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间文化移动版

主页 > 红色记忆 >

陕南第三游击大队长张奎

陕南第三游击大队长张奎

      张奎在竹林关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民国时期“拉竿子”组织起武装队伍,后来加入共产党,成为陕南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一直活动在竹林关南山丹凤、商南、山阳交界一带的老山里头,威震一方。解放后先后任山阳县武装部部长、商洛军分区副司令员,直到光荣离休。而引领他参加革命的领路人张德彦,却鲜为人知。
      一直以来我想写写张奎革命活动二三事。由于他从“拉竿子”武装暴动,到参加革命任陕南游击队第三大队队长,他的活动都是秘密的,尽管我走访了竹林关许多老辈子,但知道张奎故事的人特别少,都是道听途说的一些杂碎。前几天回老家,我又找一些老年人访张奎革命活动的踪迹,通过访问刘兴斌老师,才知道引领张奎走上革命道路的是洞底人张德彦。
      原来,早先张奎住竹林关西街时,自小算卦先生说他“命硬”,会克死人,因此家父让他把为人和善的张德彦认作干大,和中命运。他十多岁就学会吹喇叭,是竹林关方圆有名的喇叭匠,“张奎吹喇叭,老饼子拍乒镲”在竹林关很有名,红白喜事都离不了他,张奎其实是个爱热闹、好耍耍的人。只是由于性情的缘故,为一些琐事,他和邻居刘凤岗、李德山结下了“梁子”,相处得不太美气。为此,他想离开竹林关,另择他乡居住。跑到石槽沟打猎时,看上远离街市的琵琶沟,在那里租了宋姓人家一面坡约六亩地,搭建了茅草房,种了苞谷和黄豆。秋收时节,苞谷成熟了,他去山里打猎,到湖北省郧阳府卖麝香、毛皮等猎物,久久没有应时回来。石槽沟保长刘凤山想霸占张奎的劳动果实,诬称他去参加了共产党的队伍,强打武手收了他辛辛苦苦耕种的苞谷。张奎回来见状,血涌冠顶,眼冒金星,怒气冲天,火冒三丈,盛怒之下,刀杀了刘凤山。杀了国民政府保长,成了杀人犯,国民政府竹林关地方武装必然四处缉捕他归案,从此张奎走向了与国民政府对立的反面,四处逃命。1937年秋天,在竹林关南山,张奎无奈拉起了“竿子”,逐步成立了武装队伍。其实这时候,张奎只是个绿林好汉,草莽英雄,只知道报私仇、杀富杀恶人取财、对抗官府。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是干啥的、共产党在哪、共产党的队伍在哪?
      张德彦是怎么引领张奎走上革命道路的呢?说来话长。要说当时住在西街的张德彦,我问老辈子十有八九都说“张德彦是绅士”。但他自种耕地不过十亩,没开矿、没办厂、没开店、没摆摊,更没吃公家饭。但他住的是高房大瓦,庭院深深,穿长袍马褂细布子鞋,头戴礼帽,鼻梁骨子上架一副石头眼镜,很作派,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干啥发了财。其实那时候,竹林关人经商“脚长”,出门做生意走的路非常远,南走湖北、四川,北到山西、延安。据说张德彦吆骡子从西安把布匹、青盐、香烟、胭脂、香粉、梳子、镜子、香料、火柴、香油等日用食用百货贩卖到延安。有时把子弹偷着装在火柴盒里,把手枪偷着装在香油篓底,盖上油纸漆桐油,待干后上面装香油,蒙混过国民党设的关卡运到延安,卖给八路军。再把延安产的皮货、烟土等土特产贩运到西安,不光挣了钱,还交识了许多八路军共产党朋友。后来,延安派了许多共产党员到国民党占领区策反地方武装,张德彦在延安结识的一位胡姓八路军共产党员朋友来到竹林关,住在张德彦家,主要任务就是策反张奎这支武装队伍。他让张德彦告诉张奎,一不准带人,二不准穿武装队伍制服,三不准带枪来秘密见他。张德彦见到张奎传话后,张奎想: 八路军厉害得怕怕,不带人、不带枪被共产党强打武手收拾了咋办?所以他第一次去,带了四个护兵,穿便服,怀里揣把手枪去,胡姓党代表藏在阁楼上看得一清二楚,没有接见他。第二次张奎独一人,但怀里还是揣着把手枪,胡姓党代表依然没接见他。直到第三次,张奎独身一人着便装没带枪,八路军党代表才和他见了面。见面之后,党代表和蔼可亲,由浅入深给他上了一堂党课,讲了共产党的纲领、宗旨、方针、政策和任务,讲了八路军是穷人的队伍、是抗日的队伍、是解放受压迫受剥削受苦受难百姓的队伍,指明了张奎领导的这支武装队伍前面的光明大道,听得张奎入心入脑入肺腑,心里亮堂堂。完后,党代表还到张奎的队伍讲了话,说今后会派人来正式接收他们这支武装队伍。
