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俗风情
时间:2016-08-10 15:39 来源:原创 作者:明月 点击:次
尊师
旧时,商州本地人虽不象客户人那样将教师列为神敬,但尊师的习俗也是很有讲究的,有些规程延至当代。过去,官办学校极少,一般都是私学私塾。成立私学,以地方的头面人物为理事。学校确定后即请先生,旧时商州农村将行医的称看病先生,看风水的称阴阳先生,教学的称教书先生。先生中教书先生最受尊重。因为教师往往能看病亦懂风水,有“秀才学阴阳,不要一后响”的俗谚。请来先生,学生报名入学先给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磕头,然后给先生行跪拜礼。家长求先生给娃娃起学名。先生起的学名也叫官号、官名,往往要叫至终生。 学生四时八节要给先生送礼。尤其是五月端午送粽子,八月十五送月饼不可疏忽。平时也送粮柴瓜果菜蔬。有的地方还轮流请先生吃饭,时间多在夏秋新粮上场,请先生和家人一块尝新。若有红白喜事,必请先生入席,且要坐居上首。席间“说颇烦”的开口第一句即是先生,然后才是外家众亲邻友。可见先生在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是广义的但大都指的是教师,虽然时代进步人们意识更新,但尊师重教之习在商州还似乎有增无减,只是形势有所不同,如教师节官方民间对教师都要有点慰问祝贺之仪。学生考上高一级的学校,家长多要登门感谢等等。由于国家重视教育,倡导尊师,教师在群众中的威望不断提高。
敬爷婆
敬爷婆即是敬祖先。爷婆也叫家神、先人、爷婆爷。旧时,商州本地人,不论穷家富户,堂屋都贴爷婆爷,只是有大有小规模不一。一般长方形,两边对联,上方对脑,中间叫爷身子。爷身子中间写“×氏历代祖宗考妣大人神主”左右以高低层次对称分行写高曾祖显考,高曾祖显妣。对联多是:“祖德宗功贻谟远/子继孙绳祭祀长,继世衣冠皆祖德/满庭兰桂是春光”,或特定的“祖居××家声援/世继商山祭祀长;”对脑一般是:承前启后、百代流芳、耕读传家或特定的家绍××,如张家户族字号百忍堂就写作家绍百忍。建国以后祖先位置逐渐被毛主席像替代。亦有像与爷婆并列或上下贴的。过去富户有的用泥金书写,金光闪闪很有气派,还有装在木雕爷楼(神龛)里面辉煌典雅。高门大户有专修祠堂供奉祖先,俗称家庙。一般族户多有画匠画的彩绘爷轴,爷轴一般有可间大小,上绘历代祖先图像,旁标×世祖名讳。有官职功名的还要特别标出以示显赫光耀后人,下边均为牌位,只书逝者姓名。爷轴平时卷起装在木制的长筒里,保存在轮流过节者家中,春在其家挂起。族人于除夕夜和正月初一早要来给祖先磕头礼拜。 家有老人去世没过三年,爷婆要以蓝纸白字书写表示守丧。外姓上门女婿过继子嗣,爷婆上往往要书写两家姓氏。居商的客户人不敬爷婆而敬天地,所谓天地实际上是红纸上书“天地君亲师之神位”范围较广。亲即祖宗,爷婆亦在其中。中华民族自古就讲孝道,孝被视为传统美德之一。忠厚淳朴的商州人更是崇敬祖先。因而,敬爷婆不能简单的认为是迷信,而是不忘本,所以近几年农村敬爷婆之俗复起。腊月,城镇亦有敬爷婆或彩印的祖宗牌位图。有的还用彩灯泡装饰。看来社会前进,敬祖先也现代化了。
谢土神
