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间艺术 >

话说东龙山狗娃咪

时间:2023-10-31 08:04来源:原创 作者:王巍 点击:
话说 东 龙山 狗娃咪 在商洛市商州城东五华里处,有一座历史名山叫东龙山,清末民初时期,称之为龙岗。东龙山,高架板,狗娃咪,吹得欢,这是过去流传在商州周边地区一首耳熟能
话说龙山狗娃咪

 
       在商洛市商州城东五华里处,有一座历史名山叫东龙山,清末民初时期称之为龙岗。“东龙山,高架板,狗娃咪,吹得欢……”,这是过去流传在商州周边地区一首耳熟能详的童谣,童谣中的狗娃咪,就出自这里。
       (一)历史渊源东龙山狗娃咪,是用东龙山特有的红胶泥捏制而成的一种泥制儿童小玩具,具体产生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近几年经过考古部门对东龙山遗址夏代晚期以及商代、周代文化遗存(1997—2002年)五次挖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少量玉器、碎铜器。出土的物品中,有石铲等生产工具,以及陶纺轮等日用陶器。陶器上面,有的还有刻划符号,以及动物形状刻画,这与东龙山狗娃咪有着相似的造型。 
       根据这一历史信息推断,至少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甚至于更早,东龙山的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并开始用泥土制作日常生活所需的陶器,进而在陶器上刻画出动物形状图案,那么是否可以肯定,这就是东龙山狗娃咪的最早雏形呢?
       (制作工艺东龙山狗娃咪的制作分为选料、制坯、捏制、烧制上釉,四道工序。
       首先,选料。选取东龙山特有的红胶泥,碾碎过筛去除杂质,置于太阳底下暴晒。其次,制坯。将需用的红胶泥加水和成泥团,充分醒服几个小时后,用木板或棒槌反复捶打,直至手感细腻、绵软,置于瓦罐等容器中,密封待用。再次,捏制。取出泥坯,揪成小节,开始捏制。辅助工具一般为顶端刻有圆圈或削尖的细枣木棍,捏制人用枣木棍完成狗、燕子、狮子、猴骑狗等传统样式,阴干待用。最后,烧制上釉色。东龙山狗娃咪的烧制,没有专门修建的窑口。烧制前,用热水将松香化软,捏制成蜡烛状,再取部分松香融化后加入适量中药黄丹调和,趁热捏成蜡烛状冷却备用。然后取捏制好的泥坯,置于做饭的锅灶中,用麦秸和苞谷杆火烧,烧制半个多小时后熟透取出,趁热用火钳夹住狗娃咪,用松香涂抹全身。冷却后的狗娃咪,通体乌黑锃亮,再用中药黄丹给狗娃咪的背部等位置进行点缀,这样狗娃咪就永不染嘴了,整个制作完成。
       近年来,有人尝试过用油漆,甚至于沥青,染制后用广告点红。但受热后狗娃咪染嘴、粘手,而且还褪色,最终还是选择了松香、黄丹。我与伍斤爷闲聊时就很感慨,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老先人是怎么知道用松香和黄丹这两样东西给狗娃咪染色,就能恰到好处,实在让人费解。可能也是经历了千百次的尝试才得到的结果,在一个小小的原材料使用上,再一次证明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三)兴盛时期狗娃咪的制作手艺世代相传,东龙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此技艺。据本村老人讲,在明清时期,因村中有东岳庙,古历三月二十六到三月二十八日,每逢庙会,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热闹非凡,因此就有村民烧制狗娃咪在庙会上出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规模。
       加之古官道(商於古道)穿村而过,据家父回忆,他小时候,还没有修现在的312国道,东龙山村中间的官路是东乡一带人进城的必经之路,我曾祖母等村中的一些老年人在村中街道摆摊卖醪糟、开水、卖狗娃咪,出售给来往的行人,方便了行人的同时,也贴补了家用。
       20世纪70到80年代左右,东龙山有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十三地质队、商洛地区师范学校、商州区气象局三家大单位在此居住,人员往来频繁,流动人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狗娃咪名气的传播,促成了狗娃咪的销售。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物质不如现在丰富,加之狗娃咪低廉的造价,小巧玲珑的造型,深受到人们的喜爱,是那个时代儿童的主要玩具之一。周边村镇,甚至有外省、市的群众,慕名前来购买。那时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利用农闲时节烧制狗娃咪,进行出售,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期,试想,当年盛唐时期,韩文公、白居易、李白等大文豪,游走商於古道南下,在经过东龙山时,是否也在狗娃咪小摊前驻足观看?