      之后派来收编张奎这支武装队伍的人是陕南游击队总司令巩德芳。当时活动在竹林关南山、东赵川、西赵川、银花、中村一带有两支武装力量,一支是张奎,一支是谭道鹏。他们之间平时互不交往,互不火拼,毕竟力量单薄,也不敢与国民党武装正面交锋。也没有正式据点,完全过的是流寇生活,多数时间都是在深山老林里逃命。但如果国民党某个地方小武装把他们惹火了,他们两支队伍会联合起来收拾对方,他们这些绿林好汉杀红眼了还是非常吓人的,就是国民党正规武装也处处躲他们,狼虎二家怕。张奎常到时任山阳县参议员、竹林关庙底张兴福家做客喝酒,多次偶遇竹林关保安团长白青云也在张兴福家做客喝酒,张兴福安排他二人一个坐东客房,一个坐西客房,他们两人心知肚明对方的存在,但从不掏枪火拼。从1937年到1946年,张奎都是过着绿林好汉的日子。巩德芳司令把陕南游击队编为三个大队,第一游击大队大队长是薛兴军;第二游击大队大队长是李念劳;把张奎和谭道鹏两支武装合编为八路军陕南游击队第三大队,任命张奎为第三大队大队长。还给张奎开了去延安根据地《通行证》,并开了介绍张奎去陕北马栏进修学习的《介绍信》,张奎非常高兴,去陕北马栏学习归来后,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张奎没有多少文化,性情刚烈,粗糙鲁莽,忠实义气,战斗中敢打敢拼,冲锋陷阵。竹林关人传说了张奎许许多多战斗故事,我听人说最多是两个故事。一个是说一次张奎到山阳中村一户熟人家去说事,遇到大路上国民党过队伍,他随手拿了把勾锄去路边地里装着锄地,看到队伍过完了,他进了熟人院子,却见三个掉队的兵痞子扛着枪,有一个挎手枪还拿着望远镜,抱起朋友的新娘子就要进屋强奸,两个大兵拿枪指着他俩,把一口大铁锅扣到他头上。千钧一发之际,张奎突然把大铁锅扣到一个大兵头上,顺手夺过枪“乒乒乒”只三枪结束了三个兵痞子的生命,他和朋友认真掩埋了敌人尸体,清理了血迹,扛着战利品扬长而去。另一次是在银花一个朋友家养病,山阳县保安团的探子探到了他的踪迹,正当午时人最犯困时,敌人包围了他,直接从后窗伸进枪管对着躺在床上的他扫射,他一激灵滚到床旮旯,抓起手枪就往外冲,跑到大门口一看,抓的是个葫芦瓢,又回到屋里从枕头下摸出手枪。这时敌人上房开始揭瓦,他躺在坑门儿看到房上那里掉羼板子土就往那里射击,打得敌人从房上滚下来两具尸体,敌人顿时乱了阵脚,他趁敌人乱了方寸之际,冲出屋爬上高墹塄,敌人蜂拥扑来抓掉了他一只鞋,他脱掉另一只鞋朝敌一扔,高喊一声“看手榴弹”把敌人吓得扒下一片,他趁乱逃到山林深处。张奎在竹林关还把好几个民愤极大、放单的土匪沉潭处决了,为民除害。
      解放战争时期,张奎的武装队伍在陕南游击队党的领导下,成为人民武装力量后,竹林关群众非常拥戴,群众积极送子参军,队伍迅速壮大,光我村子张门本族张兴贵、张宏金、张兴隆等都先后参加了张奎领导的游击队。陕南第三游击大队成功接应了李先念率领的中原突围经商洛去延安的解放军部队。在中原突围解放军创建鄂豫陕根据地时,张奎被任命为商山支队副支队长兼山阳县人民武装大队大队长;解放商洛战争中,张奎被任命为商洛军分区独立师第四团团长;全国解放后,张奎先后任山阳县武装部部长;商洛军分区副司令员。张奎率领他的武装队伍,在解放战争中出其不备地消灭了国民党地方民团有生力量,为商洛解放英勇奋战,为人民解放军大部队进商洛当开路先锋,终于迎来了商洛革命全面胜利。张奎也由一个喇叭匠在战争中走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官领导岗位。
      (编审:徐刚民)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