所谓土神,就是土地爷。解放前,商州几乎村村庄庄沟沟都有土地爷庙。土地庙一般不大,小的甚至跟轿子差不多,还有建在小土窑窑小洞洞的。因为土地神是基层干部,一般跟村长、组长的职务差不多。官虽不大,但是威望极高。因他保一方平安和五谷丰登,所以特受尊重,凡是动土都得谢他,修路架桥建房开渠打井挖窖,竣工之后,都要给土地爷有个表示。旧社会一般是唱小戏(皮影木偶),解放后还有给其放电影的。谢土神大都和谢邻居同时进行,主家要做席待客,亲戚朋友要行情送礼。人们一方面敬畏土神,一方面又说故事编歌谣讽刺讥笑他。商州广大农村很早就流传有:“土地神,土地神,脊囊就有九十斤,三天没吃饭,饿得丢了二两半。” “土地伢伢本姓张,庙庙盖在梁梁上,过来过去不便易,鸟子磨出溜光。”等民谣,还有二龙山仙娥峰上,土地爷偷看嫦娥洗澡,头发被夹在岩缝的传说。
敬树神
敬神的习俗,在商州民间是比较普遍的,尤其在山区,成了人们希望的寄托。解放后虽经历多次运动,但还没有完全灭绝。商州所敬之神相当广泛,天地万物似乎均有神灵存在。在有形的当中,商州民间的敬树神也许有别于其他地方。树神大多是高大古树。人们认为大树生长年代久远有了灵气。这样的大树称之为松树爷、柏树爷、槐树爷等等,但是更多的不是大树本身,而是谣传树上落了什莫神仙。一旦谣传扩散,就有善男信女前去烧香磕头祈福免难怯病消灾。还有在红绸上写了“有求必应”、“果然灵应”、“保佑一方”、“神通广大”之类的颂词挂在树上。近几年还有送玻璃匾锦旗的。除了献食而外,还有人压钱上布施。大树一旦奉为树神或视为神仙,就会受到格外的保护,神圣不可侵犯,连树上的鸟儿也不能随便吆喝。人更不能上到树上或损其枝叶。万一非伐不可,首先就得祷告谢罪将神送走。 乡村流传有不少树神报应的故事,实际上不是偶然巧合就是编造吓人。商州城内南街的老槐树,至今还有不少荒诞的离奇传说。可见破除迷信倡导科学,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还得下大力气。
祈雨
过去,商州水利设施全屋,农民大都没有引水灌溉的习惯,每逢久旱不雨,只有求神降雨。因而产生了祈雨的习俗。 祈雨有不少规程。大致有要水、迎水、扎坛、游水、谢降五道程序。 要水:即由数名年长者头顶柏朵黄表扎成的三角帽子,高挂要水葫芦或小壶,去求神处取水; 迎水:取水者下山离庙之后,求雨支地方男女老少手执三角小旗,敲锣打鼓前去迎接。小旗上一般写有“风调雨顺”、“有求必应”、“秋风细雨”、“点点入地”之类的词句,天气再热也不准戴草帽,浩浩荡荡盛况空前,相当壮观。路途歇息,附近民众的送饭送茶接待; 扎坛:水要回后,大气松柏神棚,将神水收起,有专人管守至落雨; 游水:祈雨后若碰巧天将甘霖,祈雨者就要夸功谢深。组织群众敲锣打鼓高举神水游行,有的要游行二、三十里。往往有人收执特制粗壮长鞭,头戴黄表帽圈挥之舞之前头领路,谓之“马子”。马子往往口角扎锥横冲直撞,使人畏惧,所到之处老少皆避; 谢降:这是对深的干些回报。落雨后,当年或次年要给神唱大戏感谢恩赐,一般要唱两天三夜,称降戏。至此祈雨方算圆满结束。 祈雨之俗源远流长,古诗文中不乏记载,唐代诗人李约有首七绝。诗曰:“桑跳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由此可见唐代祈雨比近代还隆重,还有吹打细乐呢,同时也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官僚不但不关心民众疾苦,还怕因雨而潮湿了乐器,由此可谓是人心忧天旱,看到百姓祈雨感慨系之。 现在看来,祈雨只是封建迷信活动,毫无科学而言,只能表达人们祈雨、盼雨知心情而已。
抑治
