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民间文化移动版

主页 > 网站资料 >

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代表审议。
       在报告工作之前,首先让我们对在过去五年中因病去世的副会长李珊芳、理事张占权、会员张益民、李兵杰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
       同时,对过去五年中各位组织发起人及各位副会长在工作中始终不渝的支持表示真诚地感谢!
       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于2014年5月23日登记成立,是一家经区文联批准、区民政局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文化研究机构。协会以古商州民间文化资源为基础,聚集民间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民间文化产业投资者、民间文化研究工作者、民间文化事业参与者,共同开展地方古姓氏、古书刊、古碑刻、古遗址、古建筑及口头文学、民间传说、人物纪实、历史事件等挖掘、收集、整理、研究、编撰、保护、推广工作。现有会员120多名,下设历史文化研究、民间遗迹保护、综合编辑服务三个工作室。
       五年来,在区文联和区民政局社会组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延安北京“两个文艺座谈会讲话”为指针,秉承文化自信理念,正确把握民间文化研究工作方向,合理布局民间文化资源,从解决社会最关注的红色文化研究人手,植根民间,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一、五年工作回顾:
      (一)搭建协会研究平台,丰富文化研究内涵
       第一、积极发展协会会员。协会成立时会员不到50人,且专业性不强,会员素质低,无法承担繁重的民间文化研究任务。五年来,我们通过田野考察、一线采访及参与民间重大活动等形式,不断发现民间文化人才,在工作一线发展会员,目前会员达到120多人,建立了协会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二、成立了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党支部。2016年10月30日,协会党支部正式成立,有正式党员6名。通过三年多工作努力,现发展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协会有了自己的党组织,流动党员有了自己的家,标志着民间社会组织功能的政治提升。
       第三、建立了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门户网站。《民间文化交流与研究》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开通,网站开通以来,以当地民间文化为资源,先后发表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的各种文章、视频资料460多篇(部),原创作品达到86%以上,点击率稳步上升,在文化同行内获得了好评。
       第四、积极做好协会年检、机构代码、财务制度、搜索引擎等通道的完善、升级、更新工作,《民间文化研究》微信交流群,通过整理净化,删除外挂人员30多人,维护了协会正常的交流秩序。同时,下发了关于《加强民间文化研究组织网络建设和开展民间文化资料征集》的文件通知,为协会工作发展制定了路径。
       (二)发挥协会平台作用,积极开展研究活动
       一是从挖掘、研究、整理、指导地方古姓氏文化渊源研究入手,参与指导了拉林子寇姓、油磨河李姓、大荆麻街喻姓、夜村吕墹王姓、金陵寺全姓、丹凤棣花巩姓等家谱的研究编撰工作,出版地方家谱18部,其他民间文化书籍14部,并为拉林子寇姓祠堂修建撰写了碑文,提供传统民俗文化策划服务,启动了拉林子民间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是开展红色文化资料的抢救性收集整理工作,先后深入北宽坪、砚池河、麻街、板桥等乡村进行深度采访,推出纪实文学《大山的坚守》《留在记忆里的丰碑》,散文《黎明夜游击队血滴大雁坡》等红色纪念文章22篇;其他散文作品《一门四进士,商州第一家》《大峡谷印象随笔》《仰望祖先话徐端》等28篇;舞台艺术作品《中流长阁》《蒿草青青兰花香》《“两学一做”方向明》《逛街》《脱贫致富谢党恩》等16部。
