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沟里有座五圣庙
在商於古道夜村镇丹江南岸,有一条通往山阳县的深谷,人称甘河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商贸古栈道,癸卯年2月24日,商州民研人一行走进了甘河沟,探访这里曾留存的历史文化遗迹。进沟一公里,我们来到了甘河村村委会办公室,见到了村主任刘立军,说明来意后,他高兴地为我们做向导,并上车引路往沟里方向走去。当来到一座石桥前的两河交汇处,他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两岔口,东边为东沟,西边为西沟,过去的两岔口乡政府就设立在这里。东沟里有白草岭,经青岗坪翻岭就到山阳县的王河。西沟里有张碾子,经姜庙翻岭为山阳的火神庙,两条沟都是商州丹凤通往山阳地界的一条古道。 甘河沟行政村现由五个自然村组成,这里山大沟深,森林茂密,地大物博,属于流岭山脉纵深地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陕南游击队巩德芳,王柏栋,陈忠茂,李念劳游击队长期隐匿藏身的活动之地,属于革命老区。巩德芳司令员就病逝于姜庙村,李念劳一九四七年在甘河沟吴山豹子洞休息养病时,被其警卫员金三绪,薛三宝出卖被捕。王仁平烈士1947年农历2月初4日在甘河碾子沟被捕,这里的群众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甘河沟从古至今是丹江南岸通往山阳的古道,因而这里文化地域厚重,庙宇之多。历史上,王蟒赶刘秀、楊家将等历史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留下了支锅石,马踦窝,杨坟,铁神沟等历史地名遗迹,以及陕南游击队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 车辆经过潺潺流水的小溪和湾湾拐道的通村水泥公路,沿沟一直向上攀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流岭坡下的姜庙村,我们在一处两岔交汇的宽阔处下车,观看了眼前这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五圣庙。 这是一座极有特色的古建筑, 虽然说只有一间古庙,但进身很大,不亚于三间。古建筑工艺精湛,雕龙画凤,灰砖青瓦,屋脊挑檐趐角,四角龙头龟兽。二尺多高的屋脊图案,造型奇特。山墙全部为石头、青砖、白灰浆砌。山墙两边两条悠长的龙头高高抬起,尤尾龙身跃摆两边,可见当时的泥瓦工的手艺多么高超,为当今留下了这么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庙前有一株两人围不合的老核桃树,像护兵一样矗立于庙前,东边还有一片翠绿的竹林,更加显示了这里山清水秀,文化厚淀的地域色彩。 走进五圣庙,古建屋顶大梁芡板上写着重修于清代嘉庆五年、道光八年、同治元年、光绪元年四次。佛像供奉着谋圣姜孒牙,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五位道教神仙,旨在保佑一方人畜兴旺,四季来财,平安健康。这时当地的一位孙姓老者向我们介绍道:这座五圣庙地处三岔路口,又处在过往山阳商县的古道旁,因而香火旺盛,过往商客都要进庙烧香,顿足休息。庙前这棵核桃树是棵官树,每年要打几百斤核桃,售后可做庙上的香火,供人们祭祀使用。说着从路上上来了一辆灰色七座小轿车,是专门从夜村、棣花一带至山阳马鹿的通用客车。老者十分感慨地告诉我们:现在方便多了,出沟上集赶店再也不用四五十里步行了。 我们看完了七圣庙,告别姜庙孙姓老者,打道回府到了两岔口,又来到了在两水寺初中教我的李文华老师的家中,见到了我五十多年没见过面的恩师。师母见我们到来,特为高兴,为我们取出了瓜子、花生、核桃仁和儿女们从西安捎回来的水晶饼,专门招待我们。李文华老师是位资历深厚的中学高级语文老师,文字功底特别好,退休后出版了他的散文、诗歌、小说作品集《圆梦苑》。李老师今年82岁,精神抖擞,神采奕奕,他还告诉我们,他要再写一些老一辈传下来的许多红色故事,为社会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对他这位扎根农村的文化工作者肃然起敬,看见他为人诚实,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大家直跷拇指夸奖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师,育人楷模。交流期间,他起身为我们从房间里取出了他编辑出版的文学作品《圆梦苑》一书赠送我们。这本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作品,我们如获至宝,并相互留下了联系电话,在盛情难舍的情景下告别了李老师,告别了甘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