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家谱 >

商州任姓宗源小考

时间:2021-12-12 09:45来源:原创 作者:山客A 点击:
商州任姓宗源小考 十七年前料理一位叔父后事时,得到了叔父珍藏一生的两本《宗谱》残本,进而与姓氏研究结缘。十一年后,商州几个姓氏研究的发烧友,发起成立了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随之网络上商州地方姓氏研究方面的文章多起来了,进而引来了一些早年徙居
商州任姓宗源小考
 
      十七年前料理一位叔父后事时,得到了叔父珍藏一生的两本《宗谱》残本,进而与姓氏研究结缘。十一年后,商州几个姓氏研究的“发烧友”,发起成立了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随之网络上商州地方姓氏研究方面的文章多起来了,进而引来了一些早年徙居外地的商州游子,南京市龙山任本诚宗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2019年7月12日13:10分,由于我对阜外手机号码作了限制,几个小时后发现一条短信:“徐老师……我从南京来,有事请教你,方便请接电话?”处于爱好,我迅速回拨了对方电话,对方自称任本诚,从南京专程来商寻找南京龙山一脉任姓宗源……,现已在返程路上。放下电话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南京竟有明代早期从商州迁入的任姓,这彻底颠覆了我对明代早期当地一些姓氏迁徙分布研究的一些认知。交往不到一年,他不断给我传递一些商州任姓研究的宗源信息:南京龙山任姓,商州鸡笼山、“将军墓”、付六公(南京龙山任姓始祖);商州金陵寺与六朝古都之金陵在地名、植物方面的异同;大明都城金陵与西北地区水运历史的佐证。三者有机结合,有家族宗源研究主线,有历史文化碰撞点缀,有宁商经济合作延伸,令我格外提神的是商州还有一座“将军墓”。
      六百多年前,秦地商州与古都金陵已经结缘,商州金陵寺名声之大,传说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元至正年间,江淮一带蝗旱连年,朱元璋一家父母兄长相继倒毙,只好投靠皇觉寺的叔父,叔侄二人云游乞讨。三年后叔父来到了商州上秦川,成了定慧禅师。十七年后,朱元璋做了皇帝,号令天下寻找叔父,但叔父禅心已定,仍留在了上秦川做主持。朱元璋遂题匾额“金陵古刹”,撰门联“长空天镜佛陀自在大乘车,高台白云香露永存密宗盘”,授牌位“如朕亲临”,以彰显皇威,金陵寺一时声名远播。
      通过对商州金陵寺一带实际考察,我们发现在金陵寺周边河谷,至今生长着一种商州地区极为罕见、则南京地区随处可见的植物枫杨,传说是定慧禅师从南京带来,商州当地人称为枫柳,据说枫柳的“枫”字是取安徽凤阳之“凤”的读音,早年有大树大约八、九棵。经南京任本诚确认,在金陵寺一带的杨口、崔巷、刘庙等地名,与南京地区一些地名高度重合,从而佐证了明代早期京城南京通过水运可直达商州这个假说成为一种可能,为南京地区一些早期姓氏源至丹江船工纤夫后代提供了依据。
      任姓是我国黄帝时期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商州共有任姓人口12343人,先后形成较大的村落有刘湾街道的任塬、枣园村,沙河子镇的任家后村,杨峪河镇的仁治任家村,麻街镇的雷凤任家村,大赵峪街道的桃园任村、腰市镇的紫峪任村等。纵观商州任姓渊源,元末明初迁商的有任塬、枣园和岔口铺·紫峪三支任姓。其中任塬任姓和枣园任姓为同宗兄弟,岔口铺紫峪任姓始祖为福建人,其余任姓大都是这三支任姓不同时期迁出的小支,或者清中期以后由关中、湖广一带迁入的任姓。
      任塬、枣园任姓列商州地方世家第二位,据《续修商志》载:“任姓其先元曲人……。玄孙克中,元季岁饥,自三原卜居商州。”这支源自“舍金囤粮”的传奇人物秦督道仓吏之后,五代至宋时,先后有两位工部尚书。元代克中卜居商州后,洪武初年任让戎籍累集武略将军。明永乐年间任锦出任监察御史。后有任经、任庆云成为父子举人,官至知州。任庆云嘉靖年间“义重桑梓,恒念念于志,思绳往而慵来。”“远稽于坟典,博采于谱牒,咨询于故老,参订于儒绅。数月而志成,更名曰《商略》,谓‘举商之大略’也。”《商略》开启了商州志书之先河。
      任塬任姓:据谱载“一世祖克中,字永安,配、子俱失考。始祖山西曲沃县,为秦都道仓吏。五季后讳圜祖徙三原,事庄宗,终工部尚书太傅。至四世讳布祖,宋真宗时为集贤学士,历至工部尚书。八世讳天宠祖,士金威远县令。中祖系天宠祖玄孙,元季岁饥,自三原县碑西镇卜居商州城南三里鸡笼山下,为东陈秀里民籍,其弟卜居南郑,至洪武二年讳德安祖亦徙商居枣园,为府廓二里民籍。中祖居长,德安祖居二,适南郑县乃三祖也。……”因此,任塬任姓始祖克中渊源记述详尽清楚。