抑治也叫摆治,实为抑制,使旧时长期封建统治,群众愚昧无知迷信鬼神,加之民间缺医少药,而产生的种种怯病消灾习俗,形式繁多,实际上应属种种心理治疗。较普遍者如下:送:家里有了病人或遇了事,认为是神鬼作祟,北上香表白纸。晚上夜深人静时向认定的方位呼唤烧化,祈求远离。 叫:家有病人,特别是小孩有病或不乖,便以为是在哪儿掉了魂,尤其是在有人受惊吓之后,家人于夜间沿途呼叫:“××回来哟!” 紧随其后的人应声:“回来啦!”一般连叫七日。 收:一般用搪瓷碗装满盐和面,用红布包了,在病人头上绕晃。一旦发现碗中盐、面有所减少,即视为魂被收回。实围绕圈时倾斜所致。 燎:这是一种对待所谓横死鬼凶神恶煞的强硬手法。即用点燃的黄表或白纸,在病人头上旋绕,边燎边念咒骂、恐吓之词,驱赶鬼神。如:“挨刀子的××横死鬼,你再缠娃,我就用桃木钉你!”等。 立箸子:用三根筷子在半碗清水中蘸过之后在病人头上绕几圈,即潦上水在碗中竖立,边立遍念叨是谁把其说了?俗谓鬼魂是不能与活魂说话的,说了活人受不了就会生病,于是就给鬼魂呼唤说好话让其走开,若立住了,就以为是说准了。实际上是水的作用,啥也不说也能立得住。 请巫婆:巫婆俗称神婆子,多为老年妇人,也有年轻的神婆子。治病或指点迷津叫出言。出言就是谓之神附于体借口传言。神婆子出言有一定的腔调如唱如诉,治病装腔作势,可憎可笑。尚属陋习,解放后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大都渐渐消失,但在边远山区又死灰复燃,可见移风易俗,破除迷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还是任重道远,不能忽视,必须加强。
送夏
送夏,也叫送新。本属商州民间婚俗之一,近代延伸到新结干亲以至嫡亲。 送夏是麦忙之后,以新麦面蒸大馒头,配以新挂面、红白糖等礼物送之。新女婿给丈人家送夏,多必有酒,礼物也得厚重一点。回赠也有讲究,一般是偏耳子线鞋、雨伞、草帽、扇子、背心或短袖、红裹肚等应夏之物,趁家之礼并不全回,两三样即可,但锅盔馍不可少,锅盔馍也有别于普通锅盔馍,而是特制的中空花边馍,俗称曲联子,随带一条系馍的新毛巾。 干娃给新拜干大送夏,礼物回赠于新女婿送夏大体相似,但一般要轻点。嫡亲之间相互送夏就更简单。只是有特殊关系特殊原因,如亲套亲,有所求或酬谢者例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送夏习俗亦有演变。以前给丈人家送夏是结婚以后连送三年,当代订婚以后就年年得送,而且礼物回赠之重不轻,甚至互相攀比耀富摆阔。如送高档烟、酒、糕点、补品、饮品等,回赠多为皮凉鞋、高级衬衫等。礼物中蒸馍已被其他品所替代。此俗对一般还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显然成了一种不轻的人情负担。 商州民间送夏习俗由来已久。清代乾隆年间拔贡州人王时叙所著《商州山歌》中就有记述。诗曰:“谁家魔母看忙还,携嗑提壶道路间。儿女追随欢乐甚,臂头挂得饼如环。”由此可见清代送夏亦称看忙。那时的送夏,就不局限与新婚夫妇,做了母亲的妇人夏忙中新麦入口,也要携儿带女回娘家或走亲戚,归来还会带回酒和如环的曲联子。 由此足以说明,古往今来,商州民风淳厚,贫富不吝,热情好客,看中亲情;四十八节均有往来。也可说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确实堪称礼仪之邦。
结干亲
