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辙音韵表
时间:2016-06-27 08:5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 
	    分部细则: 
	    参考《十三辙》、《诗韵新编》及《平水韵》,结合今音特点进行韵部划分。【】内为拼音发音,例字居前。 
	   (一)【发a、虾ia、花ua】韵头不同,韵体相同,归入同一部,互属邻韵。【邀ao、萧iao】、【哀ai、乖uai】、【波o、多uo】、【微ei、推uei(ui)】、【钩ou、秋iou(iu)】、【岗ang、江iang、光uang】、【空ong、兄iong】、【安an、宽uan】、【烟yan、先ian、宣uan(van)】同上。 
	   (二)【波o、多uo】与【歌e】发音略近,实则不同,归入不同韵部。 
	   (三)【耶ye、街ie、靴ue】的发音为ie、ie、vie,归入同一部,互属邻韵。【耶ye、街ie、靴ue】与【烟yan、先ian、宣uan(van)】发音略近,实则不同,归入不同韵部。 
	   (四)【i】,声母为z、c、s、zh、ch、sh、r时读【日i】(平声)归入一部。声母为其他时读【衣i】,另成一部,盖其尾音不同耳。 
	   (五)【u】,声母为j、q、x、y时读【迂v】(u上加两点),归入一部。声母为其他时读【乌u】,另成一部。拼音为【绿lv】、【女nv】时按读音归入【迂v】部。此实为输入法用英文字母系,无法输入【迂v】之故。 
	   (六)【衣i】与【迂v】略近,因v可读为【迂衣】之故。然v中淤音重,衣音轻短,仄声尤其明显,如【玉】。故不可视为韵头不同,韵体相同。通押则音韵有所滞,当归入不同韵部。 
	   (七)【婀e】为轻音,【儿er】为重音(卷舌音),归入不同韵部。 
	   (八)【真en】为轻音,【庚eng】为鼻音,归入不同韵部。 
	   (九)【eng】,声母为f、m、p、w时读【翁eng】,为鼻音,与【中ong】(轻音)相近,实则不同,归入不同韵部。又,此时【翁eng】与【庚eng】(声母为其他时)韵体书写完全一样,读音则截然不同,归入不同韵部。 
	   (十)【侵in】为轻音,【青ing】为鼻音,归入不同韵部。 
	   (十一)【un】声母为j、q、x、y时读【迂音vin】,归入in部。声母为其他时读【乌恩uen】,归入en部。 
	   (十二)【安an】、【岗ang】形似,实则发音相去甚远,毫无疑问,归入不同韵部。【音in】与【真en】、【英ing】与【庚eng】、【安an、宽uan】与【烟yan、先ian、宣uan(van)】同上。 
	   (十三)多音字根据其读音,分别收入不同韵部,并加以批注。 
	    具体划分: 
	    依十三法则,划分为二十二韵部,下设子韵目,每韵目再分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分到平上去三声中。兹录韵部于下:一麻、二波、三歌、四儿、五支、六齐、七鱼、八姑、九开、十寒、十一阳、十二萧、十三微、十四先、十五皆、十六尤、十七真、十八庚、十九翁、二十东、二十一侵、二十二青。 
	    表中拣《平水韵》之代表字用做部名,方便记忆查阅。又虑及各地方言甚多,许多人对鼻音、卷舌音不敏感,会认为[二波、三歌、四儿]、[六齐、七鱼] 、[九开、十寒]、[十四先、十五皆]、[十七真、十八庚]、[十九翁、二十东]、[二十一侵、二十二青]发音相近,可通。故制表时将其排在相邻位置,便于查阅。笔者并不推荐此种通押。拣韵当以纯用一韵为佳,部内通押为次,部间通押为最次。 
	古人诗词多入乐律,划分韵部时以尾音、四声(平上去入)及五音(宫商角徴羽)为依据,使音色臻于完美。然则五音之说过于繁复,今人多不能辨。故制表时从简,同时废除了半通之关联,入派三声。 
	    附录一:十三辙及诗韵新编分部方法 
	    十三辙: 一发花 二波歌 三叠雪 四一七 五姑苏 六还来 七飞堆 八遥迢 九由求 十言前 十一人辰辙 十二江阳 十三中东 
	诗韵新编十八部: 一麻 二波 三歌 四皆 五支 六儿 七齐 八微 九开 十姑 十一鱼 十二侯 十三豪 十四寒 十五痕 十六唐 十七庚十八东 
	    附录二 :字库部分样例 
	    [花] 
	    gua 挂刮瓜寡剐褂卦呱胍鸹栝诖冎剮劀叧咶咼啩坬惴掛歄焻煱骄犃罫舌苽詿諣趏踻銛銽铦颪颳騧鴰括 
	    hua 话花化画华划滑哗猾豁铧桦骅砉侉劃劐吪哇嘩埖姡婲婳嫿嬅学學崋找搳摦撶敌杹椛槬樺檴浍澅澮獪璍畫畵硴磆稞粿糀繣腂舙芲華蒍蕐蘤蘳螖觟話誮諙諣譁譮輠釪釫鋘錵鏵驊魤鮭鲑鷨黊 
	    kua 跨垮挎夸胯侉咵姱恗晇楇脚~華蕐袔誇銙錁锞顝骻髁 
	    rua 挼 
	    shua 刷耍唰唆涮誜选選 
	zhua 抓爪挝摣撾檛簻膼髽 
	    附录三:《今音韵表·拼音简表》 
	    第一部 麻 