       (三)走向衰落1990年3月,随着312国道迁移至丹江河北岸沙堤,交通变得更加畅通便捷,东乡人进城不再走东龙山长坪公路,古官路行人日渐稀少。加之90年代国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儿童玩具亦开始向高档化、电子化、多样化,变得丰富多彩。加之狗娃咪制作工序繁杂,费时费工,售价又很低廉,当时大一点的几毛钱,小一点的几分钱,捏一天狗娃咪,不如进城打一天工,狗娃咪慢慢地开始被社会冷落,走向衰落。到了2003年左右,传承几百年的东龙山狗娃咪,仅剩冀彩凤老人(现传承人陈伍斤的母亲)坚持制作。
       (四)恰逢盛世令人庆幸的是一直以来,由于社会上部分人群对东龙山狗娃咪的那种情怀,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对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他们中有大学教授、新闻媒体工作者、高校学生,乡村艺人,在他们的关注下,东龙山狗娃咪最终没有与其他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一样,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抢救性保护。时间进入21世纪,东龙山狗娃咪再次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连续三次参加陕西省文博会,被人竞相收藏,或作为礼品馈赠友人。
       2001年,商州区文化馆有关部门建立了商州区首批文化艺术档案,东龙山狗娃咪收录其中。
       2004年,东龙山狗娃咪参展商州区首届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
       2007年,商州区文化馆开展全区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首批区级名录,东龙山狗娃咪进入区级名录。
       2008年4月,东龙山狗娃咪成功申报商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1年,东龙山狗娃咪成功申报商洛市商州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1年6月3日,东龙山狗娃咪泥哨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龙山狗娃咪,在盛世之日,得到了它作为重要民间文化遗产,受到了社会的尊重。
       (五)传承价值狗娃咪的生产环境,处在东龙山遗址范围内,临近紫荆遗址。根据东龙山遗址考古报告《商洛东龙山》所述:东龙山遗址共出土猪、狗、马、黄牛等21种哺乳动物,在狗娃咪的造型中,主要有猴、狗、燕雀、猪、大狮子、狮子狗、猴骑狗等形象。分别象征封侯、辟邪、忠诚、吉祥、神圣、财富等,传统文化影响痕迹明显,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表达了远古时代,东龙山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现有研究资料来看,从明清至今,数百年来,狗娃咪作为民间儿童玩具,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由东龙山特有的红胶泥烧制,原材料廉价,就地取材,具有很浓重的地方特色。东龙山狗娃咪泥能流传至今,不仅作为一种儿童玩具,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有它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东龙山精于捏狗娃咪的老人大部分已经去世,尚在世的老人也年事已高,狗娃咪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将面临失传的危险。目前,商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已年过七旬,陈伍斤是我的老邻居,老人的心愿就是希望将这一手艺传承下去,但是周围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习,把传承狗娃咪工艺传下去,面临重重困难。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陈伍斤多次受邀走进校园、展览会,向学生和游客展示狗娃咪的制作工艺。让他们去了解,更让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热爱非遗文化。
       “吱……”,窗外,不知哪个邻居家的小孩一声狗娃咪的清脆哨响传来,打破了我的沉思,它还是那么的响亮。“吱……”“吱……”“吱……”悠扬的狗娃咪哨声,恍若天籁,清醇婉转,在乡村中回荡,那么空灵,那么纯净,仿佛带着金秋野花的芬芳,掠过丹江河,飘过爬楼山,传入静谧的校园,像梦幻般,越飘越远……。     
       永远的东龙山,东龙山永远的狗娃咪!
       ——参考文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田野考古报告第58号《商洛东龙山》 科学出版社2011年 
       (编审:徐刚民)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