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间文化移动版

主页 > 村史乡志 >

走进京夫故里马角山

走进京夫故里马角山
 
       京夫故里马角山,是我们一直想要去探究的地方,庚子2020年11月7日这天,大家怀着对这位文学巨人的一份虔诚,专程去了一趟马角山,瞻仰了京夫故里。
       这天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立冬,商州天空依然睛空万里,艳阳高照。我们商州民间文化研究会一行七人,从商州城出发,穿越刚通车的2999米的黄沙嶺隧道,经水道河、郝湾、砚川来到大荆口前村,与在那儿等候的喻荆民会长等人会合。然后经洛洪路来到了腰市镇庙湾村,向沟内的马角山进发。当车辆进入庙湾水库时,大家领略了六十年代修建的庙湾水库大坝,再沿着水库大坝穿行当年人工用钎子铁锤打通的百米隧道,车子进入了庙湾沟内的马角山。
       马角山是京夫老师的故乡,京夫是他的笔名,原名叫郭景富。马角山山峰兀立,直刺青天。这里怪石林立,洞穴相连。石峰像刀劈斧砍,松林似盆景高悬,是一处十分罕见的大自然奇特景观。这里为什么叫马角山,各种解读都有,时常见诸于报端,但京夫老师这样认为:“马是长不出角的,为什么还要叫马角山?大慨是取没有希望的山吧!"
       马角,一个多么怪异的名字,可鸡窝里就是飞出了金凤凰,马头上真的长出了大犄角。京夫这个闻名全国的大作家,曾为陕西的文学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作品《手杖》八十年代获得全国优秀文学奖,长篇小说《新友》《文化层》《八里情仇》《红娘》《鹿鸣》,中短篇小说集《深深的脚印》《天书》,散文集《海贝》等,奠定了他在全国文学领域的突出地位。他与陈忠实、路遥、贾平凹、王鹏等陕西一大批作家,成为陕军文学东征的一张名片,深受全国人民喜爱,马角山因养育了京夫这样的大作家,而再不变得那样偏僻陌生。
       沿着马角山东沟而上,我们来到了双庙子村郭家院,远处看到几处白灰粉墙的农户房屋,喻会长向大家介绍到:最前边那三间房便是京夫的老宅,后边那几栋房子是他的两个弟弟。我们踏着厚厚的秋叶,来到京夫的院子,只见老屋靜静地伫立在郭院最前边,三间土屋瓦房己是铁将军把门,院前几棵毕直的红椿树上的鸟窝挂在上边,不远有处碾盘和磨盘靠在一边,不大的院内被杂草和树叶覆盖着,显得有几分荒凉和冷清。
       经介绍联系,这时京夫的弟媳见我们到来,便拿来钥匙打开了房门,让我们进屋观看。大家一同进屋,这是三间堂屋,两边各有小房一间,一边为京夫的卧室,有两张床位,一边为存放东西的闲屋,堂中两间正中放置着三隔柜,柜上放着四个大小不一装米面的瓦罐,屋顶前几年破烂漏雨,最后政府出钱进行了维修。目睹郭景富老师的寒舍,我们心中顿时生出一些痛楚,马角山能走出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情,可惜眼前这所了不起眼的老房子,竞看不到“京夫故里”一个字迹,要不是当地人引领,谁能知道这座旧宅竟然是赫赫有名的一位大作家的宅院?
       郭姓是腰市的大姓,大部分村庄都以“郭”字命名,如郭坡、郭村、郭巷、郭院、郭沟等,据腰市上集村发现的《郭氏家谱》记载,郭氏家族是唐朝大将軍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马角山郭家老院子前,有一颗胸径周长5、5米的大槐树,称得上千年古树。据郭家人讲,这棵古槐是他们老先祖迁移时,从山西大槐树上折下来做拐仗的一个树枝,后插地而成。这番话意在“告诉郭家后人,这里土地肥沃,立地生根,以后别再背井离乡,忍受千里跋涉,携妻背子的迁徒之苦。”如今,古槐成了马角山的一大景观,不仅吸引了外地游人,也为当地群众作为神树顶礼膜拜。
       离开郭景富老师的故乡,我一路感慨到:郭景富老师是一位诚实善良,为人忠厚,非常低调,从不张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活蔼可亲的老师。他在县文化馆工作期间,对我们基层文化站及文学爱好者十分照雇,每次来馆里开会或着见到他时,他都会把我们叫到他房子,一边喝水,一边虚寒问暖。我们每次写的小作品,他都给予关照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最难忘的是我在80年写的一篇小小说《买羊》,他夸我这篇文章写的好,题材新颖,人物个性突出,经他修改后,发表于文化馆当时创办的刊物《丹水》第二期杂志上。1985年他离开商县文化馆到省作协工作,谁知2007年他的长篇小说《鹿鸣》首发式后,一时感到肚子不适,去医院便查出了病情,于2008年8月30日因胃癌去世,省作协为他撰写的挽联为“商山道中布衣粗食一根手仗行天下,长安城内锦心妙笔八里情仇憾人间”,高度概括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接着我们的车辆又转入了马角山的东沟,喻会长又领着我们来到红岩寨九层楼的山脚下,只见这里山峰兀立,洞穴密集,怪石刺天,山峰相连,大家异口同声地赞美“这是咱们秦岭山中少有的自然景观,气势磅礴,风景如画!”悬在半空的九层楼真是洞洞相扣,一层连着一层。我们沿着九层楼的山崖往上攀登,真是让人胆颠心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上了半截。可惜山崖险峻,我们只好退了下来,用手中的像机、手机拍摄了很多美景加以保存。
       这次马角山之行,使我们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的同志深感肩膀上的责任重大,商州大地这么好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整理,去研究,用真心记录下来,以展现在众人面前。
       最后引用京夫老师怀念家乡的诗句做为今天旅游的结束语:“不是他乡是故乡,在此曾作孩子王。日食萝卜三大碗,夜写文章三更长。未得上达三卿相,却收苦果十年偿。经历难也是财富,宁愿恓惶避锋芒。恨茲念茲独惆怅,镜中双鬓又添霜。历史己沉记忆里,喜看新街立朝阳。”
       (十年动乱期间,京夫在腰市当教师,写作了很多文学作品,被当作反动东西关入牛棚定为反革命,坐牢后平反,又回腰市当教师,一九七二年调入县文化馆文创室工作,他说磨难是一种“财富”。)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