	    [发] a、ba、ca、cha、da、fa、ga、ha、ka、la、ma、na、pa、sa、sha、ta、wa、ya、za、zha 
	    [家] dia、jia、lia、qia、xia 
	[花] gua、hua、kua、shua、zhua 
	    第二部 波 
	    [坡] bo、fo、lo、mo、o、po、wo、yo 
	[多] chuo、cuo、duo、guo、huo、kuo、luo、nuo、ruo、shuo、suo、tuo、zhuo、zuo 
	    第三部 歌 
	[歌] ce、de、che、e、ge、he、ke、le、me、ne、re、se、she、te、ze、zhe 
	    第四部 儿 
	[儿] er 
	    第五部 支 
	[知] chi、ci、ri、shi、si、zhi、zi 
	    第六部 齐 
	[衣] bi、di、ji、li、mi、ni、pi、qi、ti、xi、yi 
	    第七部 鱼 
	[迂] ju、lv、nv、qu、xu、yu 
	    第八部 姑 
	    [乌] bu、chu、cu、du、fu、gu、hu、ku、lu、mu、nu、pu、ru、su、shu、tu、wu、zhu、zu 
	    第九部 开 
	    [哀] ai、bai、cai、chai、dai、gai、hai、kai、lai、mai、nai、pai、sai、shai、tai、wai、zai、zhai 
	    [乖] chuai、guai、huai、kuai、shuai、zhuai 
	    第十部 寒 
	    [安] an、ban、can、chan、dan、fan、gan、han、kan、lan、man、nan、pan、ran、san、shan、tan、wan、zan、zhan 
	    [欢] chuan、cuan、duan、guan、huan、kuan、luan、nuan、ruan、shuan、suan、tuan、zhuan、zuan 
	    第十一部 阳 
	    [岗] ang、bang、cang、chang、dang、fang、gang、hang、kang、lang、mang、nang、pang、rang、sang、shang、tang、wang、zang、zhang 
	    [江] jiang、liang、niang、qiang、xiang、yang 
	    [光] chuang、guang、huang、kuang、shuang、zhuang 
	    第十二部 萧 
	    [邀] ao、bao、cao、chao、dao、gao、hao、kao、lao、mao、nao、pao、rao、sao、shao、tao、yao、zao、zhao 
	    [飘] biao、diao、jiao、liao、miao、niao、piao、qiao、tiao、xiao 
	    第十三部 微 
	    [飞] bei、dei、ei、fei、gei、hei、kei、lei、mei、nei、pei、shei、tei、wei、zei、zhei 
	    [灰] chui、cui、dui、gui、hui、kui、rui、shui、sui、tui、zhui、zui 
	    第十四部 先 
	    [烟] bian、dian、jian、lian、mian、nian、pian、qian、tian、xian、yan 
	    [渊] juan、quan、xuan、yuan 
	    第十五部 皆 
	    [耶] bie、die、jie、lie、mie、nie、pie、qie、tie、xie、ye 
	    [靴] jue、lue、nue、que、xue、yue 
	    第十六部 尤 
	    [钩] chou、cou、dou、fou、gou、hou、kou、lou、mou、nou、ou、pou、rou、shou、sou、tou、you、zhou、zou 
	    [秋] diu、jiu、liu、miu、niu、qiu、xiu 
	    第十七部 真 
	    [分] ben、cen、chen、den、en、fen、gen、hen、ken、men、nen、pen、ren、sen、shen、wen、zen、zhen 
	    [春] chun、cun、dun、gun、hun、kun、lun、run、shun、sun、tun、zhun、zun 
	    第十八部 庚 
	    [灯] beng、ceng、cheng、deng、eng、geng、heng、keng、leng、neng、reng、seng、sheng、teng、zeng、zheng 
	    第十九部 翁 
	    [翁] feng、meng、peng、weng 
	    第二十部 东 
	    [中] chong、cong、dong、gong、hong、kong、long、nong、rong、song、tong、yong、zhongzong 
