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宗教寺庙 >

黑山关帝庙与白庙之渊源探析

时间:2020-08-01 06:45来源:原创 作者:赵国军 点击:
黑山关帝庙与白庙之 渊源 探析 在商州南乡有一座至少建于道光二十年、重修于宣统元年的关帝庙十分引人注目,该庙位于黑山镇白庙村樱桃沟与沙沟口交汇处的一片竹林之下,坐西北朝东南,此庙为何以白庙而名令人费解。 关帝庙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
黑山关帝庙与白庙之渊源探析

       在商州南乡有一座至少建于道光二十年、重修于宣统元年的关帝庙十分引人注目,该庙位于黑山镇白庙村樱桃沟与沙沟口交汇处的一片竹林之下,坐西北朝东南,此庙为何以白庙而名,令人费解。
       关帝庙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商贾们专门由关帝阁请回关公),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关羽遇害以后,相传曾多次“显圣护民”,当地民众官府特建关庙以弘扬圣德。历代朝廷多有褒封,宋元明时皇帝封君封王,自清代始奉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于是,生活于三国时代的关公,在宋元明清之际便渐渐地超凡脱俗、青云直上,由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人间英雄,变成了万民礼拜的神圣偶像,在成千上万的历史人物中名声越来越大,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大帝,进而上升为“神”。
       关羽被历朝帝王“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帝、历朝加尊号”之后,自然成了皇家的特殊“保护神”。在皇帝颁圣旨,中枢发号召,政府跟风上,闹闹嚷嚷,热火朝天的运动中,许多“群众组织”坐不住了,急急起而表忠心。
       宋代,人们对关羽就特别崇拜,当时被封为王,关王庙在当时慢慢成了一道风景。
       在明代,被封为帝,万历年间,关羽得到了道教最高封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清代,“凡通衢大道以至穷乡僻壤,天地无之”,建关帝庙之风,有增无减,关公成为各行各业的保护神。也许是觉得这样对关公还不够重视,于是人们又让关公再司“财神”一职。在清朝,关公的角色发生了转换。
       康熙、乾隆时期民间的商业活动十分繁荣,当时,各行各业都借“三国”之事奉关公为其行业之神。各种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说关公生前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经发明计簿法,设计日清簿,清楚明白;另一说关公死后真神常回到民间助战,商人在生意受挫后,若能得到关公相助,就会东山再起。
       关羽的仗义清白之举和他一生诚信为本的人格力量,是构成了人们向往的“仁义”、“公正”、“义中取财”、“诚信公平”的价值取向。这与后来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一样道理,故后人把关羽区别于赵公明、比干而敬奉为“武财神”。
       白庙村只有一座大庙——关帝庙,其他都是土地庙,能以庙命名地名,肯定是一座大庙,否则,没那么大的名气,按理白庙就应该是这座关帝庙。为什么叫白庙呢?2020年7月18日下午,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一行七人来到白庙村考察,大家对此比较疑惑。一种认为:这座庙可能是座白虎庙。 据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王晓霞《明清商洛地区虎患考述》(《农业考古》 2013年03期)记述,明清时期,地处秦巴山区的商洛发生过程度不同的虎患,并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破坏性的结果。具体地说,有明代该区老虎活动较为活跃,且明中后期出现了虎患,而清代该区的虎患达到了最为严重的程度,同时也经历了清初酷烈到中期的骤减再到清末绝迹的剧变。人们出于对老虎的一种敬畏,而修的庙。但是,庙中的神像没有一尊为白虎,且周围老者也未听过此种说法,都说庙中供奉的是关公(财神)。按道理,庙史记载的石碑残缺不全,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保存不善,但人们对神灵的敬仰、敬畏是不会中断的,也不会一下子改变的。基于此,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站不住的。
       关帝庙与白庙究竟有何关系呢?如果道光二十年(1840年)那通庙碑完整或者宣统元年(1909年)那通庙碑字迹不脱落严重,也许能给出一点答案来,但均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另一种说法是庙的墙壁是白色的。北京永定河东岸的养马场以东,有个白庙村,因村外二三百米处有关帝庙一座,其外墙用白灰粉刷,故称白庙村。由此可想,白庙应是关帝庙的俗称。不过其他庙也有白色的,为何不称为白庙呢?黑山白庙村的的关帝庙外观白色也并不是很显眼,只是庙正殿山墙是用白灰和石头砌成的,古代没有水泥,都是用白灰加猪血,或糯米水,或桐油来代替,也并不奇怪。
       既然这一说法不能有力说服,是不是还有其他渊源呢?

       据网名双塔邨人在《白庙又名四海村》中说:关帝庙又称白庙,据说与明成祖朱棣有关。民间传说,明成祖北征时,大军北上,敌军逃入沙漠,成祖带兵紧紧追赶。突然,狂风四起,黄沙遮天,分不出东南西北,更不见敌人踪影。正在这时,只见前方霞光万道,金光之下,有一位天神,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白龙马!成祖一看,哎呀,关公显灵。又一想,不对呀,关公骑赤兔马,怎么改乘白马啦?追赶敌人要紧,管它白马红马,于是吩咐:“来呀,大军跟随关公前往。”大队人马跟随关公在大漠中前行,终于全歼敌军,凯旋回朝。走到地安门,突然一声马啸,紧跟着由远而近跑来一匹白马。成祖定睛看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是大漠之中带路的白马吗?再看这匹马,双腿跪地,不住哀鸣。成祖问:“白马,你拦驾鸣叫,是否要告状呀?”白马摇头。成祖又问:“找不到你的主人关公了?”白马点点头。成祖为难了:“教我到哪里去找关公呢?”白马转过身去,意思是说跟我走吧。成祖跟着白马,走了一段路程,来到古刹的山门前,白马进了山门,又进了正殿。成祖进殿一看,明白了,殿的正中有关公塑像。说来奇怪,白马说什么也不动了,变成了一尊塑像。
       成祖重修了这座古刹,山门的石额上镌刻着“敕赐白马关帝庙”七个大字。
       由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白庙应是白马关帝庙的简称。在那个信息不够发达的社会,官方的一个举动对民间的影响肯定是巨大和深远的,白庙村建这座庙,称为白庙根本原因也许与此有关。这个说法也许就是黑山白庙村关帝庙称为白庙的历史渊源。
       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它只能是客观存在。我用仅有的资源,粗浅的眼界,追寻散落民间的文化之谜,探索文化之源,搜集逝去的遗产,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