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十年文化成果展演”主题研讨发言之
![]()
我是一位民间文化研究工作者(九)
今天,举办协会成立十周年成果系列展演活动,我作为协会副会长、支部委员,与大家一样,激动万分,感慨良多。回顾协会这十年走过的坎坷历程,我的脑海中像放映电影一样,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我曾是一名文化战线的退休干部,历任夜村区、北宽坪区文化站站长,区电影院支部书记,区电影公司经理等职,2016年退休后,我加入了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真正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了协会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与厚爱。在这个大家庭中,我发挥了自己老文化工作者的作用,做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乐,使我的退休生活绚丽多彩,心情舒畅。 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是一个有凝聚力、号召力的团队。我们有一位有事业心、有责任感、乐于奉献的好会长。他不仅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人格魅力出众,更是一位默默无闻、舍小家顾大家、乐于奉献的好领导。在他的带领下,协会成员精诚合作,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特长,展现个人风采,为协会发展奉献了每一个人的一份情怀和爱心。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协会成员在没有经费和报酬的情况下,自掏腰包,拿出退休金,甚至贴补车辆油耗和时间,积极参加田野文化考察活动。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推动了协会的健康发展,也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同。 我于2019年加入协会,并将党组织关系转到协会党支部,担任了协会领导职务,成为协会的一名忠实骨干。民间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古遗址、古建筑、古石碑研究等方面,这些都是我在文化站工作时的工作范围,也是文化局承担的研究任务。因此,我高兴地说,这个门我进对了。我在退休后完成了许多在岗时未能完成的任务。在协会这个大家庭里,我以长者的身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险,顶烈日、冒严寒,走遍商州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寻古迹、找历史,为商州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近十年来,我撰写了近百篇文章,先后发表在《商州民间文化》门户网站及各类网站,以及党氏家族报上。并为商州襄王沟的旅游开发出版了《商州党氏家人谱书》和《商州秘境莲花山》两本书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我还发表了多篇挖掘整理出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移民文化的文章,如《焦山是一块红色沃土》《红色东岳庙》《红色堡子沟》《再访当年腰庄沟》《倪志亮师长在商洛》《陕南游击队大队长李念劳》《深切怀念王仁平烈士》《高桥战斗七十三年祭》《走进英雄诞生的村庄陈忠茂烈士》《襄王沟地下联络护送站》《夜村元建寺》《一座待完成的红色纪念馆》《红色村庄青岗坪》《红色后代刘书胜办起商州第一家红色纪念馆》《延安精神为商洛红色文化倾注活力》等。 在历史文化方面,我撰写了《甘河沟有座七圣庙》《襄王沟的前世今生》《洛塬驿站乐园村》《商於古道夜村镇》《话说“汉石土地庙”》《两水寺玉皇庙》《幽静深处塔寺沟》《孝义湾里圣水庵》《商州惊现一处民国名人故居“十大院”》《古城墓葬文物“哄抢”“被盗”的思考》《忠勇王与夜村张家祠堂》等文章。 在移民文化方面,我发表了《北宋商州农民起义将领党君子》《口前党氏先祖党自专》《党姓最大的村庄口前村》《商县明代党氏先祖八座坟茔考证》《西涧郭村党氏先祖墓碑发现记》《襄王沟党氏庄园》《襄王沟有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党家沟赋》《襄王沟党氏家族清明祭祖侧记》《莲花山里的母亲》《怀念老支书党寿仁》《一幅珍贵的党氏爷谱》《平叛老兵党广哲》《他的名字叫党升旗》《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党红妮》《党家村飞出的百灵鸟》等文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将夜村辖区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及民间故事整理成书,撰写了《商州秘境莲花山》,为地方政府开发襄王沟莲花山旅游提供了必备的文化支撑。 我们协会大都是退休的老同志,退休后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全国党氏家族报聘请我为特约通讯员,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区党研室聘请我为红色文化研究员,区延安精神研究会聘请我为延安精神理论研究员。在协会十年的历程中,我多次被协会党支部、区文联、区党研室、区老促会、区延安精神研究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优秀红色普查员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