       三是从2017年7月初开始,协会组织专门技术力量20多人,先后深入北宽坪、砚池河、三岔河、夜村、金陵寺、杨峪河、沙河子等地,通过实际走访、现场拍照、制作拓片、查阅历史档案资料等形式,共征集“乡规民约、家风家训”信息资料220多份,照片资料2000多张,制作拓片20多张。上报省上“乡规民约、家风家训”信息资料44份,4万多字,作为唯一一家基层民间研究机构,受邀参加了省民协主办的“乡规民约,家风家训”专家研讨会。
       四是开展跨区域民间文化交流合作,先后奔赴西安、宝鸡、商南、丹凤等地,通过大量外访调查,会见历史事件亲历者及当事人,回味当事人那段红色人生艰苦岁月,再现商州当年的历史画面,获取了大量有研究和收藏价值的珍贵文史资料,弄清了商州及周边地区一些革命历史人物的真实身份和比较详实故事资料,为丰富党史资料、地方文史资料及民政部门追认烈士提供了依据。
       五是先后与浙江、安徽、重庆、山东、河南、湖北、西安等地民间组织积极对接,参加了在浙江宁波举行的全氏文化研讨会暨天一阁博物馆义务赠书活动、安徽安庆根亲文化研究会在商州的移民文化研讨活动、湖南郭氏宗亲在长沙的联谊活动、重庆《中华喻氏通谱》第二部出版赠书活动、河北石家庄瀚泽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交流活动、西安西京书画院拓片制作技术交流活动,扩大了对外交流领域。
       六是通过对古城遗址文化进行田野调查,发现了位于夜村镇代街七组的古城遗址(古城村),地理位置独特,散落着大量古砖瓦、古墓洞及夯土遗迹,附着大量的人为和自然文化信息,符合古代城池建筑要素,初步认定古城遗址存在年代应早于汉代。2017年在商州地区召开的陕西考古专家研讨会上,由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志康整理的《商州孝义古城就是古上雒城》的学术论文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按照专家建议,现正在进一步完善古城遗址的佐证资料。
       七是协助砚池河采调、上河村漆泥塑、拉林算盘运算等4家非文化遗产传承人,收集整理资料,培训指导这些项目主体参与政府申报工作,为民间非遗保护做出了贡献。
       八是积极参与民间演出团体深入社区及边远山区进行演出活动,先后协助沙河子镇、大荆镇、金陵寺镇等举办“两学一做”“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举办盛夏纳凉晚会,开展演出活动达到56场次。
       九是参与承担了市政府第二轮《商洛市志》氏族志资料的整理报送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志康同志,历经十多年收集整理,为市志办提供了商洛地区1000多个姓氏的渊源资料,丰富了史志内容。
       十是承担了第二轮《国家地名志》商州地区词条的汇编上报工作,上报字数达到5.5万多字。同时,完成了省图书馆《国家地名志》商洛市七个县区的审稿工作,审定字数6.2万字,在全省范围内树立样板。
       十一是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备努力,协会理事李明记同志的《上雒古城文博书画图文展》于2018年10月17日在夜村代街古城举行,西安文博馆及市区相关部门领导、文化专家到会祝贺,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古城遗址文化资料内容。
       十二是经过三年多的田野调查整理,拟定出版的《古道拾遗》系列丛书《古碑刻匾牌集》《古契约书籍集》《商州古家谱集》《古建筑遗址集》提上议事日程,现已经部分进入勘察登记、拍照做拓和初始编辑阶段。
       二、财务情况报告(截止2018年12月底)
       (一)协会总收入12367.98元
       其中: ①区文联支持活动经费4310.48元;
       ②区文联拨付征文经费3000.00元;
       ③个人捐赠款项5000.00元;
       ④银行利息57.50元;
       (二)费用总支出:9812.98元
       其中:①办公费支出1377.00元;
       ②会议餐费支出:732.98元;
       ③出差旅费支出:1212.40元;
       ④人际交往支出:583.50元;
       ⑤网站费支出:1611.00元;
       ⑥征文费用支出:2000.00元;
       ⑦其他支出:2296.10元;
       (三)实际结余:2555.00元
       三、存在问题:
       1、工作经费直接困扰着协会自身的发展,无法在短时间内摆脱困境,直接制约着协会的进一步提升。
       2、由于受协会研究性质所限,会员大都年龄偏高,无法适应现代办公自动化办公要求和现代化采访技术应用,工作效率偏低。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