	    [兄] jiong、qiong、xiong 
	    第二十一部 侵 
	    [音] bin、jin、lin、min、nin、pin、qin、xin、yin 
	    [军] jun、qun、xun、yun 
	    第二十二部 青 
	    [英] bing、ding、jing、ling、ming、ning、ping、qing、ting、xing、ying 
	不仅在写格律中要点得出收藏的平水韵,你还应该懂得“十三辙”,13辙的名称是:1发花,2梭波,3乜斜,4姑苏,5衣期,6 怀来,7灰堆,8遥迢,9由求,10言前,11人辰,12江阳,13中东。这个十三辙,是以实践为基础总结出来的,比平水韵宽一点的系统,也是韵部系统比较合理的运用。把汉语中的“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之间的互补,表现得清清楚楚。举个例吧: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峰(feng) 同 (tong )(中zhong)这里的峰字就在平水韵的二部(二冬),同,中两字在一部(一东),你能说苏东坡不懂韵吗?其实,它是很押韵的,如果按有的人一查,不在一个韵部!哈哈!一定会说苏东坡是外行。 
	再就是曹雪芹的一首风筝歌诀: 
	新燕至秋羽初丰,貌似少年弱冠容。 
	黄口犹存童稚意,春拎已具成人形。 
	神凝两目澄秋水,气贯双眉耸剑峰。 
	世事未烟谙棱角,胸怀坦荡喜争雄。 
	清晨戏蝶翻花圃,黄昏逐幅入云层。 
	邀集新雨觅仙境,会同故友访武陵。 
	奋翼千仞冲霄汉,展翅万里乘长风。 
	字内翱翔无所羁,明春北返忆归程。 
	这里面的容,形,峰,雄,层,陵,风,程这八个韵脚,在平水韵里存于几 
	个韵部。也会被只会查平水韵表的人评为不押韵。但是,用十三辙去看,那是非常押韵的。所以,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这种押韵情况是很正常的。不能把一首诗的韵脚,只拿进平水韵的表里去对照。当然,能都在平水韵的一个韵部里,那也是对的。因此,我们写诗,我提倡平水韵和十三辙并用,十三辙是这样的:  
	(我在每个韵后举一个例字) 
	一发花,就是与发,花同韵的字。声母我们不管它,只要韵母是 a,(杀) 
	 ua(挂),都在这个韵部。 
	    二梭波,也就是与梭,波同韵的字。韵母中含 e,(车) uo。(多) 
	    三乜斜,韵母中含 ie(皆), ue(靴)。 
	    四姑苏,韵母中含 u(粗)。 
	    五衣期,韵母中含 i(低), -i (子) ü (鱼) 
	    六怀来,韵母中含 ai(开), (槐)uai。 
	    七灰堆,韵母中含 ei(会),ui(uei) (岁) 
	    八遥迢,韵母中含 ao(岛) ,iao(教) 
	    九由求,韵母中含 ou(逗) ,iu(iou)(丢) 
	    十言前,韵母中含 an(丹) ,uan(钻) ,ian(前)。 üan(渊) 
	    十一人辰,韵母中含 en(分) ,in(今) ,un(问) , ün (晕) 
	    十二江阳,韵母中含 ang(张) ,iang (强),uang(装)。 
	    十三中东,韵母中含 ong (松), iong(穷) ,eng(声) ing(清) 
	    这个简单的排列,是想初学的人不要把押韵看得很神秘,你只要按同韵的字去作韵脚,就是押韵了,不要管它是平水韵不平水韵。有人用平水韵来说你不押韵,你就用这个十三辙来说你很押韵就是了。当然,两者都懂,那就更全面了。这对教汉语拼音的小学老师来讲,一看就懂。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入声韵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荐践问题。入声,本身就是押韵的。你随便拿一首入声韵的《念奴娇》,《满江红》的词来看看,韵脚不都在一个韵部,但,它是押韵的,比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物,壁,雪,杰,灭,发,月,都的入声。按字典,韵母大不一样,但是,在古汉语里那是很押韵的,它押的是入声韵。 
	    再看毛泽东1935年10月写的《念奴娇 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色,彻,鳖,说,雪,截,国,热,都是入声韵,但是,按韵部,也多数不在一个韵部。但我们不能说那不押韵,它押的也是入声韵。也就是说,一首诗词的仄声韵脚都是入声,那就是一首押韵的诗词。 
	                                         ————摘自网络资料(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