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湾里“圣水庵”
时间:2020-04-12 06:23 来源:原创 作者:党苏怀 点击:次
孝义湾里“圣水庵”
孝义湾“圣水庵”是丹江上游一处颇有名气的地方佛教活动场所,位于商州城东五十里外的夜村镇孝义湾吕壛村的南坡根。圣水庵坐南朝北,大殿三间,厢房二间,灶房一间,占地大约一亩多,圣水庵因观音佛座下有莲花圣水溢出而远近有名。如今这眼泉水已被改造为地下水井,泉水通过压水管压出,供人们消疾健体而饮用。
为了搜集研究商州地区历史上遗存的古寺庙,古碑石,古祠堂等历史文化遗迹,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一行,于今年四月八日上午,在完成了白楊店“汉十土地庙碑”的现场勘验考证之后,沿着312国道继续东行,来到了历史上曾繁华一时的圣水庵,详细了解圣水庵的前世今生。
车辆行至吕墹村坡根水泥路的尽头,我们沿着一条沙渠徒步向山上缓慢攀登,迎面扑来的阵阵花香让人陶醉。这条用砖块舖筑的通山小路宽约一米,经过几个S型盘山小道后,终于到达了半山腰的一处平台上,顿时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三间造型独特的现代庙宇。庙门眉额书有“聖水庵”三个黑体大字,两边对联写着“座下莲花压倒西湖六月景,瓶中楊柳带来南海一诗春。”显得这座庙宇气势不凡。主持寺庙的是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叫王福荣,他见我们到来,非常热情,亲自用庙内的“圣水”为我们烧水煮茶。交谈中老人给我们介绍了圣水庵的来历,大殿主要供奉观音菩萨,还有大小不等的十几尊佛像,分祀两旁。庵内墙边存放的一块半截古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经过现场辨认,这块石碑为清“光緒十三年,孝義灣紳耆、鄉保、買主……”为圣水庵庙产地畔所立碑契,字迹清楚,内容完整,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大家更感兴趣的还是那股“圣水”,大自然鬼斧神工,怎么就造就出了这么神奇的泉水,一直护佑着这里的老百姓。望着哗哗流出的清泉,大家争先恐后,一边用水瓢滴水猛饮,一边感叹这泉水的甘甜和爽口,心里更主要的是笃信这“圣水”就能驱除疾病,强身健体,滋养乡里。
圣水庵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古庙,据传在唐代佛教盛行时,这里就建起了姑姑庵,因这眼泉水能驱病健身而被奉为“圣水”,故名“圣水庵”,主祀观音菩萨。“圣水庵”以前的师傅都是姑姑,死后就葬在这里。后来到了清晚期,担任这里主持的一般为男性,有清期的李天在,民国时期的吕荣安等,一直到“文革”前期,一直香火旺盛。
孝义湾西湾的山峰叫老龙疙瘩,是龙王管水治水之山,原丹江河水从孝义湾绕四岭子从湾内流出,每年秋天阴雨绵绵,河水泛滥。夏天则干旱少雨,庄稼棵粒无收,屡遭天灾。自从在孝义湾四岭子前建了龙王庙,又在半山腰建了圣水庵后,这里便风调雨顺,百姓安家乐业。据刘巷八十多岁的刘石头老人回忆说:以前天旱无雨时,当地人经常去圣水庵求雨,每次烧香拜佛,只要用瓢酒出一点圣水,天就会下雨。记忆中,在上个世纪的六十一年夏天,这里持续干旱了一个多月,庄稼树叶都快枯死了,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动,到圣水庵去求雨,祈求老天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当烧香拜佛后,祁雨的人还没有到家,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旱情迅速解除。后来凡遇干旱,村里人就自发地组织去求雨,每次都是有求必应,因而泉水就成了“圣水”“神水”“救命水”。
圣水庵原有寺庙三间,生活用房三间,庵前有粗大的古柏树多裸,其中最大的一棵三人合围而不及,可惜在“文革”中被人为损坏。一九七八年,当地村民自发捐款盖起了一间小庙,将佛像塑在了“圣水”泉上,香火渐盛。二零零零年,吕壛村老支书曹福森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组织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全村及邻村群众捐款捐物,修通了通往半山腰圣水庵下的道路,建起了圣水庵大殿三间,购置了泉水压水泵,使这里的泉水资源得到了保护。二零零四年,又组织修建了两间生活用房和一间灶房,并派专人管理庙庵。
据庵内功德碑记载:孝义湾圣水庵庙,独一无二的清泉,甘甜爽口,饮者清热败火,治病强身,驱除凝难杂症,治愈无数患者,使屡医无效而临绝境的危重病人重获了新生,泉水的神奇效果相传方圆几百公里,获益者敬称救命水为圣水。圣水庵从此得名……特立此碑。著名的“孝义八景”写到:“孝义湾椅子圈,四岭子立中间,圣水庵悬半山,老龙疙瘩戳破天,乌龟拖起龙王庙,谱光寺庙前后建,丹水绕着古城转,神出佛入几千年。”孝义湾地域特色明显,历史文化源渊流长,属商於古道的核心区,秦池上雒古城,普光塔寺等古建筑、古遗址众多。孝义湾圣水庵应与棣花景区、上雒古城、夜村古镇、罗公砭、襄王沟等旅游景点,构成区域性旅游专线,进行系列化布局开发,这必将对地方文化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