      任塬任姓的早期世系存在疑点。二世祖让,字、生、配、终、子均无考。“明洪武十六起从戎籍,三十二年北征,三十四年定京师,累立战功,赐白银文币,升授武略将军,世袭千户,诰封父母。永乐十年调宽河卫。葬……,末祥其名。”三世祖任锦,字、生、配、子无考。“洪武丙子科举人,永乐□年官至监察御史。志称有……。其塚子孙莫考。惟有讳亨者,从商志查得实系曾孙,以后世及之序始秩然矣。二世祖或中祖子或孙,谱失莫稽。今因年岁之前后而列二三世也!”这段记述除二、三世祖序次存疑外,关键是第四、五世先祖失考。六世祖亨,岁进士,任齐东县县丞,以贤能称。子三,长英,次茂,三庄。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研究任塬任姓,已经无法搞清楚《家谱》记述与《商志》任姓记载谁早谁晚的问题。任庆云“数月而志成,更名曰《商略》”,据童承叙序并参阅王邦俊序和牛维曜序推知,《商略》竣稿及初刊约在嘉靖初年(1522-1530)。康四版《续修商志》在世家中,一般继承了《商略》的基本内容,说明任庆云在当初撰写任姓资料时,距元末明初已经160多年,无法弄清楚祖先的世序关系,后世在续立家谱中,大都以《志》为家谱渊源。
      任塬任姓现在能看到的家谱续修于清嘉庆三年,《任氏家乘序》《续修西长门家乘序》《西大门小三门分支家乘序》三个序中世系渊源关系与《续修商志》中的内容基本一致。可贵的是在序言后空白张另起处,有这样一段记述:“康熙四十六年十四世孙应遴续修家乘,重表神主谨识;乾隆九年十五世孙理照丁捐银重修家乘,十一年照丁捐银,照家出工始建立祠堂。外捐银两者不等,取其自愿,俱载入祠堂两旁碑阴……;乾隆五十九年……;嘉庆四年……;道光四年……;”这段记述从字面上推敲,说明任塬任姓康熙四十六年前已经存有家谱,如今能看到“康熙四十六年续修家乘”这样的记载已经很不容易了。
      商州任姓有一万二千多人,如今在商州,以任姓立村的大约有40多个,除沙河子任家后村任姓,大赵峪桃园任姓源至任塬外,其他任塬迁出的任姓都没有形成村落,人口规模不大。这就不由得让人对任塬任姓二、三世后,四、五世资料缺失有种种猜想。因为任姓二、三世都出自五、六品高官,四、五世一下子就无考了呢?是否在这期间,因官宦政治、自然灾害、家族变故等原因造成了人口外流!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临潼渭河以北有一支任姓口传源之任塬,柞水凤凰镇也有一支源于任塬的任姓,清期家族已经立谱,可见已有一定的人口规模。还有南京龙山任氏源至鸡笼山,从时间段上推测也符合这一时期段。
      枣园任姓:枣园任姓始祖渊源清晰有序,世系接续资料齐全,现今家族人口容量大,为商州地区任姓的主要源出地。始祖“至洪武二年讳德安祖亦徙商居枣园,为府廓二里民籍。”这段记述在任塬任氏、枣园任氏、东峪任氏《家谱》中都有记载,只是在入商时间上有不一致的地方。刘湾街道枣园村现有清期编撰的家谱三部,为《任氏大门家谱》《任氏二门家谱》《任氏三门家谱》,始修于乾隆四十八年,重修于道光八年、同治十二年,相互资料都有印证。
      东峪任氏源于枣园任姓,家谱上乘乾隆五年《枣园祖茔碑记》内容,是枣园任氏的一个重要分支。东峪任氏依照康熙五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商州正堂印照,迁居南秦川伍峪沟口。现有两部续修于咸丰三年和同治十三年的《东峪任氏家谱》。源于枣园这支任姓现存家谱资料五部,历史资料相对丰富,但各自在续修家谱时,可能受当时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家谱内容之间在一些重大问题表述上也有不一致的地方,给今天的家谱研究带来一定困难。
      任塬任姓和枣园任姓源出一家,为伯仲兄弟,两个村子距离不到两公里,完全可以一起统修家谱,但从现存的两支《任氏家谱》来看,任塬、枣园任姓自立谱以来,一直各自独立续谱,令人十分费解!《续修商志》·世家记载中,除任经、任庆云父子在任塬任姓《家谱》和枣园任姓《家谱》记载不一致外,任姓先世宗源基本一致。《续修商志》载:“后有弘业,举人,历官知府。业兄弘图,明经,官广文。图,长子名卿,月经;次子名著,明经,见任平遥县二尹;季子名成,明经,永安县令。图堂弟弘济,明经。济从孙相家,明经。”以上这些人物,在枣园任姓《东峪任氏家谱》中都有记载。
      紫峪(岔口铺)任姓:据乾隆五十三年岔口铺、紫峪口《任氏家谱》·御史始祖谱系序载:“始祖御史,讳谦光,字近天,号海涵。旧传祖福建人,大明时赐进士出身,官居转本御史,回家兴坟,黄河落水,将身形铸一铁像,路过岔口铺,铁像不行,因以落脚此中,或有天意抑,或有始祖神灵于此地佑启后人耶!历年二百余岁,历世二十余世,宗支繁衍,人文蔚起。”紫峪(岔口铺)任姓为商州北乡任姓重要一支,始祖渊源清晰,后世宗源纯正,人口繁衍适中。紫峪(岔口铺)任姓清中后期一度曾在州城十分发达,曾想在任塬村河堤边修建一处祠堂,但与任塬任氏多次协商,最终没有成功。
      总之,商州元末明初迁商的任塬、枣园、紫峪(岔口铺)三支任姓,各自都现存续修于不同时期的家谱资料,是商州姓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任氏世代官宦、巨商、显贵、名流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荫庇后人的同时,也影响着当时的社会,为商州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期执行编辑:董建刚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