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于接力
时间:2020-01-09 18:23 来源:原创 作者:郭志康 点击:次
该书为周刚的祖父周宪章所写和整理。周宪章是今商州区杨斜镇人,生于清末,生活于民国和新中国,1958年去世,是一位:“刚正不阿,喜欢‘抱打不平’和替人勘察阴阳风水、‘代写呈子’无数”的乡村知识分子,但他不懦弱,不独善其身,而是“嫉恶如仇,爱怜懦弱、不畏豪强,乐于助人、精于堪舆”,被罗列罪名,含冤入狱之人。牢狱之痛丝毫没有影响在秦王山下成长起来的他,拿起笔历经30年,用“蝇头小楷”将自己及他人的60多篇文稿誊写清楚,装订成册,并隐去有关人员姓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暗喻后人,要接过这根文化棒,让需要他的社会再发挥作用。 在周老去世时,老者的心愿没有实现,虽然幂目,遗憾却在。老天不负有心人,两年后周老的孙子周刚降生,周老的接力棒有了下一个接棒运动员。 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今天距清末和民国不远,但知道详情的人并不多,要弄清没有标点,没有详细佐释的文稿却是十分困难的,然而周老先生有幸,有了周刚这位难得的孙子。 周刚喜爱文化,知识丰富,探究严谨,参与了多部志书和文史资料的编注工作,又有周家文化基因和祖辈那种执著的“牛”劲,尽管没有见到祖父一面,但看到祖父文稿,如同听到祖父:“刚,爷爷就把这事交给你了”一样。从此周刚就拿起那部册子,如同握着接力棒在文化的赛场上跑了起来。“在我二十四五岁之前,对于祖父一生形状的了解只是大概,很不具体,也很不完整。”,“2008年3月,我查阅到了民国二十三年(1934)续修的《周氏家谱》……也看到了祖父青年时期投军后的两个职务”,2018年6月“我有幸查阅到了1951年的一份法院档案”,结合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见到的周宪章《我的简历》,周刚才弄清了祖父周宪章的个人情况,便对60多篇文稿加标题、标点、注释,并将初稿送文化学者张中山老先生和生活在该地区的近80岁的文化人全新玉审阅,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又增添了自己14篇文章,一篇缘起与编后,两张插图,经多次修改,形成了一部民国时期商县西南地区乡村社会掠影的完整集子,复原了那时社会原貌,成为当今人了解民国时期的一部地域性史料。 文化在于接力,上代文化人应该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像周宪章一样拿出一段时间整理出来,或请别人整理出来,后人再接过来传递下去,文化才能代代相传,历史信息才能源源不断,才能弥补文化落后地区官方记录不多的缺憾,才能使过去的信息不随亲历、研究、收藏者离世而消失。愿更多深藏民间的文化信息面世,让更多人受其福祉。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