公里,沿着祁连山北麓绕了一个圈,收获了“假日旅游”带给人们的无尽快乐!
张载祠前明志
      一路奔驰,路过宝鸡市眉县时,我们在一家羊肉泡馍馆美美的饱餐了一顿具有秦地风味的水盆羊肉。举目向前,不到50米就是横渠张载祠。
      张载祠亦称张子祠,位于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西街45号。为中国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领袖张载的讲学台。张载祠历经元、明、清、民国等多次修葺,位列关中十八景之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著书立说,兴馆设教。元贞元年(1295年),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成张载祠,泰定三年(1326年),在祠内恢复横渠书院,成为“后祠前书院”的格局。
      张载祠座北向南,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始建于元代,经明清时期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清道光年间所建。现有献殿、东西厢房、山门、后殿、学堂四幢。后殿及学堂因自然坍塌而拆除重建。祠内千年古柏刚劲挺拔,尤其是张载亲手所植的古柏高9.3米,枝干盘若蛟龙,被国家林业部门确定为“中华名树”。馆藏清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匾额一面、明万历及清乾隆等代重修及拜竭祠庙碑石八通、木刻《横渠志·卷之六》第十八代裔哀祠原版,以及苏轼、王杰、于右任等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50余通。
      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号横渠先生,今宝鸡市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38位。据《宋史·列传》张载传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己。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以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

      张载理学思想的核心出自《横渠语录》,被后世学者概括为“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意思就是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我最早接触张载这个名字,还是四十多年前的高考,那时只知道张载是北宋五位理学家之一。随后在研究地方姓氏家谱过程中,了解到在商州地区杨峪河一带还有一支源于眉县横渠镇张载一脉的张姓。真正比较全面的知道张载其人其事,还是一次受邀参加陕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留住乡愁——乡规民约,家风家训”座谈会上。当时按照座谈会主办方安排,来自眉县横渠镇家风馆的一位老师在座谈上作了发言,他专题介绍了宋代理学开创者之一张载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同时结合新时代要求,形成以“四为”“六有”“十戒”《东铭》《西铭》等为代表的家规家训,对维系张氏家族的和睦发展,培养家国天下情怀人才,促进社会道德风尚提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次拜谒张载祠,对于我们这些民间文化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次精神洗礼。张子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思想更具时代意义,我们今天“为天地立心”,心在哪儿?“为生民立命”,道在何方?“为往圣继绝学”,学了什么?“为万世开太平”,目标在哪里?其实,答案并不难,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爱国心”“中国路”“古文化”“中国梦”。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