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间文化移动版

主页 > 乡土杂谈 >

老战友魏世学

老战友魏世学

      老战友魏世学,一九七零年和我同时参军,在新兵团五营二十三连新训结束后,同时分到建字六一部队修配厂,他到三连三排熔炉班当学徒。魏世学没有多少文化,但踏实肯干,虚心好学,说话幽默,深得老师傅、老同志、连排首长喜爱。那时候,我们这些新兵蛋子初下连队,两眼墨黑,先交往的主要是本公社乡党、本连队陕西乡党,非本公社、本连队的乡党很少交往。所以上大学之前,我对魏世学印象不深。
      大学毕业回部队提干后,我在一连任技术员,住在一连连部北顶头儿半间小房子里,三连营房在东边小山凸上,往下跑不几步就到了我宿舍门口。由于魏世学和我本村乡党宋道来关系好,他俩晚饭后常跑下来约我到洒河桥、道马寨、三屯营溜马路玩,也常常坐我宿舍里摆龙门阵,交流探亲回老家细细碎碎见闻。当兵常年在外,能听到故乡芝麻大的新闻,都感到十分欢乐。只要有个乡党探亲才归队,晚上乡党们就挤他一屋子,吃一个柿饼、核桃,抽一支窄板猴香烟,问这问那,得到自已家里丁点儿的消息,都感到十分欣慰。
      四川老兵常说: “当兵去三年,母猪赛貂禅”。当兵的普遍都希杏自已的妻子,即使自已的妻子要身个儿没身个儿,要脸面儿没脸儿,极其普通,也希杏。战友间感情深厚,只知谁家媳妇儿到部队去探亲,一到礼拜天,竹林关乡党战友们就相约到洒河桥集市,买上一只鸡、几条滦河野鱼、一吊肉、一袋时鲜蔬菜,聚集到临时来队家属油毛毡窝棚里,自已动手搭拼伙。土门长岔沟石新财战友、石槽沟长石练王全启战友厨艺好,多数都是他俩忙活,其他搭个下手,打个“拱猪”朴克牌,一闹哄就是一天。不为吃喝,就是为个战友乡党相聚热闹。那里没有官兵、上下级、师徒之分,相互直呼其名,热闹非凡。魏世学意志力特别强,他是结婚后参军,离家时妻子已有八个月身孕,为了工作,他一次次放弃年休假,直到当兵五年之后才第一次探亲,当兵十年,也从没叫妻子去部队探过一次亲,全身心扑在岗位上,真个好男儿、好兵。

       魏世学所在的三连三排是铸造车间,他在熔炉班二年学徒期滿后就成了师傅,陆续不断带徒弟,以后又被任命为副班长、班长。熔炉班要熔炼铸铁、铸钢,熔炼铜、熔炼铝。他虽文化浅,但实践中集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各类材料熔炼中的配合比、出炉温度心知肚明。象铸铁、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合金钢熔炼过程中添加的碳、硅、锰、磷、硫添加时的铁水、钢水温度、配合比;磷青铜熔炼过程中添加的锡、锌、铅配合比;铝合金熔炼过程中添加的铜、锡、锌、铅配合比都非常精准。炉炉铁水、钢水、铜水、铝水浇注都是一次成型,产品符合技术要求,质量高,成了连队技术骨干。连排首长都想让他改为志愿兵,由于部队管理严格,改志愿兵由上级出考题,考应知、应会。应会是实践操作,魏世学考试没问题,应知是笔试答题试卷,他文化浅考不过。没办法,规定义务兵超期服兵役最长十年,连首长只得让他复员回乡。
      魏世学老战友复员后,一头钻进竹林关茶花垭小竹园深山老林家中,过着清苦的日子,永不出门,和战友们完全失去了联系。一个多月前我回老家,在竹林关新城偶遇魏世学。老战友分别四十多年,相拥挥泪,我随他走到他在洞底村租住的两间偏厦屋,坐在小蚂蚱橙子上,共叙战友间朝夕相念之情,顾盼之意,唠家常话友谊。了解到他有二子一女,大儿子五十岁因病去世,二儿子和女婿都在韩城打工,小女儿也四十多岁了,居竹林关新城经管娃上学。由于他原居深山交通不便,孩子们都没上学读书,基本都是文盲。因此走向社会打拼缺乏优势,日子过得都恓惶。政府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精准扶贫,兜底扶贫,给他三个孩子在竹林关新城无偿分配了安置房,这才让他的后辈人有了读书条件。魏世学和妻子感觉自已年龄大了,和子女在一起生活多有不便,才在新城背后村子里租了很便宜的栖身之所,过着快乐的晚年。

      魏世学老战友是个乐天派,知足常乐,尽管他这简易的家中没有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每月收入就是五百多元农村义务兵生活补贴、还有夫妻二人养老金、高龄生活补贴三百多元,总共九百多一点儿。但魏世学口口声声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说他月月收入小一千,完全不用舍脸向子女讨钱,对自已生活现状非常滿足,认为他就是这尘世上最幸福的人。老夫妻俩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在一起还象小夫妻样打情骂俏。我坐在那里,妻子把水瓶放地上灌滿开水,到厨房放烧水壶回来,见水瓶还放在原地没移到桌子上,边提边说: “你忙得很呀”他对嘴说: “我就是忙得很,我陪新中喝茶哩”妻说:“你就没长眼窝”他回说: “我就是没长眼窝,你长眼窝来,就只长了一个眼窝,还在裤裆里”逗得妻子“哼哼哼”笑了半天,也引得我开怀大笑。她俩日落而息,天明起床,每日相携到银花河公园溜弯锻炼身体,玩够了回家做点便饭吃饱饱,日子过得甜甜蜜蜜。膝下有孙子、外孙、孙女儿、外孙女儿、重孙、重孙女儿八、九个,个个都孝敬他们,常来家里和他俩逗乐,让他们感到无比幸福。这正应了竹林关老辈子那句老话:“有钱人忧,当官的愁,叫花子高兴的翻跟头”人老了,富也罢,穷也罢,家庭和睦,夫妻二人和气相守,这才是人生在世真正的最大的幸福。
     本期执行编辑:郭志康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