结干亲的习俗,在商州民间由来已久,且形式多样,各有意趣,主要有以下几种: 干大、干妈:有初生孩子三天图吉利撞道撞的,遇男则拜为干大,遇女则拜为干妈,若撞住者是未成年人,即由其父母代之;有为了某种原因,如两家关系特别好,或有过救助而拉扯的;也有攀高结贵图保护提携的;也有男女双方关系暧昧,为了名正言顺来往方便的等等,不一而足。 干弟兄:结拜弟兄以男青年居多,也有年龄层次相差过大的现象。旧有弟兄会、烧香弟兄、换帖弟兄之称。结拜者不是志趣相投,就是为了互相帮助,有的实际上是拉帮结派形成一股势力。结拜大都要举行仪式,还有一定章规,所敬均为历史上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这种形式解放后逐渐消失,但称兄道弟的所谓哥们儿群,商州城乡至今还有。 干姐妹:这是城乡要好女青年之间的一种拉扯形式,多为志趣相投的姑娘媳妇,也有比较年长大结拜。结成这样的关系,往往比亲姐妹还好。 上述几种干亲一旦结成,就会互相往来。四时八节、红白喜事,要和常亲一样行情送礼。有些还要比常亲行得重些。礼尚往来,多年不来往叫镉啦,虽然关系疏远,但见面称呼亦如以往。农村中的干亲关系有的还延续好几代。如父亲的干大干妈,儿子就叫干爷干婆。有的为了表示亲密无间,称呼中不带“干”字,直呼大、妈、哥、姐,而且对干亲家的亲友互相也是同样称呼。
过生日
人是活宝,人为万物之灵。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确实可喜可贺。出生之日也就成了个人和家庭的独特节日。从小至老,年年岁岁都要庆祝,俗称过生日。 商州习俗,过生日各年龄段有所不同,叫法也不一样。婴孩周岁叫过,比较隆重。主家坐席待客,外家送衣帽鞋袜,旧时还得送银锁银项圈,现时多为送玩具。届时蒲篮里放有书、笔、算盘、尺子、鞭子等,让婴孩抓摸,叫作抓周,以次预测孩子的将来,如先抓了书就预示是读书人,摸了算盘就预示会从商,摸了鞭子就预示着放牛。成年人过生日。三十六、四十九岁比较讲究。因受“四十九,三十六,喜的喜,忧的忧”的迷信说法所左,到此年龄要冲门槛,亲友来响炮消灾招福,实则安稳心理。 五十岁以上,过生日称祝寿。旧时晚辈必松花馍寿桃之类的礼品,现大都改为烟、酒、糕点、奶粉、营养品等物,也有送衣物、床上用品和字画玩物的,还有送红包、贴寿联者,如:名高北斗/寿比南山,仙鹤千年寿/苍松万古青等等。民间相传,从前有个土财主为其父过生日,将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中的“福”改为“父”字作寿联,自以为改得妙,其实改成了笑话,作贱了自己. 商州老人过世后,三年内生日这天,还要到其坟上为其献贡烧纸,俗称过阳寿,阴生日.另外,女子出嫁第一年,生日那天,娘家要为其送衣物和生日礼品,叫记生日,意在告知婆家别忘了这个日子。时代前进,商州生日习俗也在不断革新。改革开放以来,不论男女老少,城乡过生日亲友多送生日蛋糕,亦有吹蜡烛,唱生日歌的,青少年同学之间多送图片、书籍、笔记本等。恋人之间有送鲜花的,有些青年男女还在舞厅或家庭举办生日舞会,有的还在广播、电视网上点歌祝福的,传统的生日习俗有些被逐渐淘汰了。 凡此种种,足以说明现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的提高,也说明人们将生命看得更宝贵。 (责任编辑:shan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