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关纪事·序》
我的挚友张新中先生在数年前已经出版了《竹林关风情》《竹林关孝歌》《竹林关传说》《竹林关道唱》四本书,对家乡竹林关的文化已经挖掘得很深了。十天前他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把他近年零散写的文章准备结集再出一本书,由于他的文章都存在手机“收藏”里,要我接收放到电脑里,他要腾空手机“收藏”将要写家谱,我愉快答应了。张先生发来了108篇文章,达23万余字,且全部是用指头在手机上写出来的,他今年已近七十四周岁,可以管窥出他追求不息的精神。
2023年4月20日正当我在佩服,深深发感慨时,先生又打来电话,邀我作序,我本想谢绝,因为自己无才无能,不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门前耍斧子”,先生却说:我就看上了你,在圈子里,序文都是请至爱亲朋撰写么,当然也有花钱巴结权贵、请名人鉴名为序以扬已名的,这不是咱们的作风,上次《竹林关道唱》请你写了,今次请你再写一篇好吗?当过水电部队团长的张先生发出了军令,当小弟的我只好“是”。领到了写序的任务。 《竹林关纪事》由“竹林关纪事”、“竹林关搭花姑子唱本”和“游走读随笔”三部分组成。全部内容就如张先生“作者手记”写的那样,把他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过、亲眼看到过、亲耳听到过的故事用文字表述出来。语言质朴,行文流畅,情感深厚,就如一位长者在向你把竹林关古往今来自己知道的故事娓娓道来,讲之生动,听之入耳,读之入迷。 “竹林关纪事”由《腊月 正月》《扫年》《妻子的手工包子馍》《竹林关人工天河新华渠》《竹林关婚庆习俗》等57篇文章组成,共计97000余字,涉及竹林关节庆、婚丧嫁娶、祭祀等习俗以及历史、古建筑、戏曲、人情世故等,使读者对竹林关古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腊月 正月》一文中,开篇就是“过了腊八,胡毬挖抓”用通俗的语言倒出了竹林关人对最大节日春节的期盼和节俭了一年现在就要放开享受心态的精准描述。在《竹林关婚庆习俗》一文中讲到婚嫁喜事先要“烘人气”,让人都知道谁家要给儿子娶媳妇,左邻右舍就做好了准备,主人“请人帮忙”水到渠成,亲戚朋友前来“送彩礼”帮助主人渡过“娶媳子盖房花钱魔王”这一难关,“热热闹闹娶新娘”全村人为主家添上一口人,以后就能再添新丁而狂热。 张新中先生虽然长得五大三粗,行伍出身,但他对家乡戏曲却独有情钟,原因是“竹林关自古交通运输业、商业发达,水路运输曾是丹江四大航运码头之一,下接襄楚荆紫关、老河口,上连龙驹寨;旱路运输曾是自长安、华阴华阳川而来,出南丈沟到竹林关,往石槽沟翻八里坡,上红岩子下核桃坪,到郧阳府的骡马古道”,道出了他对故乡民俗文化、商贾文化之热爱。 “竹林关搭花姑子唱本”由《文王访贤》《三娘送子》《办长年》《劝嫁》《送香茶》《积阳功》《关公辞曹》《小姑儿贤》《山伯访友》9出剧目组成,张新中先生不惧辛苦,深入民间,将散落在民间的一颗颗戏曲珍珠穿起来,挂在演员的脖子上,让其熠熠发光。 “游走读随笔”由《丹江水运史话》《商洛最美三处水景观》《相聚在永定河畔》《高擎党旗在袁家沟口》《砚池河鲍家大院》等42篇文章组成,计94000余字。内容较多:有水文化类美文,有为红色文化旅游观光景点撰写的精妙文化策划书,有旅游散记,有部队生活记忆,有书评,有参加文化社团组织活动记实等等。《商洛最美三处水景观》中讲到“三处三连瀑水景观是镇安三连潭、柞水三道井、洛南三道瓮。这三处水景观都是三道连续瀑布下泻,滴水石穿,在瀑布下冲撞成水潭,但水潭大小深浅形状不一样,加之各县民风民俗差异,故而镇安叫潭,柞水叫井,洛南叫瓮。先生将名称来历研究得清清楚楚。“百里月河山峦连绵起伏、曲折迴环、宕荡变幻、入眼皆画、枚不胜举。观山,随折一隅,独见斧劈绝峭、怪石迭生、青苔峻染、簇绿点缀、青翠林木、艳花仙草、目不暇接;赏水,碧绿清澈、波光粼粼、奔流湍急、浪花飞溅、间或一挂清流自天而降、雾霭漫漫、如烟如岚。”镇安的月河三连潭之美在读者脑海中播放。先生对砚池河鲍家大院通过大脑记忆,手中笔写,将破落的古建筑描绘的活灵活现,“原来整体结构是三进五间三院落,共二十七间房间,且二进、三进西房二楼设闺房绣楼,庄园沿砚池河河北山势开山,大楼门进庄园一进子一个大平台,九步一阶,到正庭四九三十六台,象山西王家大院一样随山势攀升而建,气派非凡,当年绝对是砚池河街民居第一宅第。那巨大的柱头、大梁、挑担都是光剥树皮,基本没钵、没砍、没刨的原木;那墙裙贴面的雕花青砖纹路清晰、工艺精巧;那木格绣楼整面墙体透光、似能看到时隐时现的花容玉面;那巨大的硬青条石精心雕琢、琢磨的条纹细密;那椽子垫砖、屋面青瓦、梁上脊瓦制作考究、还有那七尺六寸高大宅门扇、格子窗件件都是工艺品,细观慢赏越看越好看、越看越有味儿”。七十多岁的老人还有那样超人的记忆力,就是和大家一起在哪儿逛一圈,回到家能用文字准确的描写恁详细,感悟恁深刻,真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读过这篇文章,足见先生的渊博知识了。 我国最早的民歌之一《击壤歌》中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张新中先生刚退休,体力好,精力充沛,倾心参与修建了故乡竹林关桃花谷,精心为其搞文化策划,使一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华丽转身成人气旺盛的生态融合人文旅游观光景点,令人佩服。先生人体力稍减便放开腿脚,游走商洛,用生华的笔,出版了四本书,今次又要出版《竹林关纪事》,可见张先生“帝力于我何有哉?”。 张先生是个急性子人,说集结出书就立马刊印,文字没有字字句句认真斟酌,故有不足之处,但对于一位退休老人来讲已经很了不起了。对于一位学工科的、在水电、水利、水保基建行业打了半生交道的人来说已经很有能力了。 但愿退休者都能像张新中先生那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